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生宽
(刚察县人民医院,青海812300)
灸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其中发泡灸由于其火力猛,有镇痛、回厥、苏醒病人的作用,故对突发的元气暴脱、亡阳休克、仓猝之间针药难及的急症最宜。兹举病例,以供参考。
1失血性休克
才×,女,35岁。1998年8月5日初诊。因生育较多,滞产过久,产后血出如泉,突发虚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血压4/0 kPa,神志恍惚,不省人事。因患者在帐房之中,离医院较远,血出如注,不敢再次翻动病人。治疗以麦粒大艾炷直接灸合谷穴5壮,皮肤发红起泡为度。然后在足三里穴也直接灸5壮,皮肤灼红起泡。18分钟后,病人清醒,出血亦减。复测血压10/6.2 kPa。
2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
洛××,男,52岁,1997年4月25日初诊。气血素亏,倦怠嗜卧,眩晕如坐舟车,血压偏低。今晨因未吃早饭而下地劳动,劳累过度,突然头眩眼黑,昏倒在地,面色苍白,口唇微动,人事不省,脉细微,血压8/2 kPa。证系元气不足,清阳不升,精微不充,脑失所荣。治疗先灸百会穴,麦粒大艾炷5壮,继灸气海穴9壮,皮均起泡为准,20分钟后,面色转红,目开能言,识人。复测血压10/6 kPa。
3胆囊炎(胆绞痛)
索××,男,40岁,1994年3月28日初诊。患胆囊炎3年。今日吃凉食过多,疼痛猝然而发,右胁胀痛如刀割,呕逆,辗转不安,不停呻吟。检查:右胁下腹肌紧张,痛处拒按;舌苔厚腻,脉紧弦。证系肝胆气逆,瘀阻胆囊,络道不通。治疗:灸肝俞、胆俞穴各9壮,皮肤红灼起泡,疼痛顿减,又停片刻,疼痛消失。
4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
李××,男,60岁,1986年11月20日初诊。患冠心病3年。今因生气恼怒,胸骨上后方突发窒息性疼痛,放射至左肩部,胸痛彻背,汗出如油,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微兼结代。心电图S睺段低。服硝酸甘油片不能缓解。《伤寒论》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证系心血瘀阻,心脉不通,阴阳气不相顺接之故。治疗:灸膻中、至阳穴。各灸麦粒大艾炷9壮起泡,灸毕15分钟,胸心疼痛大减,四肢转温,脉律和缓。
5体会
灸法在急重症运用时方便,即使在车船上也可应用。尤其对创伤性、失血性或虚脱引起的休克晕厥更为适宜。发泡灸在直接温热灸的基础上热力更深一层,使皮肤起泡结痂,热透腠理,进入血脉,迅速改变全身低下功能,心跳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血压回升,厥温脉出,回阳救逆的效果非常显著。患病的脏器给养改善,从而加速组织脏器的恢复。温通经络,激发经脉之气,使整体功能恢复。
发泡灸取穴少精为原则,穴多则使人难以忍受。患者脱离险境后,再以药物调之。
(收稿日期:19990509,齐淑兰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