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装具:武士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2001-08-01 16:21许耀华
轻兵器 2001年6期
关键词:刀鞘装具刀柄

许耀华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多数人容易被日本刀外装的绚丽所吸引,而关于它的知识却所知有限。不过,当您读完本文后,您一定也能看出点门道来了。

日本刀平时保存于白鞘内,外出时才配上刀装。日本的刀与刀装是两门完全不同领域的艺术,彼此没有绝对关联,这个概念必须澄清,否则极易混为一谈。

刀装具除了刀鞘是漆器之外,其余部分皆为金属艺术,包括镡、小柄、笄、缘头、目贯等。如果说刀装具是武士的全套行头,那么镡可以说是武士的脸。特别是江户时代(相当于我国明末至清中期),武士行走于路上与之正面相遇者首先注意到的就是佩刀上的镡,镡的艺术品味代表着武士的格调与素养,因此镡工莫不竭尽所能将镡的创意发挥到极致。镡工除了精研金属特性外更钻研绘画与书法,镡的等级区别取决于题材、构图布局、施工、材质的运用与保存状况等。因此镡可以说是刀装具的灵魂,也是日本领先各国刀剑文化的独门艺术。

刀握把日文称"柄",柄在使用上必须有良好的握感,粗细适宜,太粗或太细都不好使力,长短也影响整只刀的平衡,刀的运用最难掌握的是威力与速度兼顾,威力大者速度慢,速度快者威力不足,两者相互抵制,因此柄的设计对于刀的功能是否能充分发挥具有关键作用。柄除了实用性外,在艺术上更是武士威仪与品味格调的象征,在当今日本刀的研究与鉴赏领域里艺术价值远大于实用价值。柄先以两片木材包覆刀茎,再用鲛鱼皮包覆木柄,鲛鱼皮外再用丝绳捆绑,这看似容易,其实不然,每道手续都由专业匠师完成,难度非外人所能想象。鲛鱼皮俗称鲨鱼皮,其实两者是全然不同的材质,鲛鱼原产于中国日本历代各藩(各地领主)所使用的刀装各式各样,不尽相同,下列数种为日本刀剑史上较具代表性的刀装。

肥后刀装肥后即现在九州熊本地区,自古名刀、名将、刀匠、刀装师辈出。九州武士勇猛善战威震全日本,可以说是日本武士的典型代表,如加藤清正将军及人尽皆知的宫本武藏。武藏自创海鼠透镡,造型简洁看重实用,至今仍被全球居合道练习者沿用,可见设计上思考之细密。肥后刀装为配合伯耆流居合道拔刀术而设计,刀鞘与刀柄均略短,可单手或双手用刀,拔刀讲究快速,瞬间分胜负,刀鞘普遍以鲛鱼皮包覆,刀柄用皮革绳捆绑,金具配件材质以铁为主,通体设计着眼实用而又不失优雅。

萨摩刀装萨摩即今九州南端的鹿儿岛,武士以凶悍刚烈著名,剑法刚猛,讲究掌握第一时间击倒敌人。该剑派分成自现流与慈现流,流传至今。刀柄稍长,刀鞘用牛皮包覆后上黑漆,柄上大多不绑目贯,缘头几乎都是铁制品。

柳生刀装原创者柳生连也齐,是个武术天才,剑术与兵法同臻佳境,庆安四年(一六五一年)展露独创新阴流剑法。柄丝绳多使用黄色,卷绑的圈数在八圈至十三圈之间,柄上所绑目贯规格较一般为大,黑漆鞘,整体搭配大方高尚。

爱刀者还必须注意真刀装与伪刀装,区别主要在于是否以传统手工制作刀鞘与金具,而且必须是针对该刀刃量身订做的。如果以甲刀装配乙刀刃则形式诡异,甚至一把刀的外装来自四面八方,不但不成套,更有些是现代化机械制作,诸如此类都是爱刀者必须注意避免的。

鉴别时至少刀柄上的缘与头、两个目贯必须是一对,刀出鞘与入鞘必须顺畅,刀鞘与刀的长度比例适中。以长刀为例,刀鞘大约比刀长3~4cm左右,两者弯弧一致;手握刀把不会晃动;握把上的丝绳绑得紧密扎实,以手指推丝绳在正常状态下推不动,丝绳交叉部分所留缝隙是大小相等的正菱形,形式规则,丝绳里面以颗粒状的鲛鱼皮包覆。◆

(编辑/王辉)

猜你喜欢
刀鞘装具刀柄
BT40刀柄性能检测装置开发
刀鞘不需要锋利
探析退役军人档案整理及管理方法
装具对古籍保存状况的影响
刀鞘不需要锋利
维根斯:德国KEMMLER系列刀柄、配件
基于IGBT的刀柄热装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登山
Capto C5刀柄关键尺寸的确定
浅析我国潜水装具标准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