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爱教 济世利人 主动调整 积极适应

2001-09-06 18:59胡诚林
中国道教 2001年4期
关键词:道教发展

胡诚林

新世纪,新的千年,带给人们的是美好的曙光和无限畅想与激情。21世纪是知识、信息、科技与人才荟萃的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充满生机的世纪。作为一名年轻的道教徒,面对崭新的时代,在带给我希望和信心的同时,留下更多的还是对道教如何更好发展的思考。

记得1993年江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就宗教问题讲了"三句话",其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三句话"精神实质的根本和落脚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主题的提出,为新时期宗教工作和宗教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跨时代的意义。2000年12月江总书记再次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重申和强调了"三句话"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在对待宗教问题上客观冷静的态度和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实践性。这既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和认识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情,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研究、剖析本宗教的历史及义理,从中分理出优劣得失,为自己确定发展主题和前进方向,走出一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不失其信仰和本质特征的光明大道来。

正确认识和理解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质内涵,是我们"讲适应"的理论基础。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在一定程度必须依附社会而生存。根植于华夏民族文化土壤中的古老道教,几千年来之所以能够生衍发展至今,正说明了它能在各个时期自觉和不自觉的调整自己,适应社会。"讲适应"既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客观要求,亦是我们道教界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必然。首先从国际上看,一方面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宗教界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影响,使得各种斗争日益激烈,矛盾日益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敏锐的眼光和判断力去对应来自方方面面的负面影响;其次从国内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经济,保持稳定是当前我们国家总的战略目标。宗教界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今天,它必将伴随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势必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形势所需。其三,"讲适应"并不是要我们放弃有神论的思想,而是对宗教义理中的一些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内容进行调整,进而把广大道教徒和信教群众的意志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四,"讲适应"涵盖的两个方面:一是党和政府如何引导的问题,即政府如何切实维护好宗教界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如何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和落实好有关宗教政策,解决好宗教遗留问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所谓积极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政府部门对宗教工作的重视程度与认识深度的问题。其次是宗教界自身的认识问题,是主动调整,积极适应?还是默守陈规,任其自然?这是最终决定宗教能否更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关键之关键。也就是说讲适应首先是人的适应,具体讲是人的思想和观念上的适应,其次是宗教内容上的适应。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个重要原则。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就是遵循事物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勇于开拓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是"就是研究、探索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今天,在我们讲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主题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仍然作为"两大法宝"应用于我们促适应、求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当然,这里讲解放思想,并非是让我们放弃信仰,与世混同,而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对传统宗教义理中一些与时代、与社会相悖的内容进行不失其信仰和本质特征的调整,研究出一套符合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学思想体系"。

当然,这里面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既尊重历史,又着重于现状的眼光;更要有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观念和勇气。

确定主题,明确方向,是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首要内容。洞悉时代,正视自己,是确定道教发展主题的切入点。所谓洞悉时代,就是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我们所处时代的主题和特征,了解国家的发展形势与政治要求,洞悉时代具有很强判断性和预见性。正视自己,即解剖自己,认识和审视自己。进一步讲就是明确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和阶段,然后在对现状定位的基础上确定发展主题和发展目标。因此说,只有在充分了解时代的主题,抓住时代特征的前提下,在正确判断自己所处状态和阶段并为自己定位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为自己确定一个正确的发展主题和发展目标。有了主题、有了目标,就为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指明了方向。

宗教来自社会,一方面它作为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它又作为社会组织实体对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联系。纵观各个宗教无论是在创教之初,还是在其多向的发展演变中,其最终的宗旨和目的都是在不断探索、研究和解决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以及人和自然之间的问题,因此说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是各个宗教的共同理念。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今天,宗教界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它对提高人们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依然起着积极作用。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新的千年里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展现于人们面前?笔者认为,抓住时代发展主题,抓住道教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特征,贴近人群和社会这一主题展开广泛研讨,从而赋予它新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内涵,推动道教健康有序的发展,才符合道教思想与发展要求。

