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 仁
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处处都表现强烈的北方民族的特点,特别是蒙古族的先民长期以狩猎和畜牧业为主,所以表现在他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无不打上游牧文化的烙印。正是由于历史、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因素,蒙古族服装和服饰,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民族服装的一个大系,在这个大系里,几乎全部囊括了东北原住民族的所有特点。
“马背皮囊驮奶酪,锦裘毡帐勒勒车。”
这是对过去蒙古族衣食住行的全部写照。
在远古时期蒙古族的先民以狩猎为主,因此多以兽皮为衣。至唐、宋时期,由于蒙古族的先民与中原的汉族产生了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布匹、绸缎和织锦才开始大批传入蒙古族地区,也就是在那个时期,蒙古族各部才在吸收了北方原住民族的服装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民族服装。从许多出土文物和残存的壁画上可以看出:蒙古族的传统服装长袍和长靴,就是在古代的契丹族圆领长袍和短靴的猎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契丹这个古代民族的服装,虽然在历史上已经消失了,但仍然可以从蒙古族的传统服装中找到影子,了解这一历史事实,就可以在舞台上再次展现这些已经在历史上消失了的民族服装。我们从蒙古族服装这个大系中,同样可以找到达斡尔、鄂温克和鄂伦春,甚至是赫哲等兄弟民族服装和服饰的特点。
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后,为了南进中原,曾和蒙古王公贵族联姻,而且在蒙古族的基础上统一了满族的着装。所以,在满族服装中同样也可以找到许多蒙古族服装、服饰的影子,有很多地方甚至是满、蒙不分。这充分说明了一个民族服装、服饰的形成,除了与这个民族的历史形态、自然环境、经济生活和民族心理有关之外,还与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蒙古族服装、服饰系列,对于了解古代北方民族服装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作为服务于舞台工作的专业人员,研究和了解民族服装发展史尤为重要,否则就会出现张冠李戴,或出现行话所说的“穿帮”现象。为什么我们有时看港台所拍摄的一些反映古代少数民族的电视片时,时常有不真实的感觉呢?就是因为有些服装的设计者,并不了解少数民族服装的沿革与发展的历史。
服装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服装、服饰也和风俗一样,既有交融,也有随着环境的改变、演化、变异的过程。这种演化变异,既有纵向的变异,也有横向的变异。比如:东部蒙古族,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民族间的影响不同,其服装服饰不仅有别于卫拉特蒙古、喀尔喀蒙古、布里亚特蒙古族,而且有别于西部地区的蒙古族。
蒙古族一年四季皆喜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则穿皮袍。作为统治者的上层也和属民一样多是穿着与平民式样相同的袍服,不过他们的袍服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比平民百姓的要显得高贵华丽,以此作为与平民不同的身份象征。其中东部喀喇沁、巴林和科尔沁等地的长袍由于受满族的影响较深,衣襟有衩,穿时一般不束腰。特别是已婚的妇女,多穿宽松的长袍。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和布里亚特蒙古族受满族文化影响较少,所以较多地保留了明代时期的蒙古族着装习俗。他们冬季爱穿两件皮袍,一件前面系扣,一件后面系扣。特别是在头饰上更是独具特色:男子仍然保留着特有的披肩帽,而女子则是尖顶帽。当然,西部鄂尔多斯的蒙古族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相比,更具有自己的地方特色,除了在妇女的头饰上更为华丽外,一般在袍服外还罩上一件无袖的袍式坎肩。而在牧区的蒙古族无论男女都喜欢用一条长这三米以上的整幅布或绸料作为带子束腰。这种习俗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美观、漂亮,更主要是适应于马背上的游牧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族传统服装、服饰和其他民风民俗一样,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蒙古族服装发展日趋现代化,无论在美观和适用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例如:蒙古族的袍装在领和袖上,一改过去的传统,有的是开领,有的是后上袖和插肩等多种形式的袍装出现,深受青年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