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君
许多年轻人可能会将移民美、加等发达国家视作一种荣华富贵,“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这句流传几千年的成语,也许对现代的年轻人已不再适用,但却仍能在老年人身上得到印证。
加拿大每年吸收20万左右外来移民,其中不少是老年人。这些老人很难适应背景离乡的新生活,因而经常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并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加拿大华人问题研究人员最近以华裔、南亚裔等五个少数民族裔老人心理健康问题为主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来自压力过重。但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不同,他们的压力主要是由于老人与社会的隔膜造成的,例如语言、环境、人际关系,以及不明白或不懂得怎样使用现存制度等。
在移民家庭中,由于年轻一代为生活奔波,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和期望;也常常因老年人沿用的是已被年轻一代放弃的家乡语言,所以老人在家庭中容易处于一种孤独的境遇;更重要的是,移民改变了家庭的构架,使一家之主由移民前的老人变为了子女,因此他们失去的不仅是谋生的能力,更是一家之主的尊贵地位。这些因素都会给老年人带来极度的失落感,加上现行移民政策在养老金、家庭福利金领取方面也给他们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使得老人更加依赖子女,进而也更加重了心理压力。
更有个别移民家庭要老人包揽家务,照顾小孩,报酬却只有三餐一宿。还有的老人受到子女威逼,只能将毕生积蓄交给子女,这些都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当老年人发现自己的心理出现问题后,他们大多试图接触身边的好友或家庭成员,只有很少的人会向社会机构或家庭医生求助。除了语言障碍以外,更有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一个较为普遍的情况是,老人遇到困难时常常宁可向自己的朋友倾诉也不向自己的子女提及,怕他们不明白自己的感受或拒绝帮助自己。久而久之,对返回故乡的期待成了相当一部分华裔老人对付心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他们总是这样安慰自己:反正总有一天要回去的,到时,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已老莫离乡,离乡须断肠”想必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