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焕枝
每种拳法都有其基本功的训练方法,都有内和外、形和意、力和技的有机练习,不同的只是方法而已。而这种方法必须符合事物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算是科学的训练方法。武术十分讲求意、气、神、手、身、步合一。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其它原因,一些习武者只侧重于招式上的练习,这种外形训练完全脱离了武术宗旨,从而使武术的技击真谛和养身健体的价值面临失传的境地。
咏春拳对拆训练同太极拳推手及形意拳、大成拳、八卦掌的意、形训练相类似,是通过练习不断激发人体内的潜能达到强身健体和实践技击的作用。古劳咏春拳的对拆是意、气、神、手、步的训练过程。通过长期对拆,能使人逐步获得劲力,提高速度、技术。这种获得是全面的,是习拳者所应具备的功底。有了深厚的功底(即快速、劲力和技术),实战时就有胆量。只须随意用二三个散手动作的灵变,便可在技击时充分发挥作用。
古劳咏春拳是五枚师太根据女子体质特点而创的,是集少林之精华而产生的。少林拳多以对拆为练,故咏春拳亦有对拆。实践证明,通过咏春拳对拆训练,学者出功力快。如果不重视对拆训练而仅着眼于本门的技击动作,虽对本门的拳理、拳法有所了解,但时过三年(可能是怕挨打),实作起来,仍然用力不当、跟手疏漏、接手不灵、内气不足、马步不实。这些现象大都是由于不重视对拆训练的结果。
古劳咏春拳的对拆有十一种。这些对拆法是基本对拆法。其余对拆是单式固定手法的对拆(亦可加入各种变化对拆),最后一种是离手技击的灵变对拆。十一种基本拆法中的单推手、双推手、叠掌、八卦、腾马探指、肘法、自由圈手、一管二是本门咏春派的独有对拆法。而一出一入、小念头、碌桥自由手等是梁赞宗师在佛山咏春拳中教的手法,其技击用法大同小异。从手法上分析,古劳咏春拳重视跟手的灵动和身法、步法的整体发力,并讲求呼吸运气,练筋、练骨生气发力的方法。所以在对拆的时候由缓慢开始,以鼻呼吸先练定步。站小四平马,全身肌肉放松,吸气时气下丹田,呼气时一半由鼻出,一半从口腔溶丹田,口闭,呼吸自然而长,腰自然垂直,胸要含(意含非形含)、肩要松、肘要沉、肛要微提(不必着意)。由于本拳每个对拆动作都有防手和攻手以及上、中、下横斜的动作,在丹田气不练自现的动作过程中,内气很快在体内生生不息,达于全身而行至手足。防的动作为紧,击之动作为松(不懂此拳规律的人,多把防的动作为松,击(攻)的动作为紧,这样内气是达不到击点的),这样一松一紧地练习,体内之气自然至手桥达于击点。动作的练习是以手腕转变和桥手的旋转而出的(练筋、骨),但初练必须要放松思想和全身肌肉。由于定步的防守运动,丹田之气很快就达于双足。久而久之,马步就会达到笃实的作用。手上的技法亦慢慢由准到稳、到灵变。这种灵变的过程是气与力结合的过程,到达一定程度则要适量加快练习,利用筋骨能运气的原理,体会每个动作的弹发之劲,并贯穿到每一个动作之中。此时应有明显的轻重感觉。防(制伏)手劲和击手的劲是内实外松的,发出的手就像一条软鞭子一样自然弹出。跟制手劲自觉灵变,无力可施(可跟制很大的来力)。最后应加大速度和力度去拆练(实作之力度),把圈和变的跟制动作慢慢减少,主练不招而打、连招带打、顾打合一的发力进攻方法。此时见打不见防(其实跟制之法已在其中),松而不懈。紧则达击点,如弓箭自然发出,其速度和力量不亚于超负荷练成的功力。但技法是后者难以相比的,而且功底越深威力越大。所以说本门的对拆训练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
古劳咏春拳的对拆效果虽然通过长时间的勤练可以获得,但是必须要按师傅的传授及合理的按规律、步骤去练,否则终难以得到最佳的效果。
对拆的过程还要做到自然地投入,不能分散思想。如要说话,最好是休息气顺后才开口。禁止喧哗大笑,不要边对拆边吸烟和吃东西,以在空气清新、无嘈杂声的环境对拆为佳。对拆完休息半小时以后才可冲浴,但尽可能不要冲冷水浴。心情不佳甚至发怒者暂不要练对拆,待情绪稳定后再开始。练习到最后一种对拆训练时发力不要过多,应适可而止。体质差的时候最好不练发力。
离手对拆是练习近身追形快打的技术,要求习者先练准各法的防攻动作,后以皮肤感觉而灵变,最后则应在闭目的情况下练习对拆,并做到自然反应。本拳由于有长、中、短手的各种技击法训练,所以训练时间比一般咏春拳要长,且可能一二年不得其真谛。但一旦获得,将一理通百理明,可知咏春拳术之真正面目矣!〖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