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理笑
如今,上海不少大型综合医院相继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使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浮出了水面。
以前来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大多是较单一的多动、发育落后等病症,近年来则转变为表现更多样化的情绪问题、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等。
一般来就诊的孩子中,男孩较女孩多,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1.5:1。
各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大致的情况是这样的:学龄前儿童5%,小学35%,中学60%。
根据我们的统计,造成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升学后不适应
◇考试前紧张
◇家庭因素,尤其是以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对孩子教育方式不恰当为多见
◇生理性因素
一般认为: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除了自身的生理疾病因素外,心理、环境的因素也至关重要。85%的孩子发病是在上学以后,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病因起源于幼儿时期。可见,家庭的学前教育态度和方式,对预防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意义深远。
在心理门诊中,儿童心理行为的主要问题是情绪问题和学习问题。
情绪问题占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40%左右,主要表现为:
1. 焦虑状态或焦虑障碍占15%,其中恐怖性焦虑占4%。如有个11岁的女孩在课堂上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胸闷、 气促、大口喘气,每次发作时间30~60分钟后自行缓解,但在课堂以外从未发作过,心电图等内科检查正常,三年级前学习尚好,以后逐渐下降。
2. 抑郁状态或抑郁症占19%。表现为情绪消极,兴趣下降,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
3. 强迫性障碍占6%。表现为反复重复某一动作或反复出现某一思维,如反复洗手、书包整理后反复检查、关门后不放心反复检查等。
4. 其他形式的情绪障碍如癔病发作等。
学习问题占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40%左右,主要表现为:
1. 适应性障碍占3%。尤其是从小学升学进入中学,或由于种种原因中途转学的儿童,常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上学,往往在家休息后能好转。
2. 多动性障碍占14%。表现为多动、注意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冲动等。
3. 内驱力不足占13%。表现为做事内动力不足,但又无明显情绪或行为问题,学习不主动或无兴趣。
4. 学习困难占10%。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或各门科目学习成绩不平衡等。
在心理门诊中还可以经常碰到这样的孩子:
一般性心理行为问题(如胆小、咬指甲、交叉擦腿);
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夜惊、梦魇、梦游等);
品行障碍(如对立违拗、偷窃、逃学等);
青春期心理问题(如过分关注自己的言行、社会交往问题等);
感觉异常;
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等等。
医生提醒家长:
当发现孩子有以下一些行为或情绪异常时,应及时带孩子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检查和治疗:
☆ 饮食量过多或过少;
☆ 反复出现某一行为(如眨眼、耸肩、洗手、关门等);
☆ 好动且注意力不集中并影响到学习成绩;
☆ 情绪低落或容易紧张,不愿入学(或入幼儿园);
☆ 做事没有兴趣;
☆ 入睡困难或有夜惊梦游等;
☆ 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
☆ 害怕去公共场所;
☆ 经常地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摔东西等。 (作者系上海市新华医院儿保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