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保纲
上大学的时候,每天晚上,我们宿舍的几个人总爱扯闲篇,不是议论张三李四跟哪位校长“泡”上了,就是为一场足球比赛争论不休。那天晚上,也许实在没什么可聊的了,我们宿舍的老大忽然提议,让每个人讲个故事,要求必须是真事,主题必须是“阴差阳错”。我讲了一段我向报社投稿的故事。因为众所周知,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业余时间常写些一般人看不懂的文字投向报社,无奈,当时自己的作品少有知音,投出去的稿子大多如泥牛入海,只有一次发表了,还是目为把稿子投错了;那次,我在给报社投稿的同时,也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匆忙之中,装错了信封,把稿子寄给了母亲,把信寄给了编辑。一周后,我收到两封回信,一封是母亲的,另一封是报社编辑的。母亲在信中说:儿子呀,你上大学了,写的信妈也看不懂了,找了好几位中学老师“翻译”,都说大概是写爱情方面的事情的,妈希望你今后再来信时写明白一点,另外在学校最好别谈恋爱。再打开另一封信,只见上面写道:大作拜读,有真情实感,拟刊发在下周副刊版上,题目定为《一封学子的信》。
听了我的故事后,大家都笑起来。
轮到老大讲的时候,他讲了一次打错电话的故事。那是他刚到大学以后,一次给家里打电话,不知怎的拨错了号码,但他开始并不知道。电话接通了,他听到一位中年妇女的声音,老大以为是他母亲,就大声喊妈,对方说:“是强子吗?妈可想死你了,你在部队里好吗?”当他一听“强子”“部队”时,他知道肯定打错了,刚想放下电话,但那位妇女却喋喋不休地讲起来。从谈话中,老大隐约地知道,这位妇女的儿子在部队当兵,已经好长时间没往家里打电话了,这位母亲还得了一种病,并且病得不轻。者大只好将错就错地说,我最近就请假,回家看望妈妈。这位母亲满意地放下了电话,老大也记住了这个打错的电话号码。一个岁月后,好奇心促使他又拨打了一次这个电话,不过,这次接电话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在电话里对老夫说,他的妻子已于一周前去世了,他对老大表示感谢,感谢他让妻子在临终前听到“儿子”的声音,因为他们的儿子已经在一次执行抗洪任务时牺牲了,而他一直瞒着她的,医生说她的病情不能经受一点刺激,她的生命比医生估计的延长了二个几天……
听了老大的故事,我们都沉默了。多少年过去了,这个故事我始终难以忘怀。也许在茫茫的人海中,差错只是一瞬间的事,但它留给人们的却是一份难以泯灭的回味,有时更是一份美丽。
(王东力摘自2001年6月4日《文学故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