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人的故乡——危地马拉

2001-07-10 16:09何玉兰
海外星云 2001年12期
关键词:玉米饼玛雅人鳄梨

何玉兰

危地马拉位于中美洲西北部,北邻墨西哥,西临太平洋,东滨加勒比海及大西洋,素以多种族、多语言及多文化闻名,号称“玛雅人的故乡”。

当其他国家内的玛雅人随波逐流,渐渐失去本土文化之时, 危国的玛雅人仍坚守岗位,过着群体生活,自给自足地编织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部落的巫师仍是玛雅人的精神医生,专治现代医药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

公元8世纪起,玛雅民族不再兴建城池、庙宇、金字塔和球场,彩陶也不再制作,加上人口快速减少,玛雅文明式微,甚至可说是突然地消失。若是毁于战火,为何古迹仍完好无缺地埋没在丛林之中?更有人大胆假设古玛雅人是外星人,不知何故突然离开,在地球上留下许多精密的科学数据建筑,留给世人无限遐想空间。

在危地马拉1000多万人口中,目前玛雅人占45%,其余为印欧混血、欧洲移民后裔及黑人。而对游客来说,危地马拉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玛雅文化遗迹,以及遵循旧有传统生活的玛雅人了。

服装里的文化

初次到危地马拉的观光客,目光总是受到玛雅民族服装的吸引,它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但是织法却代表玛雅人对大地的崇敬。

目前玛雅人共有21个部族,各操不同的玛雅语,其中10~60%可以彼此沟通。他们有的生活在高原,有的在谷地深耕,有的民族近水,有的位于深山,各民族所呈现的服装各不相同,近水的裤管稍短,深山的服装就厚些。

不过,有人认为,这些服装并非古玛雅人的传统服装,而是西班牙人于公元1524年入侵此地时,为方便辨认危地马拉的玛雅民族,规定他们只能使用某些颜色来设计的服装。玛雅人的服饰就这样发展开来,有趣的是,这些“奇装异服”却为危地马拉带来大量的观光人数,满足了游客视觉享受,这可能是16世纪的西班牙殖民者所始料未及的吧!

在所有的民族服装中,首推安提瓜附近的小村庄——圣安东尼温泉(San Antonio Agua Caliente,尤其以女人穿的“蕙皮”上衣(Huipil犖代表。它以双面织法著名,一件蕙衣若以每天工作5小时的速度,必须费时一年才可完成。

玛雅女子结婚之前,必须为未来的夫婿编织一条庆典用的披肩Zute,她们会以色彩代表不同的意义:红表鲜血、蓝表天空、黄表彩虹、橙表玉米、绿表忠贞、靛表牺牲、紫表海的味道、黑表世界等。

服饰对玛雅男性也具有特别意义。当他们碰到心仪的女子时,会找机会帮她拿头顶的水陶罐,若女子有意,就接受帮忙,否则故意打破陶罐以示拒绝;婚后玛雅女性除了相夫教子,还要苦心准备丈夫与孩子的手工编织衣物。在西部高原桑多斯地区,曼族(Mam)男子常着红白相间的长裤,外加一顶牛仔帽,经常成为摄影师的焦点。

“玉米的子孙”

公元1500年,玛雅人开始定居,并发展以玉米与豆类的栽培为基础的原始农业,他们视自己为“玉米的子孙”,而玛雅Maya一词即来自玉米(maiz犞意。

玛雅人在耕种前,以“火田农耕法”将地面植物清除,此举一烧2000余年,不仅造成土地没有休耕喘息的机会,生产力日减,亦造成林木锐减,引发温室效应,雨量减少,天气也愈来愈热,一说古玛雅人就是因此而举族他迁的。

雨季来临时,约四五月时,玛雅人会用一根木棍在地上戳个小洞,将玉米种撒下,等到采收时将玉米穗向下折,既可骗过鸟类,亦可让倒穗自然晒干;然后再以特制的铁具把玉米刷出,以备用。

玛雅人的玉米饼犹如西方的面包,也和中国人的米饭一样,是主食。它的制法很简单,首先以晒干的玉米粒加入石灰泡软,以去除玉米的外壳,然后加水将玉米煮约3小时,再用石磨揉成玉米团,徒手揉成小圆饼,放在一个称为“柯马”(Coma牭奶胀僚躺,以火烹烧,约1分钟后即大功告成。

玉米饼可单吃,亦可涂抹黑豆沙、鳄梨泥或辣椒食用,有时可添加肉类及沙拉。例如著名的“塔克”(Taco牸啊鞍财胬塔”(Enchilada牭取!八马雷斯”(Tamales牷颉扒笃娑嗨埂(Chuchitos犚彩怯衩酌朗,类似我们的肉棕,只不过玛雅人将玉米团包入香蕉叶中,添加豆子或肉类,口感十足。

夏季时不可错过鳄梨(Aguacate,它是消暑良方,可生吃,也可与葱、蒜佐味制成鳄梨泥(Cuacamol,涂抹在玉米饼犹如翡翠夹心。

玛雅美食中不可或缺的另一项是豆类,这是高原玛雅人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他们可接连三餐品尝豆子而不嫌烦。依烹调形式可分三种:一为豆沙式(Frioles Volteados,加洋葱、蒜头佐味,涂抹在玉米饼上;另一为全豆式(Frijoles),可淋在米饭上成烩饭;最后是豆粥式(Friholes Parados,加洋葱、蒜头与豆汁倒入果汁机搅拌。不管形式如何,皆需费时2~3个小时。G

猜你喜欢
玉米饼玛雅人鳄梨
加了糖的玉米饼
玉米饼子
神秘的玛雅密码
谁变成了“大肉包”
爱护小耳朵
鹿爸的太阳系之旅(十一)
鹿爸的太阳系之旅(六)
焦黄的玉米饼
玛雅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