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解放日报》记者顾咪咪报道:收藏文物百万件的上海博物馆,有10%的上等级文物藏品是800余位收藏家捐献的,数量多达1.1万件。这是上博热忱关心为国捐赠的收藏家及其后代,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所产生的良好社会影响,吸引了众多收藏家主动把珍藏捐赠给国家。
1995年上博新馆建成后,就把关心捐赠人及其家属列入议事日程,不遗余力地宣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将所有捐赠人的姓名,一个不漏地镌刻在大厅的花岗岩墙面上留念;凡举办捐赠仪式、展览开幕等重大活动,都邀请收藏家作为佳宾。书画收藏家顾公雄夫人曾将凝聚了四代人心血的“过云楼”所藏393件宋、元以来的书画捐赠给上博。新馆成立后不久,上博就策划了“过云楼捐赠书画回顾展”。1979年,著名收藏家孙志飞的夫人携3个儿子遵照先夫遗愿,将家藏书画、缂丝等128件捐赠上博。1999年在孙氏家属捐赠20周年之际,上博举办了“孙志飞先生藏书画回顾展”。2000年,上博还举办了“施嘉稦先生旧藏中外钱币展”、“夏弘宁捐赠夏丐尊旧藏弘一法师作品展”等,表彰他们对文博事业的贡献。
上博还热心为藏家排忧解难。西周大克鼎、大盂鼎等珍贵文物的捐赠人、95岁的潘达于生活清贫,上博帮助她安装了空调,请了保姆。2000年,卧病在床的董逸新遵照先夫遗愿,将施嘉稦毕生收藏的4000余件金、银及铜铸钱币全部捐给国家。为了感谢她的爱国义举,上博主动承担了她的医疗费用近70万元。上博还资助吴诗鉴等数位收藏家子女购置房屋,给予日常生活补贴、解决安排工作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近年来,又有很多收藏家自愿把自己的珍藏捐献出来。太阳集团总裁叶肇夫捐出了春秋早期子仲姜盘;浙江实业银行董事长孙祥勉捐出在海外以150万元港币抢救回国的鎏金佛像;何东集团总裁何鸿章捐出了在香港以150万港币购得的春秋晚期吴王夫差姨。
(杨鸿福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