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位的标志

2001-08-22 18:48邢同得
建筑创作 2001年3期
关键词:技术含量文化特征设计理念

邢同得

摘要:反映金茂大厦超高层建筑从总体规划到建筑方案、扩初、 施工图设计、以及室内设计的的全过程。

关键词:设计理念 技术含量 文化特征

Abstract: The report shows the complete process of general planning, architectural scheme,design enlargement, construction drawings and interior design.

Keywords: Design concept, technology, cultural feature

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对建设国际大都市来说,需要认识到这是向人类、地球挑战,是人类历史上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既充满希望,也是竞争性的挑战。

金茂大厦项目是1990年初在中国一项惊天动地的涉及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影响的浩大项目,金茂大厦作为世界第三高楼、中国第一高楼、在地球的东方屹立,可以视为华厦之光、民族之光,更是未来之光。这是一项适应中国经济腾飞,重振中华雄风,体现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浦东建设的一个重大决策,一项高瞻远瞩的举措。

项目选址的确立

为什么选在陆家嘴?无疑它是浦东开发的核心,是紧靠黄浦江的黄金地段中的重点,视觉中心。这里也是规划中的上海21世纪CBD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区在陆家嘴定位的首批主项。根据中央开发浦东的重要战略,上海的振兴发展必须采取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实质性步骤。起动、开发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与市区原有的外滩金融设施,并与市中心商业文化设施,西部虹桥开发区的展览交易设施结合组成点、线、面,并逐步形成上海21世纪现代金融商业办公中心及网络信息通道,加快上海同国际大都市接轨的目标。

88层金茂大厦的位置是浦东陆家嘴170hm2范围内已规划确定的点,有确认的城市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原则格局。这次最后修订的规划方案于1992年5~11月经法、意、日、英和上海五家参与国际咨询为先导,深化、完善后,结合国情和浦东实情被确定为初步实施规划。金茂大厦就是中心地块中的核心“三塔”之一,当时的建议高度分别为:88层、96层、100层三项超高层。同时还确立了轴线大道即现在世纪大道的隧道、地铁、滨江大道等大交通系统。因此,金茂大厦建造的位置选在黄浦江与老外滩遥遥相对之处,是上海历史性城市与浦东新区新貌相交接交融的城市景观所在,并作为上海的标志而崛起,成为浦东的闪光点。

设计方案选定

为了获得国际一流水平的设计方案,保证其浦东开发中的经典之作的龙头水准与质量,业主与筹建办于1993年2月邀集了国内外有较高声誉、有一定的超高层建筑设计经验的六家设计事务所参赛,发布了设计任务书和设计原则、要求和参赛规定。经过三个月的创作阶段于5月15日送达。又通过邀请国际评委郑重评选,评出两个方案提交业主选择,由该项目主管的中国上海对外贸易中心董事会最后决定中选方案。评委会由刘山在任主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助理、国务院企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外贸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高级会计师),中方由:刘开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国际建协建筑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齐康(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国家级设计大师),邢同和(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国家级专家),沈希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九设计院主任工程师、中国钢结构协会组委会结构副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沈恭(上海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周干峙(建设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夏丽卿(上海市城市规划局局长、高级工程师),蔡德道(广州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熊耀华(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金茂大厦业主代表)10位参加,外方由:CECIL STEWARD(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美国建筑师协会1992年度主席FAIA),钟华楠(香港钟华楠建筑设计事务所首席建筑师、香港建筑学会副会长DIP.ARCH.(U.C.L)A.R.I.B.A),DAVID.A.CRANE(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城市规划研究中心前主任、美国CBT/CRANE联合事务所前总裁、FAIA AICP),KISHO KUROKAWA(日本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董事长、FAIA FRIB),W.EASLEY HAMNER(美国史塔宾建筑事务所总裁、FAIA)5位参加,于1993年5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富豪外贸大酒店进行。上海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上海投资咨询公司、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上海外经贸投资开发公司、香港威宁谢工料测量师事务所及金茂大厦筹建办应邀列席了评选会议。全体评委对六个参赛方案经过认真负责的评议,然后投票表决。确定65号方案(即现在建造的金茂大厦方案)作为第一方案,42号、76号方案并列第二。在评议过程中,评委们探讨了金茂大厦应该建成什么样的标志性建筑,从“历史与未来”、“传统与创新”、“民族性与国际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回顾和展望了世界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过程。评委对金茂大厦建筑形体选择有共识也有分歧,其共识是金茂大厦举世瞩目,不仅对上海举足轻重,而且会影响全国,不仅影响建筑界,也影响商界以至广大群众,所以要寻求适应时代发展、跨世纪的、标志性的建筑形象。其分歧在于强调文化传统还是强调时代精神?前者的代表作为65号方案,后者代表作为42号方案,它们是风格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案。65号方案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中国塔式建筑的延伸和发展,是海派建筑在浦东的继续,可以与浦西外滩建筑互相呼应,与电视塔建筑风格也比较协调。65号方案的平面布局严谨,空间组织合理,外立面设计精细,符合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发展潮流,结构选型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不愧是国际一流水平的成功佳作。42号方案具有独特的造型——挺拔、简洁、光亮,是时代精神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成功之作,考虑到上海与北京、西安等历史名城不同,上海素以建筑博览会著称,具有开放性、国际性特征,不必过份强调文化传统,应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同时中国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像42号这种现代主义佳作,可以在浦东土地上生根,能够被人们接受。现在看来,最终对65号方案的选择是高明和具前瞻目光的,金茂大厦在20世纪末的世界地平线上是站得住的,也是东方超高层建筑的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一种骄傲与信心。

