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孝彰
什么是艾滋病?
1981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市,部分男性同性恋者同时染上一种疾病,用了多种药物治疗却无效,病人最终死亡。专家发现,这些病人起病时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发热,存在严重免疫缺陷,所以将此病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中文译音叫艾滋病。
艾滋病是不治之症吗?
一提起艾滋病,许多人都认为是“不治之症”。其实,许多发达国家由于广泛应用抗病毒治疗,每年的病死人数已明显下降,因此,艾滋病应称为“可治之症”。但目前还不能根治。
目前用于抗HIV病毒的药物有几大类?
现在全世界用于治疗AIDS的药物很多,而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认可的标准最为严格。若以2001年美国FDA批准的药物为准,则共分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两大类,共15种。
什么是逆转录酶抑制剂?
现在已清楚,引起艾滋病的病毒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HIV是属于RNA病毒。该病毒进入人体免疫细胞的CD4细胞后,在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下把RNA转换为DNA,然后再进入病毒生活周期的其他阶段。所以阻断逆转录酶后可以阻碍病毒的生存,以达到治疗目的,这类药叫逆转录酶抑制剂。
这一类又细分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两种。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共有6种,代表药物是齐多夫定(ZDV)。该药1987年开始使用。其副作用较多,主要为骨髓抑制,可出现巨红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其他不良反应有近端肌肉病变。少数患者可出现指甲变蓝、心肌病或脂肪肝。长期应用该药,特别是单剂治疗,易引起耐药。目前用于临床的同类药物还有去羟肌苷(ddI)、扎西他滨(ddC)、司他夫定(D4T)和拉米夫定(3TC)、Abacavir五种。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有奈韦拉平、Delaviridine及依非韦伦(Efavirenz)三种,这组药也不单独应用,多采用联合治疗。
什么叫蛋白酶抑制剂?
生活在免疫细胞内的病毒要繁衍新的病毒时,由基因编码出许多前蛋白。这些前蛋白必须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才能裂解为成熟蛋白,以供组装新病毒之用。目前有不少药物是抑制蛋白酶的,这样一些前蛋白就不能裂解为成熟蛋白,从而使病毒的组成受阻,这类药被称为蛋白酶抑制剂。
美国FDA批准了6种蛋白酶抑制剂(PI):即沙奎那韦(Saquinavier)、茚地那韦(Indinavir)、里托那韦(Ritonavir)、奈费那韦(Nelfinavir)、Amprenavir及Lopinavir/里托那囊合剂。这些药物可减少病毒量,但单药疗效不佳,常与核苷类或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合用。沙奎那韦副作用较轻,有头痛、胃肠道症状、粒细胞减少等。茚地那韦的副作用为药物沉淀造成肾结石、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贫血、粒细胞减少等。其他各药也有不少副作用,就不一一列举了。
什么是“鸡尾酒疗法”呢?
所谓鸡尾酒,就是几种酒混合在一起组成新的混合饮料。艾滋病的治疗中应用以上两类药联合治疗,人们把它比喻为“鸡尾酒”疗法。美国自1995年采用这种疗法,艾滋病死亡率明显下降。
艾滋病的治疗问题算解决了吗?
没有,所以本文开头就说本病是可治之症,但不能根治。
联合治疗虽然可以延缓病毒耐药的出现,但病毒基因仍可以发生突变。开展耐药基因的检测,可及早发现耐药现象,但目前尚难普及。
再次是治疗后,血中病毒量下降,一旦停药,又复上升,说明不能杀灭潜在感染细胞及获得免疫重建。
再次,此类药物副作用多且严重,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费用昂贵,许多国家难以承担。
可以说,21世纪,人类征服AIDS病的历程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