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场合,人们常用"一锤定音"来比喻和形容那些权威性的发言。而这句俗语却是从制造乐器的作坊引出的。
据说,从前乐器作坊铸出的锣在卖出前都没有"音",打击时只发出"闷"响。买锣人必须说清锣的用处和所需的音调和响度。技师根据买主的要求和需要,用轻敲的方法在锣上选好适当部位,恰到好处地对准此处猛打一冷锤。提起锣再打,就会发出符合需要的悦耳、响亮的声音,而且不易变调。这道手续叫"开锣"。因为技师这一锤就给锣定了终身,所"一锤定音"便成了制锣作坊的专用语。(杨 畅)
选自《辽宁青年》2000年第12期
民间故事选刊·上2001年6期
1《师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10期
5《工业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莲》2024年9期
7《世界博览》2024年21期
8《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年6期
9《现代食品》2024年4期
10《卫生职业教育》202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