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鸿章
九、证果描述
人们在气功修炼的不同阶位,会显现不同的奇妙现象和各种特异功能,在佛家叫做证得正果。释迦牟尼演说佛法诸经时,难免会涉及一些不可思议的特异现象和特异功能,佛祖并不强求信以为真,只求徒众们自己去修持,到了那个阶位,就验证到修道结出的这个果,始知佛说真实不虚。因为不是外道邪教之果,故说它是正果。《道德经》也有许多正果描述,最常见的是眼功开了,验证到许多老子对"道"的性状的描述。例如"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妙者,微之极也。老子说他观察到道是细微至极的粒子。徼者,终归之意,也有的版本作?,?者发出微光的意思。老子是说:道的粒子会发出柔和的微光。徼者,归根复命的意思。老子说他要观察这些细微至极的道的粒子最后回归到哪里去了呢。在以后章节里说他看到它"归根复命"了,也就是回归到玄牝之门的窍位去了,故说这两个窍位是众多"道"的粒子归根复命的门户,故曰"众妙之门"。在第十四章云,"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乎不可名。复归于无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是老子记录了他所见到的道的粒子(气)凝聚成的景象,故说它是"无物之象,无状之状"。他说他看到"它的上面似明不明,它的下面似暗不暗,它绵绵若存而不可名状,恍惚之间它又消隐不见了"。"迎着它看不到它的头,跟在它后面又见不到它的后面是什么"。这是功能态下人们都见到过的气聚成象,它是物质的"道"粒子凝聚而成的,现在已经通过拍照或者录像把它记录成彩照或彩色录像带了。因为"道"是一种"能",它放出的射线可使胶片感光,它与入魔时的幻觉景观不同。入魔现象,佛祖在《楞严经》中有详细交代,要徒众在他灭寂以后,引度善男信女修道时不要误入魔境。按佛祖的解说,究其原因是修持者自心不正,妄念丛生,五阴独炽之故。五阴即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是这五种东西遮蔽了自己的真如本性;当其炽盛时显现了魔幻景观。按老子的说法,叫做"不知常,妄作,凶"。按现代语来说,它是隐藏在脑子里的某种不正的潜意识图象的浮现。故佛家说,要是"五蕴皆空"就不会入魔。按老子的说法则是要求恬淡虚无,少思寡欲了。由于它自己潜意识图象的浮现,它可能有善相,也可能有恶相;幻景中人物是有个性的,会诱你进入幻境。不论是善相还是恶相,千万不要理睬它,端正自心,它就会自行消隐,否则你若被诱入幻景,正是"妄作,凶",这就是走火入魔,后果不可设想地凶险。《红楼梦》中妙玉在入定中单相思而入魔。李白曾修过道,他《梦游天姥吟留别》实是幻觉景观纪实,李白以旁观者的姿态对待它,故没有入魔。屈原也是修道者,他在《离骚》等楚辞中,也有许多幻觉景观描述。屈原爱国心切,不能自制而进入幻景,最终投汨罗江而死,我认为是一种走火入魔。
《道德经》中还有其他许多证果描述。现仅就"玄关初现",玄牝一窍的变迁和老子见到的道的粒子的性状等三种证果描述破解如下。
(一)老子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杳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描述了玄关初现,金丹初凝的情状,现在意译释解如下:
孔即容也,德者得也。老子的意思是说在证得玄关初现时能见到圣婴的容貌,它是由道凝聚而成的。无形无体无质的道,变成有形有体有质的物时,它的变幻速度很快(可能是超光速的),故它所占时间无非惚恍之间而已(其至可以视为不占时间的)。惚恍之间,在上丹田区域,见到了一个素白色细雾状的气团,此即"其中有象",是还丹的最初景状,此气团即"道生一"的"一",是道的粒子凝聚成的。恍惚之间,在气团中间显现两个金黄色闪着辉光的蝌蚪状的小东西,在那里回旋追逐,其形状颇似无极图中的阴阳鱼,其转旋方向也与阴阳鱼相同;此即"其中有物",是"一生二"了。蓦地("杳兮冥"),这两个小东西合而为一,显现形貌完全与自己相同的婴儿形象,此即"其中有精",是"二生三"了。经文中"知常容"的"容","孔德之容"的"容",都是指这个婴儿的容和形。它在气团的核心部位,初现时约有鸡蛋黄那么大,所谓"能婴儿乎","复归于婴儿",都是指这个婴儿,内丹派又称其为圣婴。至此金丹已经凝成了。因为婴儿形貌非常逼真于自我,故说"其精甚真"。凡是证得还丹正果的修道者都能验证到上述景况,是非常可信的,故说:"其中有信"。故张伯端《悟真篇》亦有相同的记述:"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
