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明
在那“越穷越光荣”的年代,我嫁了个一贫如洗的老公。没有任何要求与承诺,两人行李一合,两张床一靠,在他们单位临时收拾出的一间库房,我们筑起了一个温馨的爱巢。家不在小,有爱就行。
我们治家的口号来自毛主席语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老公是个事业心极强的人,又爱读书看报听广播。于是婚后我们制定的第一项投资计划就是买台收音机。在那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极度贫乏的岁月,无论是手表、自行车还是收音机,一律凭票供应。
当朋友手持“收音机票”来到老公面前时,他高兴得比娶媳妇还乐,紧紧腰带郑重宣布:本月是“忆苦月”,随即拿着刚到手的“米发嗖”(月工资34.50元)花32元买来念叨已久的“红灯”牌收音机。捧着它,老公着魔似地听新闻、听讲座、听音乐、听评书,有时竟抱着它打起呼噜,当你悄悄关掉时他又猛醒:“谁说我睡了,我在听。”记得小时候,我爸进门第一句话总是:“你妈呢?”妈一进门也总是:“你爸呢?”可老公那时进门第一句话肯定是:“收音机呢?”小小收音机似第三者插足,让我好生嫉妒。
80年代中期,我们托朋友从北京买来一台14英寸彩电,老公又着魔似地“情移别恋”,既有声又有影的电视机占据了他所有空暇时间,无论是新闻、电视剧、晚会、球赛还是广告,只要是有影就看,毫不挑剔,电视又成为老公的第二位“情人”。
或许是外面的世界太精彩,近年来老公的爱好又升了级——爱上了电脑,上班电脑办公,下班电脑学习娱乐,从386到586,还有什么“奔腾3”,他有学不完的知识,追不完的目标,电脑像块磁石吸住了他8小时内的工作和8小时外的休闲。
30年来,老公的“情人”们身价不断上升,从32元的收音机到万元一台的电脑,着实让人感到时代的脉搏在加快,真不知道已过“知天命”的老公在新世纪里还会迷上哪位现代“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