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君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那水墨、毛笔、宣纸间晕化出的笔情墨趣不知陶冶了多少中国人的性灵,送孩子到水墨意境中游戏一程吧,让幼小的心灵感受一下民族文化的魅力。
儿童水墨画的Q&A;
1.为什么是“水墨画”,不是“国画”?
——自古以来,学国画一直讲究“理法”,所谓“笔有笔法、章有章法”,学画者先从模仿入手,学习中锋、侧锋、转折、提按等基本笔法与积墨、泼墨、干湿浓淡等基本墨法。至于构图布局、色彩搭配也常常是按部就班,这种传统的学国画的方法显然不适合学前儿童,它会使孩子感到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其实,在洋洋大观的国画门类中,有一种造型简洁、笔墨奇幻的写意画,它与孩子们天真的“涂鸦”挺“相近”,那水墨在宣纸上晕化出的“墨色魔术”,能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我们不妨由此入手,引导孩子学习更有创造性、游戏性、随意性的“启蒙式写意画”,它有国画的情趣,又不失儿童画的稚拙,这就是“儿童水墨画”。
2.孩子学水墨画,难点是什么?
——对于神经系统和肌肉运动发展正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的孩子来说,画水墨画确实不容易:一则,受儿童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即使有的孩子家中挂着或在不同场合见过图画,他也不可能对国画有较多的、哪怕是感性的了解;二则,儿童一般都习惯用硬笔在较硬的材料上涂鸦,水墨画无论是笔、纸还是颜料都同孩子们习惯的有所不同:笔纸太软,颜料单调,一句话,太难掌握。
3.孩子会喜欢学水墨画吗?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正如教育家德廖莫夫所言:“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写诗和唱歌,然而,所有的孩子都会画画。”只要把图画的技巧由繁琐复杂变为生动有趣,孩子就会乐于接受。
相对于学其他画种,孩子学水墨画别有一番动力:
好奇心强是儿童的一大特点,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他们总想尝试。水墨画在孩子看来是新事物,往往在一开始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而工具、材料的新颖不但能增添儿童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很好地保持其注意力。孩子们发现,原来又要画轮廓,又要涂颜色的画面,现在只要用毛笔神奇地一撇、一点、一按,再加上浓淡的变化和纸张的渲染,一幅幅不同的画面便能生动地跃上纸端。这真是一个神奇的体验和创造过程,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
4.孩子学水墨画,是以模仿学习为主,还是以自由创作为主?
——水墨画的技能要求非常高,这些最基本的技能技巧是学习水墨画的基础,只有在这个的基础上,孩子才能自如地用画笔去创造自己的图画,才能将自己心中所想变成纸上的形象。孩子学习水墨画技能应该是游戏性的、生动活泼的,只有这样的技能学习,才能让孩子打心底里愿意接受。
孩子学会了一定的水墨画技能后,可以从“模仿”入手学画。当然,一味地强调模仿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渐渐失去对水墨画的兴趣。但是没有模仿的基础,一开始便要孩子进行创造是不现实的。因为水墨画的用笔技能有特殊性,一味涂鸦,只会在纸上留下一团团的墨迹,久而久之,孩子会对水墨画失去兴趣。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学水墨画的开始阶段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模仿,随着孩子对一些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对一些基本图形的熟悉,再让他们创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合适的时候,让孩子自由创作很重要,即使他们的作品是幼稚的,甚至在成人眼中是不知所云的。
5.怎样在学水墨画中,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
——要让孩子发挥创造才能,必须画一些他们喜欢的事物:像小动物、小朋友,同时可以从发散性思维入手,要求孩子画出动物的不同动态,如在示范画小象时,可只示范画象的身体,不示范象鼻子的画法,让孩子自己去画,结果他们画的鼻子都有不同的方向,根据鼻子甩动的不同方向说明象在表演不同的节目。再如画小鸡时,让孩子自己发现怎样画出小鸡不同的动态,结果孩子发现只需将小鸡眼睛、嘴巴的方向改变一下就可显示出许多不同动态的可爱小鸡了。
此外,在构图上,也不必强求孩子按照传统规则布局,如画“老虎船”时,要求孩子将不同的小动物乘在船上,不必规定什么“疏密相间”的作画规范,让他们自由地把喜欢的小动物乘上老虎船,哪怕是以前没画过动物。
儿童学水墨画,还可以和做游戏、听故事、唱儿歌、去旅行等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猴子,再给他们讲孙悟空的故事,然后,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画画。实践中,曾有孩子让猴子骑上了海豚,那稚拙的墨痕,异想天开的构图,处处洋溢着童趣。
孩子学水墨画时,家长要及时捕捉他们的创造火花,热情鼓励,这样,孩子就能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放飞美丽的想象、作出无穷的创造。
家长细说“孩子学国画”
小君
提起孩子学水墨画的事,蔡翊青和祁艾琳的妈妈笑得合不拢嘴。也难怪,才5岁的孩子拿着一支又长又粗的毛笔,颤颤巍巍地写大字,已经相当不容易,让他们自如地挥动毛笔,掌握水墨画的浓淡笔墨,来表现花草虫鸟的形态,谈何容易。
我也是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原先对孩子学水墨画有很多顾虑,最担心的就是:水墨画使用的工具繁多,又是水又是墨的,会不会搞得小手脏脏、环境乱乱?
