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继烈
万丰斋是清同治光绪时期陈寅生开设的墨盒店的字号。
从同治元年(1862)算起,至今也不过100多年,但这个万丰斋的字号就出现了几个叫法,有的叫万礼斋、有的称万丰号、有的则说先叫万礼斋后改万丰号等等,笔者亦曾人云亦云。
店名只叫万丰斋
墨盒的使用,推动了墨汁的诞生与生产,至今仍存在的一得阁就是首创生产墨汁的老字号。它开业于清同治四年,创办人为谢崧岱。光绪十九年出版的《论墨绝句》,其中专有一节“论墨盒”,文曰:
“闻琉璃厂专业墨盒者,始万丰斋,刻字于盖者,始陈寅生茂材(麟炳,通医,工书,自写自刻,故能入妙,近来效者极多,竟成一行手艺。然多不识字,绝少佳者,故无足怪)。店与人犹在,实盛行于同治初年。”
一得阁墨汁店设在琉璃厂,万丰斋也在琉璃厂,二店同时存在,谢崧岱是不会记错的。他明明白白写的是“万丰斋”。在此期间出版的其他著作,如《天咫偶闻》、《清稗类钞》、《光绪顺天府志》、《朝市丛载》等,凡提及清代墨盒的,没有一家说称“万礼斋”或“万丰号”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与万丰斋近在咫尺且又是同时期的一得阁主人所言:陈寅生的店名是“万丰斋”!
万礼斋是怎么来的
邓之诚《骨董琐记》一书在“墨盒”一条中说:“京师厂肆专业墨盒者,推万礼斋为最先,刻字则始于陈寅生秀才。寅生名麟炳,通医,工书画,自写自刻,故能入妙,时同治初元也。”我以为邓先生所记,正来源于谢崧岱《论墨绝句》,而“万礼斋”之误,也即始于《骨董琐记》。邓先生并非有意如此,乃是一时笔误。原来丰字的繁体字为“丰”,而礼字的繁体字为“礼”,二字很容易误写,这样出错是可以理解的。
谁说万丰斋改了字号
赵汝珍先生《古玩指南》一书中也有“墨盒”一条,虽没有注明出处,但可看出是来自《骨董琐谈》。因为谢著中说陈寅生“工书”,邓著中扩为“工书画”,赵著中亦写成“工书画”。赵著说:“北京厂肆专业墨盒者,推万礼斋为最先,今则已改易字号矣。”《古玩指南》1942年出版,此书中首先说“改易字号”,但并没说改成了什么字号,且此时已是20世纪40年代,依赵说,似乎万丰斋还存在(是否如此,待考)。
明确说万礼斋改成万丰号的是陈重远先生。1990年《古玩史话与鉴赏》出版,其中有一节为“刻铜名师和交通票贬值”,涉及万丰斋的几句话是:“光绪初年,陈寅生在琉璃厂开设万礼斋,后改字号万丰号,经营刻铜墨盒。”陈先生的书写得生动有趣,可读性很强,许多收藏者都喜欢看。正因为如此,一些搞墨盒收藏的人,包括笔者。一时都接受了这个“改字号”的说法。
笔者认为,由于《论墨绝句》以前在社会上传布过少,赵汝珍和陈重远先生未曾注意过该书,否则就不会这样写了。邓之诚先生见了该书并记载下来,可惜又误书一字,以至产生一连串的误说,写文章的人实在应该引以为训。
以实物亦可证上说,有人藏甲子款(同治三年)行书刻铜墨盒,底部打有“万丰”钢印,我亦藏有“戊子”款(光绪十四年)楷书墨盒。底亦打有“万丰”钢印,二盒钢印一个样,足证万丰斋字号从未改过。 责编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