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有林
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拟就当前研究生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一、关于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分歧,至今仍没有获得较为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研究生教育应是重点大学教育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在设置了研究生院的高校更应如此。因此,他们主张少数重点大学应像欧美发达国家的名牌大学那样,朝着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方向发展。另有人认为,即使在重点大学,其主体仍然是本科生教育,主张学校领导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本科教育上。不难看出,上述观点都有局限,即仅从教育的角度(实际上是从学校的角度)来考察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讨论研究生的地位和作用时,被许多人忽视的一个重要事实是,研究生不但具备学生特征,而且还具备研究者的特征。在从小学生到研究生的各个层次的受教育者中,只有研究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必须从事创造性的科研工作。目前,我国的许多重要科研项目都是在导师指导下,由导师和研究生合作完成的。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必须从事系统的、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才可通过论文答辩。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部委的科技进步奖中,研究生作出贡献的比重明显上长,而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至于学术水平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学位论文就更多了。
研究生是高校和科学院系统中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而且这支力量还有以下特点:(1)数量可观。现在每年在校研究生达11万人左右,其中博士生1.6万余人。(2)素质优良。他们是通过严格考试从大量考生中选拔出来的,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外语水平高。(3)年富力强。研究生的年龄多在23-35岁之间,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正是从事科研的黄金时期。(4)更新快。每年有1/3的研究生毕业,又有1/3的新生人校,不断更新使队伍更加充满生机,这是任何一支科研队伍都无法比拟的。(5)效益高。由于有规定的学习年限,规范的学位课程,严格的论文答辩,因而,研究生必须抓紧时间拼命干,才能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学业。(6)研究生的科研课题大多是导师总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科研工作也就常与国家的攻关课题、高科技课题等紧密相连,这使得他们能够很快地进入本专业、本领域的研究前沿。(7)毕业生主要补充到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以及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岗位上去,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因此,他们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关于研究生教材建设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研究生教育一直存在着重学位论文、轻学位课程的倾向。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1)学位课程无明确规范;(2)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学习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3)无相应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及教材;(4)导师把关不严,考试极易通过等。其中最难以解决的是教材建设。由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相应地,教材建设几乎是空白。一般导师都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专著,有的导师干脆讲自己出版的书或者已发表过的文章,以论文代替教材。很难设想,没有较高水平且比较稳定的教材会有较高质量的学位课程。而研究生不经过结构合理的学位课程学习,是难以写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的。
当前研究生教材建设首先应当解决的是:(1)国家教育部应尽快组织专家班子制订硕士学位的质量规范,作为教材编写的指导;(2)成立各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确定硕士生教材的中、长期规划;(3)组织有关专家试编硕士生课程的配套教材,在少数专业试点,以取得经验;(4)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处、部、科)应有专人抓教材建设工作;(5)在今后的全国优秀教材评选工作中,应将研究生教材的评选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6)各部门组织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应把教材建设的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7)国家有关部门应设立研究生教材出版基金,在建立基金之前,各院校应拨出专款保证其出版。
三、关于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
研究生教育和其它层次的教育一样,有其自身的一般规律,但是我们现在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很薄弱,理论研究明显落后于实践。当前,我们应优先研究这两类课题:一类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类是研究生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科学地总结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如:(1)根据国情主要发展硕士生教育;(2)硕士生不以单一课程学习为主,而以课程学习和科研并重;(3)建立研究生院,将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相对集中在少数重点大学;(4)及时建立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相配套;(5)扩大在职人员中招收研究生的比例;(6)开辟多种与国外学者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渠道,等等。
2.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范畴;(2)研究生教育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相互关系;(3)研究生的培养目标;(4)研究生的心理发展特征;(5)导师的任务及培养和提高;(6)研究生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7)研究生教育中的教学与论文指导过程的规律,等等。
3.关于研究生教育应如何与我国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教育的其它部分协调发展的研究。如:(1)如何评价20几年来的研究生教育;(2)何谓“适应与不适应”;(3)严格意义上的“按需招生”能否做到;(4)“应用型人才”的提法是否科学;(5)决定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6)怎样调整专业设置;(7)如何更新学位课程;(8)短期需要与长期需要的关系应如何处理,等等。不弄清这些问题,是难以真正做到协调发展的。
作者系吉林大学高教所编辑
(长春130023)
责任编辑:袁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