当显现"其中有象"时,即玄关初现。功法到了"绝仁弃义",由原来的"有为"功法转为"无为"功法,这是练功的转折点,从此命功修炼就要转折为性功修炼了,你应当做到"弃义",从此抛弃"有为"功法,切不可再用有为功法助它。因老子告诫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你如果"不知常,妄作",后果"凶"矣。金丹的凝结是水到渠成的事,如用有为功法助它,倒反而破坏了凝丹过程。故张伯端说:"有无自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其意即不要以有为功法助它。
(二)老子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十六章)这段话,老子描述了玄关初现、金丹初凝、十月怀胎,到圣婴落下黄庭(在尾闾穴与下丹田之间),而成为神丹圣胎。这一过程中玄关位置的变迁,凝丹过程中的奇妙现象等等,对内丹修持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时刻。
"知常容"。容者圣婴的容貌之意也。所谓知常,就是说你已懂得了"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的道理。由于你坚持练功,已练到"专气至柔"了,在练功中经许许多多次的"明白四达",汲取了宇宙中高能量区输来的纯阳正气;你又以修德筑基,使你自身的阴气是纯阴正气,这样一来,纯阳正气与纯阴正气在"玄牝之门"的窍位里"负阴而抱阳,冲气以相和","复归于无极",而化生为你的真气。这个过程内丹派称之为"摄万归一"。也就是《周易·系辞》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经许许多多次的"摄万归一","归根复命"之后,你积蓄的真气相当充沛了,有一天你会意外地见到"玄牝"一窍的显现,能见到金丹中"圣婴"的形容,此即"知常容"的意思。
"容乃公"。"公"是"公侯伯子男"的公,也就是臣属之类的公职,所谓君王驾到,护驾的臣属先行的意思。老子的意思是说,你在见到"圣婴之容"前,必须做好迎接她的准备。虽然并不知"玄牝"一窍何时会显现,然而亦非没有预兆。首先由于小周天任督二脉已接通,你的真气充沛了,百病已祛,精神饱满。张伯端《悟真篇》说"一阳才动作丹时",王沐注云"一阳才动,光辉内聚,暗中出明,气达上下,两眉间也有感觉,这就是内真外应之功"。"近来透身金光现"即是丹将凝的预兆,故有真气外溢的奇妙现象显现。有的人天门开了,在头顶囱门密宗功法叫梵穴,它是中脉(相当任督二脉)的出口,有脉冲光射出。《黄庭内景经·隐藏章》说"十合天门入明堂",务成子说"天门在两眉之间,即天庭"。故有的人会在两眉之间射出脉冲光。也有人练功时双手合十,如香功练到童子拜佛时,即是双手合十,在中指指尖上见到烛焰般脉冲光,闪闪跃跃地跳动。出现此种奇妙现象,说明你的真气已相当充沛,一时又尚未能凝成金丹,故而外溢。不要以为是自己功力增长了而沾沾自喜。其实这是一种自发功,是无益的真气耗逸,时间久了,你会感到疲乏不堪。应当及早依法收起这种自发功。若自己收不起自发功,应当找明师帮助你收起自发功。否则不可能结丹。因为你一边"摄万归一"充实真气,一边又随即无益地散发掉了。
再则是爱惜你的真气,不要见人就表现自己的特异功能。老子说:"国有利器,不可视于人。"也不要过多地发放外气为人治病,因为你功力还不足"以有余奉天下"。凡此种种都与老子的三宝之一的"俭"相背。故《老子内丹经》云:"夫能惜精爱气,则所以长生者也。"在收起自发功之后,你又惜精爱气坚持练功,那么不久你就能见到你的"玄牝"一窍在什么地方了。
"公乃王"。王者君王,按前口诀可知,君王的宫室在胸,即上丹田区域。当你收起自发功,坚持练功,又惜精爱气,有一天你蓦然在上丹田区域"见素抱朴",显现,"玄牝"一窍,其情景即前述"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杳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全部情景。先辈贤哲们秘而不宣的"玄牝"正果被你证实了。
"王乃天"。据前口诀,天是指上鹊桥,在头顶泥丸宫,即百会穴,又叫上黄庭。金丹在上丹田凝成之后,再经一段养护圣婴的练功,有一天你发现上丹田区的圣婴忽然不见了。不要惊慌,她跑到上黄庭去了。是谓"王乃天"。