结果中选设计单位是美国S.O.M设计事务所(该事务所是世界第一高楼、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的设计者),中方合作顾问设计单位是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金茂大厦的方案评议、评选是从具超前性又因地制宜的可行性中展开的。

评选中的7个重点:

⑴具跨世纪、标志性超高层建筑创意构思。

⑵同地块背景、整体相协调的总体规划。

⑶科学合理的结构,对防震抗震、抗风的抵抗能力。

⑷功能与设施合理先进,高科技与智能化达到国际水准。

⑸合理解决内外交通以及超高层以内的人流交通,确保安全和应变能力。

⑹建筑造价上相对经济。

⑺为大楼建造后的管理创造优越条件,让业主在经营、操作上有相对优势。

金茂大厦项目的规划条件(当时任务书之一):

⑴地块用途:超高层办公与商业性综合用地。

⑵容积率:不得超过10。

⑶建筑高度≯340m。

⑷建筑密度不超过55%。

⑸绿化率不低于25%。

⑹主要人流、车流出入口:地块南侧及西侧。

⑺建筑退红线:北-20m,西-15m,南-10m。

建议超高层地位在北块北侧为宜。

经方案比较后,对有关几个共性问题:超高层的主楼与裙房的关系、地下室的层数、最高层的功能内容、顶部高度的确定以及直升飞机停机坪的设置与否、绿化率的实事求是等进行了探讨。评选中各位评委的观点和发言也都有独到的见解,美国CECIL STEWARD先生谈到建筑是文化、历史,也是未来的象征,无论业主与建筑师都必须注意其象征含义,除技术先进外,还注意代表什么,象征什么?并提出三个关键:①是金茂本身的含义,象征金色的成长及业主、公司的兴旺。②象征中国上海的金贸、商业中心、大都会。③美学的象征意义。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基点不可能在中国消失,上海浦东的特殊文脉不可能在此消失,所以金茂大厦不能移植其它城市,其它环境和其它文化。日本黑川纪章认为:全世界在变化之中,建筑界也在变化之中,是从国际式走向文化交流式的建筑风格。21世纪应该是亚洲国家的世纪,因此,应该寻求、开拓新的观念,不能用狭隘的民族传统主义,应创造先进的亚洲建筑特色。他提出:令人启示的是以抽象的方式表达传统文化的观念,所以特别推崇美国S.O.M的65号方案。他还比较了日本方案,认为先进、活力是国际上的文化口号,并不能代表中国个性。美国DAVID.A.CRANE先生对文化的重要性提出:应该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与国际先进技术相结合,可以避免匆匆忙忙于不知未来之中。周干峙副部长提出了多元文化的思考,地区环境的思考以及中与外、新与旧的交融,民族性、先进性、世界性的兼容,择优而从。齐康大师提到了上海历史与文化的交汇,寻找连续发展关连点,浦东特点和文化基点。美国W.EASLEY HAMNER先生有趣地提出:同中国上海是什么关系,是灵感,鼓舞,而不是传统。对未来有一种大胆的信念而不是对传统的信任。

