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芝
我国具有近代意义的留学生教育虽然只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但却出现了三次留学潮(清末民初、五四之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五代留学生(即洋务运动、清末民初、20世纪30年代前后及50年代、80年代)。这些留学生,特别是留美生,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但是,有关留学生、尤其是留美生的专著并不多。令人高兴的是,天津古籍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李喜所教授等撰著的《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一书,不仅填补了留美生历史研究的空白,而且新意迭出,独具学术个性。
该书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单一的叙述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影响的传统教育史研究模式,将留美生放在中美文化广阔的大背景之下,从中美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的新视角,探讨留美生的文化选择和文化结构,以及在近代中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文化人,自然有不少新见解。作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1847年留美后,加入了美国籍,后又娶了一位美国太太,应该说够“西化”了。但中国文化的根割不断,他不仅在美国努力传播中国文化,而且关注和献身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后,因84岁高龄而未能参加孙中山在南京的临时总统就职典礼而遗恨终身。容闳这种似乎矛盾的现象,书中都作了令人信服的文化解答。宋庆龄三姐妹,在美国留学时如饥似渴地汲取西方文化,追求自由,向往民主,归国后则和近代中国的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文化选择,反映了近代留美生较为普遍的一种价值取向。该书从留美生的文化结构和价值观上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颇有见地。胡适堪称近代留美生的代表,他的文化倾向无疑具有典型意义。书中单列一章,剖析了胡适留美时的读书数量和种类、交友情况和社会活动,比较清晰地理出了胡适“亦土亦洋”的文化构成,对理解他一生的文化研究和社会活动大有裨益。总之,研读该书,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从1840年到1949年这段留美历史,而且使我们感受到许多哲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