"天乃道"。道者得道之谓也。道家把得道的人叫做真人。在上黄庭养护圣婴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你发现在头顶上显现形貌如同自己一样的身外身。此即真人,佛家叫做真实人,它是由"道"凝聚而成的相。佛家叫做法相,就是指这个身外身。有的人在头顶黄庭区域的左中右位置见到三个身外身,即所谓法身、报身和化身。不论是佛家还是道家,当他们修性功到了高深层次时,都追求这个永恒的东西。佛家以为,当他圆寂时,若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意识钻入这个身外身,就成了不生不灭的"意生身"。也就是道家所谓的可以"羽化飞升"了。吕纯阳《敲爻歌》云:"一物无,遂显道,五方透出真人貌,仙童仙女彩云迎,五明宫里传真诰。"所谓羽化飞升,就是这个"意生身"。说色身肉体飞升是神话小说里的夸张言辞,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故佛祖说要成佛,必须去掉寿相。说"若以色身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敲爻歌》又云:"丹入腹,非寻常,阴形(即色身肉体)剥尽化纯阳(即意生身);飞升羽化三清客,名遂功成达上苍。"这种描述在丹经类文字的结尾部分都能见到,过去我们视其为迷信,其实吕纯阳说的是真话,没有骗人。因为身外身不是幻觉,现在已可以把它录下像来,可见它是物质的东西,否则怎能使胶片感光。
"道乃久,没身不殆。"如是继续坚持练功,有一天,你会发现头顶上的身外身消隐不见了,然后双目垂睑回光反照,见到下黄庭内外有光晕散射,有素白色气雾弥漫,并可见到金丹已由蛋黄大小缩小到桂圆般大小。金丹在下黄庭内外飘浮,甚是活跃。从此"玄牝"一窍的位置再不变迁,故曰"道乃久,没身不殆"。经十月养护圣婴至此,凝丹过程已经完成,金丹已成熟,此时内丹派称它神丹了。十月是比喻十月怀胎,还丹过程的长短,因各人素质不同而有差异。圣婴又有称为圣胎者。故《敲爻歌》说:"参同理,炼金丹,水火熏蒸透百关,养胎十月神丹结,男子怀胎岂等闲。"
《入药镜》云:"归根窍,复命关;贯尾闾,通泥丸。"说的是小周天已接通,此时下丹田温暖了,真阳气动从督脉下鹊桥向上,贯穿尾闾穴,上夹脊,过玉枕,上通泥丸宫,与神交会,化为甘露,顺上鹊桥下重楼,经膻中,回丹田,完成一个周天运行。这是能否凝丹的重要一步,如此坚持练功,直到"公乃王"金丹初凝,圣婴显现,进一步则"王乃天","玄牝"一窍上升到上黄庭,十月怀胎,圣婴下重楼坐胎于下黄庭,金丹成熟化为神丹,元气蓬勃生发,水升火降,水火薰蒸四肢百骸、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五脏六腑,大周天功夫已经圆满完成。练功到了炼气化神阶段,命功已完成,命宝已经到手,今后还须练功以长养圣胎。转入性功修炼,已抛弃有为功法,转为无为功法。性命必须双修。《敲爻歌》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指不能化为意生身)。""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佛家叫难见自我本来面目,就不可能开悟)。寿同天地一愚夫(不能令元神之知常现),权握家财无主柄。"
道家功法长于命功,佛家功法长于性功;故像张伯端这样的内丹功南宗祖师,到了晚年出家皈依佛祖。佛家中修有为功法的声闻小乘者,因根性低难以开悟,连菩提子(命宝)也结不成;内丹功也是有为功法,故当他们接触命功就容易奏效,是以佛家中亦有皈依道教的。
(三)《老子》第四章中"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四句话是老子学说的基础,有其重要性。为节省篇幅,我将它全文释译出来。
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简释:冲是冲茶的冲。老子观察到道是细微至极的粒子,这种道的粒子是无体、无形、无质的"能",与亚原子粒子中微子有相同的性状。"能"可以转化为物质,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成为可能。本章阐述了老子观察到的这种粒子的性状。
译释:把道的粒子冲入器物(即成了现在我们所谓的信息水或信息物),可用它治病。因为道是无形无体无质的"能",故冲入器物时不会盈溢。追溯它的渊源嘛,它似乎是万物的祖宗(即"可以为天下母"的道),它好像湛然寂静地存在着。这种细微至极的道的粒子没有棱角("挫其锐"),不会互相纠缠而不可分解("解其纷"),它会发出柔和的辉光("和其光"),看起来很像细微至极的尘粒("同其尘")。我不知道它是谁所生的儿子,好象在人们认为的有上帝之前,就有了它。
一部《道德经》,几乎每一个字都与气功理法有关,但限于篇幅,只好待以后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