金茂大厦业主、筹建办组织国际性方案竞赛,征集世界优秀设计方案是抓住了极重要的机遇,确立建造88层金茂大厦更是高瞻远瞩的决策,它对中国改革开放、浦东开发的推动远远超过建造金茂大厦自身的价值。选定美国S.O.M的方案对中国第一座超高层的标志性建筑的出台打下至关重要的“基础”,树立了上海起点、上海水平在本世纪的体现。金茂大厦可以当之无愧地永远记录在上海城市建筑进步与发展的史册上。

中外合作顾问咨询设计的展开

中外合作设计是1980年代开始的新生事物,中外合作设计随着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建设发展速度、力度,历经了探索、求实、规范发展的过程。中外合作设计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在浦东开发和金茂大厦的设计中显示了一种优势互补,思想和创造力的互补,规范和实施操作性的互补。当然,围绕金茂大厦超高层先进技术,中方更有一个吸收、提高和消化的过程。外方也有一个发掘中国文化内涵和上海本土文化的创作过程。正如金茂大厦总设计师阿德里安·史密斯为邢同和题写的:“对于你参予金茂大厦的合作,我谨表示感谢!而金茂大厦是西方技术与亚洲文化的结晶”。项目专业与规范负责人雷蒙·克拉克所题写的:“非常有幸与您在金茂大厦项目中一起合作,您的判断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实际上,这是对我们设计咨询、顾问小组的感谢与评价。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加入始于竞赛方案选定后,由业主,特别是张关林董事长经比较后推荐,并由美国S.O.M公司考察、确认后商定,以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姚念亮院长为首组成专家组,出任咨询顾问,不但在项目设计规范、法规上咨询,也协助与政府有关方面的沟通、联系,提供咨询,从天文、地质到消防、交通、人防;从总体规划、建筑形象到文化内涵与建筑材料都提供参谋。这里有技术含量、文化含量还有服务态度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与交流,更有虚心求教、学习外方的求知、求实精神。为配合专家组,同步成立了“工作组”,由高级建筑师张行健率各工种负责人组成,来确保项目进程中的具体咨询顾问及部分合作设计。为此还确立了项目管理,有序地开展中外双方技术往来的各项工作,经营方面也开拓了“国外咨询”部。正如姚念亮院长于1993年7月给美国S.O.M信函中所说:“我们衷心希望,我们的真诚合作愿望能得到贵事务所的理解,并促成我们之间的紧密合作,为远东第一大厦做出贡献!”也在这个函中中方向美方提供了咨询顾问的主要负责人名单。上海院的专家组分别在方案阶段、扩初阶段二次赴芝加哥工作,而以张行健为首的五人专业工种的工作组较长时间在美国S.O.M总部与美方共同工作。无论在贯彻设计规范,还是图示表达,或是文字说明,甚至施工条件与方式等方面都提供广泛的咨询顾问,还考虑到如何协助配合施工和设计文件的翻译等服务。例如:中外双方曾用一周时间专题商讨消防专题,核心筒等专题也通过建筑、结构、设备的共同反复会商,人防、污水处理等由于外方不熟悉国情,均委托中方进行设计,数以万计的有关门窗编号顺序、方法,中美双方注释、表示不一,为此共同寻找到统一点,提交会审与施工……当我们校对、审阅这成百上千张设计图纸时,由衷地感到这既是责任又是学习,既是承诺又是提高,合作的背后是成功,辛苦的结果是收获。

扩初设计创造点与技术含量

金茂大厦的扩初设计于1994年3月10日~14日由张关林主持,筹建办主任祝起宏具体组织,分别进行专家咨询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咨询会,并于1994年3月24日通过扩初审查。

金茂大厦占地面积23 611m2,总建筑面积289 500m2,主体建筑88层,总高度420.5m,地面层呈四方形,每边宽53.6m,其第1~50层为办公,51~52层为机电设备层,第53~87层为酒店,从56层至87层设计高空共享中庭。88层为观光层,距地面340.1m。裙房6层,长150.4m,宽45.7m,分别为商务、餐饮、购物、休闲等配套用房。地下层3层,面积57 151m2,作为机电设备用房及停车库,可停放900辆车。塔顶部分分4层设置机电设备。

扩初设计的特点:

