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英雄

2001-09-13 20:09李大星
书屋 2001年7期
关键词:机会英雄

李大星

少年时读旧小说,常见“乱世出英雄”这句话;看样板戏,《沙家浜》里草头司令胡传魁也昂昂唱道:“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那时琢磨不明白:为什么乱世反倒会出英雄呢?按说,从理论上讲,该当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才本是英雄辈出的。乱世之时,民不聊生,斯文凋弊,英雄当是不大适应的才是。

当然,这是少年之见,而且是呆少年之见。英雄的确需要培育,但他们更缺乏的却是那有些宿命成分的机会。从培育上说,即便在所谓乱世,也并非是书生们凭断烂史乘所臆想的百姓们整日价人心惶惶,不可终日那般的情景。当是时,老百姓包括那些英雄们,照旧得先吃饭,而且还得过日子——平平常常的日子。阮小二可以打鱼度日,樊哙可以屠狗为生,破落皇胄刘玄德也能织席编履养活自己。连“不能自食”的韩信也还有机会到南昌亭长家去吃蹭饭,而一位洗衣服的漂母大妈也可以凭打工所得给这位比自己更穷的“王孙”几十天饭吃。天下归谁,说到底,原本是可鄙的肉食者们的事情,“乱哄哄你方唱我登场”,老百姓其实顾不了那许多。再者,那乱世也并非一蹴而就的,是渐渐地变来的。任何制度即便在其走向终结时,也有它合理性成分的惯性作用。而且这种并非占主流的合理性成分往往愈是到最后愈趋向于完善。因为任何统治者原本是不愿“退出历史舞台”的,即所谓“失去自己的天堂”,他们当然都会竭力维护现行的制度。再说,世事如浮沤,变幻无常,其实,那身在其中的人或阶级其实谁也并不像后世如我们这样清楚地知道某朝某代的究竟起始,所以林教头思量待雪晴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破败草屋过冬,原是平民们的平常心态。上述所谓完善云云,大约也是一种合理——事情总是在向完善的顶级发展,发展到最顶级时,理论上应当是最完善的。尽管这最完善也同时孕育着终结的危机。举最切身的例子,机器化或曰科技化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方便和愉悦,但也同时潜在着莫可测知的危机,比如高智商机器人对人类的反控制(不能简单言之为失控,因为即便人类主观上想控制,有时也未必能控制得了,这还不包括少数譬如黑客乃至极端分子的主观操纵),比如克隆对生物界的巨大影响(一如双刃刀,有有益的一面的同时就有有害的一面)。

仍旧回到原来的话头,由于上述的合理性成分的惯性作用,所以那时我们的英雄们在吃饱了饭之后,也还是有条件被培育出来的。而且因了愈到最后愈趋向于完善,其被培育的数量应该并不在少数。

再说机会。按照理论上讲,应当是处于非乱世的时代才会为英雄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为是。但这“理论上”又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从理论上讲,计划经济也即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经济乃至社会原本是不错的。纯粹的计划经济比之那并不纯正的市场经济而言,起码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从某种意义上,它可以无视惟利是图的选择,可以将发放的银子摊铺在众多的项目上,尤其是那些似乎看不到所谓现世和实时的回报的冷门上而无所顾念。在这里,不妨荡开来说一件事。翻阅报纸知道,目前中国从事体质人类学工作的学者在生老病死和转行等等境况之余,仅剩下五个人了。这个专业听上去比较的陌生,说白一点,就是研究古尸的。这个专业在建国后的初期,便已经取消了专业,而取消前也似乎不过复旦才仅仅拥有。表面上看,古尸的研究似乎确实也并不是什么当务之急的事情。但是,在世界而言,中国是古尸“资源”最为丰富也最为完好的国家,许多古尸的存在状态很是独步,这是我们分量并不怎么宏大的值得骄傲的地方之一,当然也是境外势力目灼灼格外关注的地方。但这项其实即便是很功利地看来也是有着“广阔前景”的项目,经费的划拨不但数目十分的可怜,而且还需要层层的程序。当然,还有那面临断绝的最后五个人。真的到了断档的那一天,就算我们发掘出可以震惊世界独步天下的绝无仅有的稀世的新鲜的古尸来,也只有睁睁地眼看着任它烂掉。这是并不危言耸听但却令人心惊肉跳的事实,当然的确也是一种均衡下的筛选,也许还是不得不如此的“聚点”。但是它其实是很可以用“计划”的杠杆得出不一样的均衡来的——只是,那已经不是本文所能关涉的事情了。

