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有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同时,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以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
一、教师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承担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转变。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往往只是知识和学问的化身。一个好的教书者或教书匠就可以称为一个好教师。这种观念是在生产力发展缓慢的传统社会里形成的,具有它的历史的合理性。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示各国教育界:使教师们从一心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他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
承担教育家的使命与做一个教书匠有本质上的不同。作为教育家,他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了解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他必须深刻理解和认真实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未来意识和未来眼光,以造就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为己任:他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地思考、探索、创造,在造就一代新人的创造性活动中,体现他的职业价值;他应该是一位塑造学生灵魂的艺术家,能从学生的眼神里看出困惑和希望,给学生以力量和启迪,与学生的精神脉搏一起跳动,他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开发,他所培养的不是只会读书应试的书呆子,而是一个个生龙活虎般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已经出现了很多堪称教育家的教师。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教师都成为教育家,但每一个教师都应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
二、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以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有位专家把传统教育概括为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本,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只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渠道极大地扩展之后,这种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即生本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朱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学会生存》)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面向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1996年)这就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即在学校教室这个舞台上,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成为主角,而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得好:没有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东西。就是说,学生学习和学会的过程,虽然需要教师的教,但这个过程最终是依靠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所学到的和学生潜力所能学到的,远比老师教的多得多。教师必须自觉地让出主角或独奏者的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确立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办学思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每节课老师只精讲几分钟、十几分钟。该校学生的巩固率、合格率始终为100%,加上优秀率,连续九年居泰兴市首位。他们实行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正是生本教育的一个典型例证。一位教师说,现在再把教师比喻为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对了,教学过程应该像是一盏油灯,需要师生共同添油,才能使灯火辉煌,照亮每一个人。
三、教师的价值体现,要从主要在于拥有知识,转向知识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
传统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传授知识,现代教育的功能则在于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里,在知识传授渠道极大地丰富的社会条件下,教师的价值一方面表现在知识的丰富,另一方面则应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方面。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道德、人格,是全面发展的人的灵魂。因而教师的道德、人格愈来愈成为新时代教师的一张核心王牌。教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该首先是学生阅读的道德书籍,是学生如何学会做人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影响力,从而对学生的情感培养、道德升华、学业发展等,产生深远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人格的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在当代,教师的价值,应体现在其道德情操与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的完美的统一上。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好教师,可以通过他自身榜样的、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显得更加重要。
四、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现代社会的本质首先是民主化。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民主化。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教育制度。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有学生的尊严。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品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老师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满脸旧社会,五官错位,紧急集合。有些老师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酿成种种悲剧。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教师眼中的一些差生往往只是某方面智力因素较差,而在其他智能方面,在意志品质、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则可能是好学生。教师要变看不到学生的优点、讨厌学生为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长处和每一点进步。要相信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有一位校长说得好: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在信息时代,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能逊于他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互相学习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也要真诚地向学生学习,包括学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知识能力,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五、教师的责任观,要从为学生升学负责,转变为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从为学生学习、升学作规划,转变为为学生的一生作规划。
教师的责任仅仅是为学生学习好、升入好学校,这是传统教育的突出的局限和弊端。教育活动如果只是为学生的学业和升学考虑,那就只能培养很会念书、很会考试,但在生活和交往方面低能的人,这些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就有可能出现本领恐慌。如果学生没有在中小学期间受到身体、心理方面良好训练,学到一生做人、做事的基础知识,老师要负责任。为此,作为一个教师,他承担着比传授知识、只是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升入好学校更重要的责任,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在中小学期间为一生的做人和发展奠定基础。除了教知识之外,教师应更多地教育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会待人处事,学会与人合作共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代能够承担改造社会重任的人。如果我们培养的人只有知识,而缺乏道德,缺乏感情,人际关系就会摩擦不断,这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六、教师的教学观,要从为教而教,转为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
教书是教师的职责,但不能为教书而教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首先要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这种习惯包括按时作息、善于利用时间的习惯,主动学习、坚持预习、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喜爱钻研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以及良好的饮食、起居、健身、生活习惯,等等。伊顿公学的校长威廉·约翰逊·科里说过:进一所好学校,最需要学到的不是知识,而是艺术与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表达意见的艺术,表示在一瞬间注意到一项新的学术动向的艺术,迅速了解他人思想的艺术,重视细微差别的习惯,准时完成工作的习惯,以及要学会判断,学习鉴别,增强精神上的勇敢无畏,并保持头脑清醒。良好的习惯是使人成功的无穷力量。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在当今这个变化的旋风愈转愈快的时代,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重要得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习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习得。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识的获取将是无限的。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传统教育着眼于知识,现代教育则应着眼于智慧。智慧与方法应是同步的。教师要变传统的声音形态的说教,为启迪学生智慧的领悟。疲于做题和应付考试,能得到高分,却难以避免低能。满堂灌的教学以及与之相应的考试制度,往往只是训练学生成为解决考卷问题的熟练技工,从而戕害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敢于和善于给学生必要的、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张白纸,当你在这张白纸上画上过多的东西时,这张白纸的空白处就变小了,想像力和创造力就被挤掉了。只有有了充分的空闲时间,才能产生辽阔无边的奇思妙想,只有在独立思考时,才能让创新意识有萌芽的机会。
七、教师的成才观和发展观,要从一次性拿到资格证书可以当一辈子教师,转变到当一个好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需要终身学習的时代。任何一个人一次性从学校拿到毕业证书,还远远不能适应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他必须终身学习,从为获取某种任职资格而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教师也同样如此。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时代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德才等各方面的素质。
从德来说,教师应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特别要加强人文科学的学习,增强人文底蕴,培养人文精神。传统文化中既有做人的道理,又有做学问的道理。要培养大气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大气的人格素养。无论是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都应该在这方面下一番大功夫,而不能急功近利。
从才来说,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文科教师要学习理科知识,理科教师也要学习文科知识。特别是要努力学习外语和电脑。中小学的非语言课如果用英语或其他外语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还必须学会从网上获取资料,学会自制课件。这样才能使教师不只有一桶水,而是有常流常新的活水。此外,教师如能写一手好字,做一手好文章,琴棋书画都懂一点,才更能使学生服。
教师要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大量特殊案例,要善于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反思特殊案例,从而掌握教育好不同学生的策略。学生学不好,往往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通过对特殊案例的反思,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
为此,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每个教师都应该是研究者。教师职业愈来愈与科研人员趋向一致。这就要求教师从凭借经验转变为凭借科学。参加科研会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把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从而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