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9月20日至10月20日,整整进行了1个月。上演的节目有278个,共演出109场,观众约达16万8千多人次,包括8个国家的文艺家的观摩。会演期间,为了促进各民族的文艺繁荣和文艺交流,召开了学习评论会18次,学术报告会5次,学习节目活动12次,还组织代表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参观中南海和游览首都名胜等活动。
主持这次会演开幕大会的是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国务院副总理杨静仁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文化部黄镇部长致闭幕词。会演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参加会演的全体代表,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文艺工作的关怀与重视。
这次会演,不仅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代表和节目参加演出,而且尚未最后确定民族识别的苦聪人、夏尔巴人、僜人,也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参加了会演。在演出活动中,各民族都使用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并且都有代表上了大会主席台。这生动地体现了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因此,可以说,这次会演不但是民族艺术交流的盛会,也是各民族感情交流的盛会,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国内各民族大团结的盛会。
这次会演演出的节目,绝大部分是近年来新创作的,一部分是新发展的或者经过重新整理加工的传统艺术节目。这些节目的题材多样,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较广泛,并且都具有本民族的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方色彩。
四川凉山彝族的《喜背新娘》和云南彝族的《铜鼓舞》,这是公认利用传统形式表现新内容成就较突出的节目,在推陈出新上,都有独到之处。舞蹈《喜背新娘》,虽采用的是传统形式,但从内容到主题跟原来有很大的不同,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彝族青年一代已摆脱了老一辈在婚姻上的哀怨,而是欢乐、诙谐地追求着自由幸福的未来。“铜鼓舞”在我国云南地区广泛流传,历史悠久,特别是居住在文山境内的彝族群众,每年正、二月间在传统的打公节上,成群结队地跳“铜鼓舞”为乐。十年浩劫中当“四旧”被禁,群众极为苦闷。现在的《铜鼓舞》,充满了热烈欢快的节奏,在复活古老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赋与了新的内容。
延边朝鲜族舞蹈《分配的喜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巧妙地利用传统形式,展现了落实农村政策以后,出现的新情绪、新面貌,整个表演充满了喜剧风格和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宁夏的花儿歌舞剧《曼苏尔》,取材于回族的民间传说,广泛地采用当地民歌花儿的韵律和格式,吸收了相近民族的舞蹈语汇,大胆地利用和改造宗教音乐,在尊重回族的传统和习俗的前提下,创造出虽不是完美无缺,但却是有相当浓厚的民族色彩的大型歌舞剧,内容、情节、歌曲、舞蹈,以及美术,都令人耳目一新,被誉为西北地区继《丝路花雨》之后的又一颗明星。
——本刊记者觉非于1980年第11期《民族团结》报道
回眸原国务院副总理杨静仁同志在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参加这次会演的就有270多个节目,丰富了祖国的文艺舞台。这个欣欣向荣的景象,令人鼓舞,令人振奋。它标志着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在民族工作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祖国,并在这个过程中,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少数民族能够赶上汉族的发展水平。这就包含了发展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任务。所以,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是新时期民族工作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给以充分的重视。
——本刊原《民族团结》1980年第11期刊载
加强民族团结 繁荣民族文化
周巍峙在会演开幕式上的致词节录
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联合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次会演,有50五个少数民族的1900多位专业和业余的文艺工作者,将演出300个左右的节目。这样大规模的文艺会演,在建国31年来还是第一次。这是我们全国文艺界的大事,是我国少数民族文艺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壮举。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各兄弟民族的亲切关怀和各省、市、自治区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方面的巨大成绩。
这次参加文艺会演的节目,都是各民族文艺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通过这次会演,对进一步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和相互了解,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提高各民族的文艺水平,必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希望全国各民族的文艺工作者更加亲密地携起手来,同心同德,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各民族进步的、健康的、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丰富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在会演开幕式上的致词节录本刊原《民族团结》1980年8期刊载
文化部部长黄镇同志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会闭幕式上的闭幕词
这次会演,是建国以来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不分人口多少,都有自己的代表参加了演出。僜人、夏尔巴人,苦聪人也都派来了自己的代表。各兄弟民族的艺术家,汇集祖国的首都北京,表演自己的民族艺术,进行艺术交流,互相观摩学习,探讨发展民族艺术的经验,这样的盛会,是中华民族过去历史上所从来没有过的,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会演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的精神。在大会的各项活动中,各民族享有平等的地位。
会演大会,在艺术上也获得了很大成功。各代表团演出的21台节目,集中展示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说唱、戏剧艺术的丰富多彩,少数民族艺术创作和表演艺术水平的提高,各民族的编导、作曲、表演、舞美设计等各方面艺术家的出色的艺术才华。呈现出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少数民族艺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少数民族在艺术上表现出的那么丰富的生活内容和风格、特色,少数民族艺术家所显示的高度艺术水平,不但受到首都人民和文艺界的热烈称赞,并在外国观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广泛重视。我国的文艺是社会主义的多民族的文艺这一根本的性质和特点,通过这次会演不只是在理论上,同时也在各兄弟民族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中得到了证明。这是这次会演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最有意义的成果。
——本刊原《民族团结》1980年第11期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