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西汉姆联队经理哈里·雷得克纳普称,在他们即将买进日本后卫宫本恒靖的一个月里,已经在日本卖出了20万件运动衫。实际结果是宫本没来,虽然哈里·雷德克纳普是开玩笑,不过许多记者都用他的话来证实1998年中田英寿进军意甲的影响。
佩鲁甲升入意甲后没花费多少时间来发掘中田,并以200万英镑身价引进他。俱乐部的网址翻译成日语并在一周内获得100万英镑;俱乐部一个星期内在日本售出5万件运动衫,通过因特网卖出1万件运动衣,佩鲁甲的旅游火爆起来,当地经济也加速发展。中田也通过两种途径回报俱乐部:在34场联赛中进10个球,使佩鲁甲收入在1998—99赛季比前一年增长了89.8%。
在一个赛季后,中田以900万英镑卖到罗马队,这意味着佩鲁甲在中场获得了700万英镑的利润。因为吃了一次“甜头”,他们变得非常喜欢引进日本球员,目前正眼巴巴地等待新的“天才”。在等待的同时,这种“爱屋及乌”的情结还蔓延到亚洲其他国家球员身上。去年,佩鲁甲又开拓了其他市场。安贞焕成为韩国进军意甲第一人,中国的马明宇和伊朗的卡里米也曾经成为他们的目标。
中田走到哪,就把金子带到哪。罗马俱乐部以中田的名字及号数的运动衫售出60万件,收入500万英镑。日本到意大利的“中田旅游热”已经形成,“旅游”包括旅行、住宿、到罗马队的训练场观看中田训练及在奥林匹克体育场看比赛。到训练场看训练为何也成了旅游一部分?因为只有那时,旅游者才能看到他们的英雄在踢球,而在正式比赛时,中田很少首发上场,这使许多转播罗马比赛的转播商大失所望。
通过球场四周的广告,电视转播可获得额外的收入,特别像中国那样人口众多的国家。水晶宫与中国球星范志毅、孙继海签约,似乎正是着眼于此。
然而,水晶宫市场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奥汀说俱乐部与中国有线电视频道的电视转播并未“大赚”,水晶宫在中国曝光率最高的是在中国的网址及卖出的运动衫,所以只能说在中国变得“妇孺皆知”。
有水晶宫这个榜样,另一些俱乐部如斯托克港也期望在中国树立他们的品牌。他们与重要的俱乐部四川全兴及第一个地方俱乐部武汉红桃K签订了五年的合作交易协议。他们还把中国最优秀的后卫张恩华租借过去踢了几个月的英甲联赛,同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斯托克港在中国体育媒体上经常占据了一个版面。
斯托克港市场经理贝里斯说中国球员签约对他的计划并不重要,实际上,鉴于俱乐部工资结构和中国球员可能要求的“可怕”工资,他们只能“租借”一下。“为了电视转播值得观看,意味着我们必须在电视转播上多做工作。”贝里斯说,“鉴于运动衫在英国的制造成本高,我们必须在中国制造。”
与中国情况相似,印度、印尼、孟加拉以及巴基斯坦除了人口多外,均有许多足球人才,一些欧洲俱乐部也正打着这些国家球星的主意,其算盘当然不言而喻了。G熁朴驯译自英国《世界足球》
海外星云 2001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