对此,两位妈妈连忙说:“不会的、不会的。”原来老师不仅教会孩子们画画,更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画画时,“姐姐笔”(大毛笔)和“妹妹笔”(小毛笔),还有小水桶和颜料,都要求孩子自己收拾干净。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在学水墨画的同时也培养出来了。祁妈妈体会尤其深刻,当她带小艾琳去报名学钢琴时,老师断言,全托的孩子肯定无法学好钢琴,因为孩子在幼儿园根本不可能自觉练习,想不到,小艾琳竟坚持自觉地在早餐后练习弹奏一个小时——祁妈妈说,这都是孩子学水墨画培养出来的定性。
我看了两个小朋友的画,谁也不相信这是5岁的孩子用传统的中国水墨画笔墨颜料画在宣纸上的,那份童趣和奇幻是成年人笔下绝对流淌不出来的,于是我的第二个顾虑——学国画会不会扼杀孩子天真的想象力、使孩子的画风过早成人化,在孩子们的画作前消散了。
我一直有一个愿望:让孩子练毛笔字。尽管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自己写字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但正因为如此,传统的中国文化反而显得更宝贵,被很多人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祁妈妈说,将来退休后,很有兴趣去学画国画,原来并不难。
这两位妈妈并不指望孩子从此一发不可收地成为名画家,她们更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祁妈妈明显地觉得孩子现在对色彩的搭配已经颇有心得,在家居布置时,她很乐意采纳孩子的意见。
两位妈妈强调:无论是学弹钢琴、跳舞还是画水墨画,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能力,去面临将来的竞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尚艺术领悟力的人,这一点,童年时的培养和熏陶,尤为重要。而学水墨画,又能让孩子的艺术领悟力融入浓浓的中华血脉,多好。
小秘诀
1.拟人化“术语”
把大毛笔称作“姐姐笔”,小毛笔叫做“妹妹笔”,“姐姐笔”干了,称为“口渴了”,只要把它放到水桶边舔一舔,擦擦嘴,它就“肚里水饱饱了”,把红黄篮三种颜色间的调色,称作“好朋友一起跳舞,跳完了就变出了另外一个朋友,”多有趣。
2.水墨画VS谜语儿歌
画大白鹅之前,先让小朋友猜一个谜语:“头戴小红帽、长着扁扁嘴,眼睛亮又亮。脖子弯弯像个2,身体胖胖像小山。”孩子猜出来答案了,大白鹅的形状也就记住了,落笔时,就能“胸有成鹅”啦。
3.水墨画VS故事接龙
画完了一只小猫,让小朋友玩“故事接龙”吧:小猫长大了,要去幼儿园了,它是怎么去幼儿园的呀?猫老师看到小猫咪,它又做了些什么呀?让孩子边说故事边画画,这样,一只只形状生动的小猫咪就跃然纸上了。
4.打翻了墨水不要怕
墨水打翻了,宣纸上留下了一摊墨
团团——这时候,家长不要批评孩子,不妨让孩子看一看,这团墨像什么?再添上几笔,一番生动的泼墨画就诞生了!(小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