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和技术壁垒

2000-06-14 07:24:58
三联生活周刊 2000年22期
关键词:技术壁垒生物入侵技术手段

记者: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人流、物流进入中国的数量和速度大幅提高,生物入侵对于我们的危险性也增加了,我们靠什么手段防范这种危险?

田恩深:严格讲,现在世界上实际已经没有疫区的概念了,上午在南美洲发生的事情,下午就有可能到了中国,物种跨国界传播的速度和途径都加快和多样化了。但是同样,我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技术检测手段也提高了。而且,疾病的传播是有条件的,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才能传播,我们要做的就是切断从境外传入的途径。象埃博拉这样的传染病,首先,没有从乌干达直飞中国的航班,时间上有了间隔。同时,我们有申报、健康卡、现场查验等一系列完整的手段,了解情况的话,这种可怕的疾病对于我们并不危险。

记者:对于生物入侵的危险,有人由于不了解情况而盲目自信,也有人看了一些报道之后过度恐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田:举一个例子,艾滋病可怕吗?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没什么问题,认为艾滋病是件很遥远的事情,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现在可以说,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中国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增加的很快。艾滋病因而变得更加可怕了吗?其实,我们了解艾滋病只有三种传播途径之后,对于我们个人反而不成问题了。

记者:有些事件,比如疯牛病,在欧洲引起了地区性恐慌,在这背后,经济或者政治是不是一种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田:对,更多的时候,大家是在打贸易战。比如日本对我国的糙米进口检测的技术指标达到了100种左右,这就是用技术手段建立贸易壁垒。1994年,印度暴发了肺鼠疫,对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有人做过一个数字模型,如果在北京发现一例鼠疫病例的话,用来宣传、防治等等的费用就会把北京市一年的财政增长全部吃掉,各方面的损失更不可估量。现在,各国政府最担心的也就是这样的问题。

记者:入关以后,中国以前采取的一些卡、堵等做法会有一些改变,就目前情况,失去了政策性保护以后,会不会让国外的危险生物更容易进入中国?

田:检验检疫如何面对入关的挑战是个大问题,就我们的工作来讲,靠行政把关的做法肯定是不行了,事实证明,卡、堵的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入关以后,境外的动植物产品会更加自由地进入中国,防范生物危害主要靠技术手段,要有能力对进口产品进行技术检测和风险分析,保障安全要建立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靠拒绝入境。也就是说,要建立防范生物入侵的技术壁垒。

猜你喜欢
技术壁垒生物入侵技术手段
生态理念引领下的茶叶种植技术研究
种子世界(2023年4期)2023-04-29 22:54:32
图书编辑出版中技术手段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44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物学(2019年5期)2019-10-20 08:00:45
试析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视听(2017年12期)2017-05-07 19:02:46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创造性技术启示中的技术动因论
我国玩具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24期)2016-07-06 16:30:50
浅析在技术壁垒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浅析中国铁路货车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商场现代化(2016年7期)2016-04-27 19:08:49
高校通识课程“生物入侵”的教学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