⑴总平面因地制宜,主楼三个方向入口,一个方向连接裙房,裙房按功能设单独出入口,卸货与进出停车库均有专用通道,西南角为地铁出入口,留有余地,绿化中的乔木、灌木、草、花设计有序,花坛与道路构成一体,构图连贯。围绕塔楼的泛光水池进入广场与供人休闲的步道以及几何形绿化交叉,一气呵成。

⑵独树一帜,形象鲜明的立面造型。充分考虑当地环境与文脉,挺拔、秀丽,提炼“塔”的形意,创造柔和的阶梯渐变韵律,选择现代中空玻璃与不锈钢外墙材料都是为了寻求创造一座经久不衰、充蕴文化的东方超高层形象。正如美方设计师阿德里安·史密斯所说 :“我在研究中国建筑风格时,注意到造型美观的中国宝塔,塔是高层建筑之源,设计时,我取其宝塔神韵,试图创造一个举世无双的建筑形象”。

⑶超高层的功能平面布局,建筑与结构相匹配的合理结构造型以及现代机电设施装备后的经济剖面。特别是结构体系中的8根钢筋混凝土柱子与建筑平面的有机组合,收放四角的转换都经济而到位,保证对外圈的展开和使用面积。第51层、52层作为设备用房,正好在收放转换的层次予以调整,避免破坏立面的完整性。办公、客房及酒店的公共用房都采用靠窗而布置,充分利用超高层的高空视线视野的优势。88层作为观光层,引人们到达最高点,极目远眺,体现大厦对人的关怀,对城市景观的重视。外型的向上收缩带来酒店平面的向上收缩,为此在86、87层二个层面又合理地安排餐厅、咖啡厅与俱乐部。裙房在布局上也相当成熟,室内的尺度大小、空间的高低错落等都紧凑有序,尤以贯穿“纵横”,连结“天地”的大厅与可分可合的宴会厅更显新颖壮观,各具特色。

⑷垂直交通的合理组织及消防安全的可靠解决。办公区自3~50层,该区垂直交通的重要工具电梯共分5区,A区、B区(7~18层)、C区(18~30层)、D区(30~41层)、E区(41~50层)。以五组26台高速电梯分别送到各层。54~58层是酒店的公共活动部分,均由底层的直达电梯至54层(总台)分别转换。酒店的6台电梯可到达各层客房与酒店公共层。到88层观光者经地面层由自动扶梯达地下一层,分乘2台高速穿梭电梯在45s内直达88层。

从美国超高层的实践经验来看,所有到达超高层的电梯都需经过地面层转换,便于保证安全。地下层也需到1~2层转换,不能直达。由于观光层的人流集散集中,也不宜与主楼的人流合一或者交叉,因此由裙房进入地下一层,采用单独直达来确保安全。在消防设计方面,超高层设计中尤为重要,它是极为关键的核心之一,也是技术含量高的难题之一。消防主要是考虑人身安全系统的保障,除了结构安全保障外,扩初设计把预防火灾放在第一位,运用高科技、智能化确保防火、报警、自动灭火设备运行获得保证,又因为超高层疏散道、楼梯宽度有限,一般窗户无法打开,所以安全的重点是火灾预防,火灾早期的发现装置,确保在消防队未到达前的灭火保证,同时解决有控有序的安全疏散。规模如此庞大的超高层,如果出现火警,假如要使整幢楼的人员出空,将花非常长的时间,带来非常大危险。因此消防设计又在对于火灾区的封闭与隔绝予以控制的保障上做努力。为了满足中国规范,还在各个不同功能区设置避难层与避难区。办公部分在15层及30层利用设备设置层设避难区,酒店利用电梯厅放大,各层均设避难区。消防车辆与救援人员可从塔楼四个方向进入,直达一层的消防控制中心,监控火灾地点,遥控灭火设施,对火灾进行扑救,对人员进行疏导指挥。消防电梯的设置,在主楼有2台1~51层和1台51~88层的直达梯,两座紧急疏散楼梯。主楼和裙房的防火分区、防火材料耐火等级均满足中国规范要求,也考虑世界先进的规范要求。

