周婉芬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过分迁就孩子,听任孩子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就等于把一颗毒瘤放在了孩子的体内。最后,受害的仍然是孩子自己。
父母需要明白的道理:管教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发扬孩子的自律精神,而不仅仅是制止他们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在许多情况下,父母的责骂和体罚虽然能阻止孩子的错误行为,其实却降低了孩子的自律精神。孩子之所以能这么做的原因是出于害怕,而不是出于自律。等到有一天这孩子再也不怕任何人了,那就真的成了大麻烦了。
孩子的自律精神是需要父母细心栽培的,以下的这些理念可供参考。
1.亲子关系是培育孩子自律精神的基础。亲子关系差的,孩子容易变得反叛。他们的行为往往容易和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另外,冷淡的亲子关系会令孩子感到不被关心,往往会故意捣蛋,以此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2.培养自律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的自制力一般比较弱,改变行为和抗拒诱惑对他们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此,父母应该有耐心。
3.自律精神不是出于害怕,而是发自内心的操守、责任感和顾及后果的选择。孩子因害怕而停止错误行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在背地里犯规。他们对所害怕的人会日渐麻木,于是惩罚的力度只能不断加强。这就是父母骂孩子时的声音不得不越来越大的原因。如此这般,即便当场能起点作用,但事后也会很快失效。
4.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是培养孩子自律精神的关键。父母一定要避免轻易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如:顽皮、捣蛋、说谎、愚笨。因为孩子会依着这些定论来表现的。这下后果可就严重了。
5.过分的纵容和溺爱是培养自律精神的最大障碍,孩子习惯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只会控制别人而不会自制,这类不懂节制的孩子将来走上歧途的可能性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