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馨
对战后非洲独立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历史思考,不能忽略独立后非洲国家的地理-政治布局。今日非洲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其中约有1100万平方公里为沙漠)分布着53个国家,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国家,其中面积约二三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二三百万的国家有14个;面积小于16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七百万的国家有5个。80年代初,有29个国家人口不足500万,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财政收入略丰(南非、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等)。据统计,有47个国家财政收入的总和少于埃克森公司一家的年度收入(470亿美元)。小国寡民,资源贫乏,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拮据,是非洲大部分国家的特点。这样的地理形状和人口资源分布恰恰不是非洲国家自身历史发展的结果,而是殖民主义的产物。它对非洲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难以克服的不利因素。
首先,19世纪末殖民主义国家划定的边界是根据强权分割原则,其走向完全不考虑现存的民族、人文因素和经济区域分布,不少边界线穿过早已存在的民族群体、酋长国、王国和国家,造成人为的分裂。许多所谓"民族国家"都是由文化、传统、宗教各异,语言不同的群体混杂组成,使得许多居民流离失所,部族争端不断,流血冲突不止、造成长期的社会动乱,长期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形成,使社会生产力受阻,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其次,条块的人为分割造成自然资源的不均、经济潜力相差悬殊。赞比亚、刚果、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加纳、南非,或拥有铜矿、金矿,或拥有石油、可可,而一些国家如尼日尔、乍得、布基纳法索、莱索托等几乎没有任何资源。第三,造成众多没有海岸线的内陆国,计有马里、尼日尔、乍得、中非、布基纳法索、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莱索托、博茨瓦纳、马拉维等12国,加重了封闭性,严重影响海外贸易的发展。第四,边界安全问题,有的国家如冈比亚、吉布提只与一两国有边界。有的国家如刚果则与10国相邻。边界纠纷、走私、难民问题不断影响国家的安宁稳定。最后,许多国家幅员太小,很难积累必要的国家财富,一遇灾荒,没有调节余地,灾民、难民蜂拥越出国界对邻国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至今,仍有数以十万计埃塞俄比亚难民滞留苏丹。
非洲许多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由于大陆地形地貌特征所形成的封闭性等原因,在大西洋奴隶贸易兴起以前,大部分民族都没有来得及形成民族国家。只有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地区的许多族体(部族)才有可能逐渐融合为近代的民族,才有可能建立起幅员广大的民族国家。但是,历史没有给热带非洲提供这样的机会,奴隶贸易和殖民主义占领中断了正常的历史发展过程。殖民主义列强将刚果人、索马里人、芳人划分到4个国家,沃洛夫人划分到5个国家,豪萨人划分到7个国家......在非洲几乎没有一条国家分界线是与民族的自然分界线,也就是语言的分界线相吻合。原本按其自身历史的自然发展,有可能出现的几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都没有出现:如北部非洲在原奥斯曼帝国非洲疆域基础上的讲阿拉伯语的大国;在东部非洲出现讲斯瓦希里语的黑人国家;在刚果河流域出现讲刚果语的黑人大国;以及南部非洲讲恩戈尼、茨瓦纳语的黑人国家(如祖鲁国)。因在殖民主义的瓜分、占领和统治之下,它们迅速失去或缺乏共同的历史疆域,从而使市场经济的发生和发展失去依托。
至于极为重要的共同的民族意识在非洲大部分国家都不是深厚有力的。因为民族意识是在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传统、共同的历史经历以及共同的宗教信仰的基础上长期形成的。殖民主义使非洲失去了培植它的空间和时间。而许多非洲殖民地的疆域是欧洲殖民者在大约100年前随意划分统辖范围时划定下来的,并不直接继承早已存在的历史疆域,而独立后许多族体生活在既定的民族国家内,不是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这些族体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复杂纷繁,各有特色,他们在现在的国家领土上的相互交往,融合和感受同命运共呼吸的历史经历,时间都不长。所以,要在现今国界范围内对国家领土产生认同,培植文化同质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深厚有力的民族意识,还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的长河里,各国将发生许多引发社会动荡的族体(部族)间抗衡、冲突乃至内战等事件,应该看成是习以为常的,这都是成熟的民族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
非洲国家开展地区合作(如西非共同体、东非共同体、南部非洲共同体),已经证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单个国家小国寡民的弱点。通过地区合作使参加合作的民族国家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体系,并最终实现"非洲联盟",这是非洲国家摆脱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控制,逐步富裕起来,实现现代化的比较可行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