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须明理

2000-06-13 13:09文/马虹
精武 2000年1期
关键词:阴阳太极拳变化

文/马虹

1999年,是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鑫公诞辰151周年(1849—1929)。陈鑫公,是近五百年来,第一位全面总结、系统阐发陈氏世代积累的太极拳拳理、拳法的杰出理论家。他的巨著《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中国自有太极拳以来的第一部最完整、最辉煌的经典之作,至今仍闪耀着夺人的光彩。它对今天普及和发展太极拳,尤其在理论方面仍有极高的价值。

陈鑫公曾说:“学太极拳,必先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善学者,必以理为当。”他还告诫那些不重视拳理学习的人“不流于狂妄,即涉于偏奇”。这些话都非常中肯。我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先贤,都极其重视理论的研究及其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明·冯梦龙讲:“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

但是,太极拳的理论研究在整个太极拳事业的发展中,至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说,“我国太极拳的理论研究工作正面临挑战。我国对于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却一直发展缓慢,处于零星分散状态,对于太极拳的力学分析、健身价值、生理机制等方面,缺乏科学的定性、定量研究,在理论和研究手段上,远远落后于日本等国。”这些话非常切合实际。日本拳师松田隆智曾问我国的某位太极拳师,单鞭定式,后脚里扣多少度为宜,陈发科先生扣45度,陈照奎先生扣60度?可见日本理论研究的细致程度。

我们太极拳界的同志们,面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理论学习及研究,使太极拳的理论的发展有一个新的飞跃!

如何在刻苦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拳理的研究,我个人有二点极不成熟的体会和看法。

一、从把握中国传统哲理入手,弄清太极拳的理论依据。

通览《太极拳图说》,从中可以看出,太极拳的创编,有四大理论支柱:一是易经的太极阴阳学说;二是道家的养生术;三是中医的经络学说;四是传统的兵学,如《孙子兵法》,戚继光《纪效新书》等等。只有弄懂这些古典理论依据,我们才会明白太极拳创编者的思维方式和拳理依据。

在四大理论支柱之中,陈鑫又是以易学为总的指导思想,以太极阴阳学说为太极拳总的思维纲领。因为,中国的易经,是群经之首,历来,哲学总是各门学科的统帅,在中国的各门传统文化中,几乎都有一个“易魂体系”。名之曰“太极拳”的这个拳种,更不例外。易学的太极阴阳学说,是打开太极拳大门的一把钥匙。

一部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几乎都是讲阴阳搭配的关系。凡是阴阳搭配比较合理的卦,阴阳相互交感的卦(不论母卦与子卦,内卦与外卦,以及六爻之间),大多是吉卦;相反,则多是凶卦。太极拳,也是如此,凡是拳架、动作,乃至推手、交手之中,能合理地运用种种阴阳变化规律,使之阴阳搭配合理,打着顺遂,看着舒服的,拳也就漂亮。推手、交手,自己善于阴阳搭配,而使敌人阴阳离决,就容易得势而取胜。

练拳之中,必须切实贯彻下列阴阳变化的几种规律(或叫易学的几种思维方式)。

1、阴阳对应性。阴阳对称,对应,从中可以悟到“逢左必右”、“逢上必下、逢前必后”“左发右塌”的规律。例如左右金鸡独立,手上托,腰胯必须松沉,有上有下;又如懒扎衣,右手发下塌劲,左胯要松沉,如此等等。从中体现运劲中的动态平衡等拳论中的要求。

2、阴阳互包(互孕)性。从中可以理解太极拳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轻沉兼备,化中有打、打中有化,化打合一等一系列拳术要领。陈照奎老师用形象的语言,讲白鹤亮翅动作时说,“让左手与右手虎口说上活,单鞭定式,两臂绷圆,左右手掌根也说上活。开中有合,团聚之中要有紧凑之功,舒展之中要有团聚之意,这些都是在这一原理指导下的动作规律。”

3、阴阳互根性。例如拳论中的“虚实互换”、“处处总有一虚实”的要领,就是基于这一哲理。设想:“迈步如猫行”的要领。左腿如猫出腿之灵敏,而此时右腿必感更吃力,因为它是根。

4、“阴阳全息性(或整体性)。从中可以进一步理解“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腰不动,手不发”,以腰为核心,腰带整体,而整体之中各部位、各脏腑之间又是息息相通的。从中还可以理解一切事物都是相通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分则阴阳,合则太极。所以,练太极拳,必须把握它的整体性。例如发力,其施力点、劲路、枢纽、发力点(着力点)必须节节贯穿而一致。