⑸宾馆的共享空间——中庭,运用于超高层,特别是从56~87层的透空中庭的设计,应该是先进而具创造性。建筑设计还刻意不让客房的门直对中庭围廊走道,而是分各单元由环廊分叉进入前厅再入客房。避免互相干扰,中庭上下干扰。中庭的设置有利客房面向阳光,较好解决暗间及垂直交通在超高层上部减少而带来的多余面积。同时又灌注酒店新的艺术生命活力。裙房中庭创造性地引入了上海“九曲桥”的寓意,轻颖飘逸的悬索吊桥穿越空间,通透的玻璃桥面、栏杆独具匠心,裙房中共有五座不锈钢与玻璃天桥,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中孕育的文化内涵,中国情结。

⑹新材料的运用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交融。金茂大厦大厅以实为主,其构思以中国塔的坚实底座为参考,打破了世界上多数超高层底部通透的大玻璃程式,采用不锈钢板穿孔与磨砂玻璃相映,并加灯光体现金色。加以黑色、米色与金属本色的运用,并不显得压抑,反而增添神秘性与高大感。88层观光层通透明亮,利用钢结构支撑组成红色构架,衬以青灰绿色地面与内墙,给人留下深深记忆。金茂大厦的外立面材料以金属与玻璃相映合成,不锈钢的纵横线条既分隔层面,又为立面收放韵律加强明辨度与阳光下的闪亮点,色彩上也经过多方案比较,考虑到中国人的习惯及上海的天空背景的现实条件,减少黑白素色的反差,减少宗教的色彩,采用水天交融、自然大方、明快朴素的本色来表现。

室内设计的闪光点与文化含量

金茂大厦的室内设计如同大厦本身一样具象征意义与美学魅力,其艺术与文化的含金量极大。首先是美国S.O.M公司除了建筑、结构、机电设计外,承担了追求内外一致、相称的室内设计第一构思。具体负责主楼1~50层办公区,尤其是气派浩大的主楼大厅设计以及88层观光层与3~6层商务区的室内设计,以及裙房的1~3层中庭设计。美国BLD设计事务所还负责了金茂凯悦酒店的总体室内设计,同时还有一家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公司参与了室内装璜设计。金茂大厦的室内设计是有明确的理性指导、审美观念,就其本质而言,期望达到外观形象与内部形象的一致性,外部新颖材料渗透到室内装璜,体现现代与传统结合,西方与东方艺术交融的思想。金茂大厦是一座完整的表里一致的艺术精品,一座时代与中国文化见证的里程碑。它不是两件作品,不是两个面,两个不同感觉。其第一闪光就是思路一致,浩气相贯,里外统一。例如办公区的大厅,装修艺术与当代科技、新工业产品自然的交融,大理石与金属板的交融,黑色、米色对比,简洁而崇高,枫木贴面的中密度多孔板用得也十分巧妙,与光影的交映 似乎让人有一种神秘之感,整个处理手法又与立面入口圆拱相吻合,感受一种西方技术中的东方韵味。电梯厅一展高耸挺拔之气势,顿时引人向上,平顶托起金色,瞬时点出主题。