收回话头。计划的经济本来是可以那样的优越,只是这计划、比例究竟该怎样确定,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能按发展的真正需要、自身规律,以及相关的一些协调因素去确立相关的指标,同时又有相应的修正机制(如监督、反馈、否决、弹劾等)来保护、制约,将人为的非理性因素消除到最小,则计划经济是应当比市场化的经济要更为合理——当然,这种合理就像民主并非是最好的政治形式一样,只是相对而言“好”的形式而已。只是,即便如此,上述的一系列“如果”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其实还是大有难度,几乎是难以做到的。比如,对发展中的所谓需求、规律,我们究竟又能知晓多少?知晓的这些究竟又有多少是真正符合客观的?以这样一种水准和程度自然是不大好与那显得有些虚无的“真正”合拍,不大好去“按”了。

所以,所谓“理论上”有时是不大好“理论”的。比如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是在那样的制度下发现人才也就是广义上的英雄的主要方式。其前期的推举制(如举孝廉),后期的科举制,都有相应的措施,而且也确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为帝王的统治提供了相当的人才。只是,不论是推举制还是科举制,其最致命的一个弱点就是人为因素的介入,这人为的介入如果仅仅回桓在点个特异姓氏的人来做状元、找个年少清俊的后生做探花,似乎还无碍大局。但问题的关键当然不仅仅于此,症结的是缺乏相关制约的机制,这就使得它不论在程序上多么地盘根错节,繁复有序,公正性却总是要大打折扣。因而,在推举时期,便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抱朴子·审举》)的泛滥;至魏晋以降的九品官人法,则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极致。到了科举时代,以考试定优劣,似乎客观的因素在增强,引来众士子的踊跃,唐太宗李世民“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乃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窃喜之叹(见《唐摭言·卷一》)。但就是这位大唐天子的后裔、号称中兴之主的玄宗当朝时,以“野无留才”而阻直谔之士的欺诈贺表(《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三上》),铨选文士不用长姓名者以求选事神速的荒唐之举(《旧唐书·卷一百六》),却确有发生。于是士子们只有不如归去而遁隐这一条途径以消遣自己的失望了。

仍旧说机会。既然有这样的技术上的问题,因而非乱世在实际上是不好说一定能保证给英雄们以机会的。而乱世则却相对为他们漏出了机会。因为,乱世由于政权的松弛,反倒为各色人等提供了不拘一格、不受限制的机会,也就是说,由于制度上的疏漏,壁垒悄然坍塌,英雄们尤其是那些非主流的英雄们出头的路径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堵塞不住了,起码不能完全堵塞住了。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于是,如陈涉这般的佣耕村夫,如韩信这样的无行贫士,如刘邦一般的酒色亭长,如张良那样的破落贵族,都可以借乱世而头角峥嵘,甚而出将入相,夺取天下,圆一回“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梦。而当并非乱世的太平盛世之时,冯唐只能易老,李广终究难封,贾谊屈于长沙,梁鸿窜于海曲,而这原本都是非无圣主、岂乏明时的也么哥。所以,“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便是他们不得已的结局了。

如此说来,似乎还是乱世才能出英雄了?当然不是。中国语言的简洁或曰简单,往往使得某些词语容易生发出意内言外的阐释,一如侯外庐先生所说的那样,可以在主词之后加上相反的述词代替原来的述词,而其实已经在改变主词了。本文却无意变换什么述词,不过只是在陈说原来的述词而已,也即:乱世其实是可以出英雄的。而已而已。

猜你喜欢
机会英雄
英雄犬
英雄保重
珍惜每一次当众出丑的机会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