爱国守法,讲团结,讲奉献是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前提条件。道教徒首先是公民,然后才是教职人员。因此,只有做好一个好公民,才能当好一名合格道士。道法不离世间法,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情是我们道教一贯主张和恪守的理念。所谓"出世"即虚怀若谷,柔弱不争,淡泊名利,坦荡无为。出世不能与消极等同,相反它是人们思想由复杂到纯正、由消极到积极的一种本质上的升华;所谓"入世"即要热爱社会,关注社会和人生,慈悯于物,利益群生。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讲爱国,其意义和表现远远不只是热爱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壮丽秀美的大好河山,更重要的是热爱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其次是带领、团结和教育广大道教徒和信教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家的建设,关心国家的发展,切实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勇于同一切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发扬道教正统的道德思想,正本清源,抵制邪恶。

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是发扬道教传统文化,推动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突破口。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弘扬这一文化传统,必须先对其内容进行鉴别,即分理出哪些内容是优良的传统予以继承,那些内容是与时不符的予以唾弃,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而,在道教庞大的思想文化体系中究竟哪些是精华,哪些属于糟粕,这里唯一的方法就是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找到了这个结合点,就找到了道教的生长点与发展点。如:道教中维护生态的自然思想,无为不争的淡泊名利思想,以及恤孤怜贫的济世利人思想等等,都是贴近生活,关注人生,积极向上的内容。

加强管理,发展经济,塑造人才是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根本保证。道教宫观是传播道教文化的载体,是广大道教徒和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的场所,亦是体现党的宗教政策的重要窗口。因此保护好宫观中的宗教文物,搞好宫观建设,是道教一系列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宫观建设得怎样,管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道教的形象,关系到道教的健康发展。

加强宫观管理首先必须依法。众所周知,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宗教徒爱国守法,济世利人,坚持一切宗教活动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这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自身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故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紧密团结与经常教育广大道教徒和信教群众做好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和护法工作,形成一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的良好氛围,促使宫观管理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其次要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我们说法律的适用范围是广泛的,而一个宗教的教规和一个宫观的管理制度则是特指的,其范围是有限的,但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坚持和实行民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宫观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积极借鉴和利用当今社会中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与道教传统的管理方法相结合,不断更新与调整管理观念及思想,是实现道教管理工作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必然选择;其三要牢固宗教信仰,坚持学修并重。身为道教徒只有在坚定自己信仰的基础上,并时刻以道祖老子所讲的"道"与"德"去感悟事物和人生,践行自己的功德与社会责任,方可称得上是有"道"之士,进而才能被信众所认同、所尊重。我们常讲宫观管理工作追根究底是管理人的工作。要想做好人的工作必先以教育、引导的方式牢固其信仰,纯正道风;其次要坚持扬长避短,合理分配的用人原则,做到人司其职,职尽所用。此外,为了能积极发挥我们宗教界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在做好宫观管理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外友好交往活动,充分利用道教特有的信仰形式和民族文化精神联融亲情,凝聚所有炎黄子孙的心,为引进外资,支持内地建设,推动和平统一祖国进程服务;另一方面要立足本宫观,大力发掘宗教旅游资源,开办宗教服务业,增强宫观自养,为国家和政府减轻负担,更好的适应于国家经济建设这一大环境。

"人能弘道,道亦载人"。如果说信仰是一个道教徒的根本,那么人才则是推动这所有环节运转的关键与核心。一个教有无人才,将直接影响到该教的发展,决定着该教的前途和命运,透析一下道教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大声疾呼,塑造全方位、高层次的道教人才,是当前乃至今后我们道教界一个迫切的任务,势在必行。加强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如此方能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才教育这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其次培养人才应当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通过学习和教育使大家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熟悉本宗教的教理教义及发展历史;另一方面要通过工作实践和广泛接触社会的形式,进一步深化思想,了解和认识社会,丰富实践经验,增强应世能力,从而激发每一个道教徒对道教事业发展的紧迫感与使命感。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总之,我们要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设法保护人才,留住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历史为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时代对我们提出新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当代,放眼未来,坚定信念,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国家的建设,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道教发展
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
区域发展篇
道家道教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