5、阴阳转化的有序性。正常情况下,阴阳变化,促使事物发展,而这种变化,是有序的。运用于太极拳,就是“往复有折叠”。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6、阴阳变化的渐变性。阴阳变化包括渐变、突变、量变、质变。那么,我们练拳,从养生角度考虑,应该是力求生命的渐变,正如陈鑫所讲的要“沿路缠绵,静运无慌”,做到有氧代谢,打拳要求沉、稳、慢,增强耐力,但也要练练发劲,快慢相兼,养练结合,形神兼备,这样更利于健康。

7、阴阳变化的螺旋形式。阴阳变化,都是螺旋的,波浪式的,没有直来直去。《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引起发展,发展的螺旋形式。”太极图(易图)也向我们标示:一是圆形整体;二是其中包含对立的阴阳两种内含;三是阴阳之间变化的S线(螺旋形式)。尤其陈氏太极拳,更讲求顺逆缠丝,陈鑫讲“太极拳,缠法也”。打拳三个圆;推手三个圈,都是体现这一要求。一旦弄清了这些易学中阴阳变化规律,则可以使整套拳架,每个拳式、每个动作,都能做到合理,合乎阴阳之理。一通百通,一了百了,正如陈鑫教导我们的“善学者,必以理为尚”“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

二、从难从严刻苦实践,让传统套路的每个动作都合理合法。

学拳,明理是一关。但只明理,不实践,仍系空谈。太极拳,是一门实践学,只有在吃透拳理的基础上,通过从难、从严,刻苦体悟,才有可能较好掌握太极拳这门科学。

关于“从难”。即越难练的动作,越认真按拳谱要求,按老师教导去刻苦地练。例如打低架子,肯定吃力。低架子,倒换虚实,再做到裆走下弧,更难。如练雀地龙,仆步、低势,我仍能裆走下弧,(示范)。跌岔,有些年轻人都不愿跌,我今年72岁,每趟拳照跌不误!

关于“从严”和“过细”。就是细小动作不可马虎、每招每式的内涵要弄清楚明白。不达目的,不罢休。

例如,为了弄清每式、每动的劲路、劲点、变化,要把一路、二路拳600多个动作的每个动作当中包括几个劲点,劲点的大小变化、方向位置、来龙去脉,都弄清楚。

陈老师强调三节互用,如《孙子兵法》所云“击首尾相应,击尾首相应,击中首尾相应”。尤其重视“重武器”(中节)的运用,做到三节劲,节节互变,节节贯穿。例如《金刚捣碓》动作一起势,也有三节变化。《单鞭》又易忽视了右肘的运用。提腿,又忘记了膝部的运用。懒扎衣动作一晃肩,又丢了肩靠劲等等,都属于丢劲。

捋法。有人把两臂拉得过宽,陈老师说:“人家的胳膊是橡皮筋的吗?”又如捋时,有人不懂里合肘、坠肘。老师:“你前手、后手还要不要保护肋部?”坠肘了,又有没有绷劲。

关于立体螺旋。臀部的翻沉,《六封四闭》脚走后弧,以走胯靠。又如陈老师讲的打拳三个圆、推手三个球,都是非常细腻而有趣的拳法。只有过细地去钻研和实践,才可以把握到手。而且这些东西,都体现在拳架一个一个的动作之中。

写诗,讲求“诗在诗外”,打拳,既在拳外,也在拳内。

太极拳精就精在“从难、从严、过细”地认真刻苦锻炼,让每个拳式、每个大小动作,都个个符合拳理、拳法。所以,我说在过好明理关的前提下,还必须让理论结合实践,服务实践、指导实践、验证实践、发展实践。那么我们做为陈氏拳的爱好者、继承者、传播者,就应永远做小学生,(当老师是暂时的,当学生是永久的),下苦功夫,认真学习拳理,掌握拳理,弄清每式每招的拳理依据和技击含义,不断充实其内涵,使套路的每个动作,都做到“合理合法又科学”,使每个拳式和动作,都经得起拳理的检验、科学知识的检验、交手的检验。精益求精,从而使陈家代代相传的传统拳架更加充实,更富于科学性,要让太极拳从理论上有一个新的飞跃!让它向高科技、高知识层次发展。而且,让太极拳在精神修炼方面,在人格修炼方面,也达到一个高的境界。□

猜你喜欢
阴阳太极拳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