裙房的大厅与中庭设计精简,抓住银色旋律、黄色基调。整排自动扶梯流光溢彩,引人入胜。在这里,仿佛是序曲的起奏,建筑已经从凝固的音乐演变成流动的音乐;不锈钢、玻璃、黄色金属板、轻巧的结构暴露都成了室内装修的主角与新面孔。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珠光宝气,但沉浸于金茂大厦外观形象相呼应的那种时代精神,感受那种奇妙的室内光、色、形、神的凝聚力。裙房内的刚柔相济的“桥”充蕴中国文化的内涵,又仿佛是人间天堂的天桥,空间连通的旱桥,中国宫殿与民间的“金水桥”与“九曲桥”。这也充分说明了成功的室内设计是理解建筑设计的意愿加以发挥与补充,丰富其语言,表达其闪光点。金茂的裙房部分做到了这一点。其文化含量也不是用直观的语言表明,而是用艺术的感染力来渲染。金茂凯悦酒店的室内设计其最成功的闪光点是在中庭,共享空间那微微而上的旋律,虚实相映的栏杆与半圆形的挑台,似乎是一曲最美妙的交响乐,一首最令人想象的无题诗,在浅米色基调中衬托出温馨家园之气氛。为了呼应银色的外立面,装修中还时时采用玻璃和不锈钢的花饰相嵌,同时也透出时代气息。第56层高空咖啡厅是中庭的视觉中心,在这里互为因借,互为一体。咖啡厅因借环廊,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声情并茂,赏心悦耳,而环廊上的流动宾客俯视咖啡厅,又似一幅静动相间的艺术地毯绒绣。也许这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空间酒吧咖啡厅。它直径为27m,高度达152m,面积达800m2,28道环廊扶手,透过霓虹光环巍峨壮观。建筑设计中6台垂直电梯,在似透非透的玻璃墙内上下流动,隐隐约约,富有韵味。它一改观光电梯在中庭的老手法,却又引进中庭流动感,更不失中庭内的安祥、温馨氛围。有人比喻金茂凯悦酒店的中庭宛如“时间隧道”,有人称其是“节节升高”。而酒店的客房也别具特色,其思路还是离不开中西合璧,西方技术与东方艺术的融合。不对称的客房通过明亮的小走道进入,靠床的墙面一般做木装修,饰以唐诗、宋词,书法选择狂草、隶书等等。一望中国文化强烈,意想不到的是内部却配上了玻璃床头柜与椭圆形玻璃写字桌,台灯电气装置也是最新颖小巧的,传统与现代鲜明对比,正好与落地大玻璃窗外的一片天空,俯视的黄浦江水,自然而得体的凝成诗情画意,连接昨天的中国、今天的金茂、明天的新世界。其卫生间也采用透明玻璃水盘,晶莹剔透,更为特别的是在高级客房中却把卫生间设计在靠窗部位,让宾客领略阳光、风光,却又无所顾忌视线与隐私,这真正是在天空中的奇妙享受。由于凯悦是五星级酒店,它的内装修与办公、裙房区有不同之处,添加了不少雍容华贵之气。这点确实也引起同行或一些人的不同争议。但是酒店管理的早日参于应是可取的,这里与酒店的风格、管理领导的文化素质也是不可分割的。金茂凯悦室内装饰用在摆设工艺品、雕塑与绘画艺术方面,曾花100万美元,共制作3000多件作品,受到宾客青睐,也是值得一提的画龙点睛之处。

回顾金茂大厦设计的全过程,回味同美国S.O.M公司的设计合作,回想同业主、筹建办、施工单位共同奋战的日日夜夜,留给我们的不是辛苦,不是平淡,而是愉快,欣慰,更是感到千载难逢的机会,千里之外的难忘学习机会。

历史与时代在这里握手,

东方与西方在这里对话。

让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段设计建设金茂大厦的美好历史!

邢同和先生简介

邢同和先生曾任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现任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邢同和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1988年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5年获上海市重点建设科技明星,“上海九十年代十大新景观”设计师,连续三届荣获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奖。1998年荣获“霍英东贡献奖”,1999年荣获上海建设功臣。38年来共主持、负责设计项目60多项,与海外合作设计10项(包括香港地区)。近十年来获奖达30余次,主持设计的作品被评为国家、部、市级优秀设计18项,曾作为总负责人主持了上海“三年大变样”三项重大工程,即:“上海博物馆”、“上海外滩风景带规划设计”、“龙华烈士纪念馆与陵园”。

邢同和曾在日本举办的“亚洲新颖建筑国际研讨会”上发表论文《论上海文化教育建筑创作中的建筑文化》,并应邀到香港大学作“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上海建筑创作”的学术报告,以及在“全国民居会议”上发表论文《论上海的民居——里弄生命活力》,还在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作演讲,在贝尔格来德作学术报告。

近年来邢同和在设计中追求“情牵东方”的风韵,新作 “华夏世纪之光”是一项500m高,含直径120m的高空生态球构想,显示出他创作的深度与追求。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不朽的建筑、不朽的文化建筑应该扎根于不朽的建筑文化之中”,“建筑是一棵有根有生命的树”,“精品设计是把建筑从材料的堆积提升到富有精神内涵的境界,成为具地区、民族特点的含有灵气神韵的作品”。

邢同和的代表作还有:上海国际购物中心、上海儿童博物馆、华山医院、陈云纪念馆、鲁迅纪念馆、上海美术馆、黄浦区少年宫,以及苏州河综合改造样板段、淮海路景观设计等。邢同和被称为“同上海建设一起堀起的建筑师”、“用石头书写历史”的当代中国建筑师。

猜你喜欢
技术含量文化特征设计理念
大数据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谈青春题材电影的母题书写
中国零部件贸易比较优势与技术含量:结构与演变研究
石油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