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
摘 要 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面瘫43例,并与对照组48例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观察组平均疗程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时间短、收效快。
主题词 子午流注纳甲法 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面瘫是一侧或两侧面颊筋肉纵缓不收的一种病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有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之分,前者为脑血管疾病和颅腔脑肿瘤的症状之一,后者则常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或面部受风着凉所引起,且多由感冒或五官科疾患及外伤等病所诱发。实践证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但是有部分患者畏惧针刺,因此,为了少取穴,我们将1992年后来诊的患者分为两组: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组43例及经验取穴针刺对照组48例,对两组治疗效果从治愈率及疗程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1 临床资料临床中选择20~60岁周围性面瘫患者91例,分为两组:子午流注纳甲法组(观察组)43例和经验取穴针刺治疗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男20例,女2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6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0天。两组在患者体征及病程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2.1 观察组取穴:采用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之法主治,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天干时辰开穴的原则,以阎明广的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开穴表[1]配穴。临床中为了方便,使用郑魁山研制的子午流注与龟灵八法临床应用图[2]。2.2 对照组取穴:风池、阳白、瞳子、四白、下关、颊车、地仓、巨(均取患侧)、水沟,配健侧合谷。加减:耳鸣、耳后痛加翳风、听会;项后痛重点针刺风池,使针感达到前额;眼闭合障碍加睛明;上眼皮下垂加攒竹、丝竹空、鱼腰;下眼皮活动不利加四白透巨;面肌松弛下垂加颧;上唇歪斜加水沟透禾;下唇歪斜加承浆透外承浆;高血压头晕加足三里、太冲、三阴交;久治不愈加上巨虚。
两组均在急性期(7天内)每日针1次,恢复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每次留针30分钟,捻转补泻。针刺手法:平补平泻或虚补实泻。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口、眼及面部肌肉活动自如;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口、眼及面部肌肉基本活动自如;有效:症状体征有一定好转,口、眼及面部肌肉活动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两组均观察4个疗程,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分 组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4348313255473493.091.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91.7%,经用SAS统计软件作差异检验,显示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根据临床记录总有效病例中治疗次数统计,观察组平均疗程为16.4次,对照组为24.2次,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4 典型病例李×,女,50岁,教师,1997年3月19日上午10时许就诊,是为丁丑年仲春,壬戌日乙巳时。主诉:4日前晨起突感左眼不能闭合,嗽口左口角漏水,从昨日感觉进餐左颊内滞留食物。伴有左侧头痛,面颊及耳后痛。检查:左额纹部分消失,左眼不能闭合,左鼻唇沟消失,口角向右斜,舌苔薄白,脉弦滑。诊断:面瘫。辨证:风邪客于阳明、少阳经脉。立法:扶正祛邪。取穴:壬戌日、乙巳时,阳日阴时取合日互用穴太冲。用捻转补泻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逐日逢时开穴,治疗12次病情好转,共针刺16次,痊愈停针。
5 讨论根据报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其它方法,但是针灸所使用工具及手法不一。临床中我们观察了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疗效与疗程发现:总有效率与经验取穴针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平均疗程比经验取穴针刺要短。子午流注纳甲法即日(天)干子午流注,其理论可追溯至《内经》,其中提出"候气而刺"、"因天时而调血气"的治疗原则。《灵枢·卫气行》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素问·八正神明论》又云:"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祖国医学认为人在自然界中是与周围环境相统一的,外界气候的温热、冷寒和潮汐的强弱对人体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现代关于天人相应及其机理研究表明,人体的基础代谢、体温、血糖、经络电势均有时间性变化[3,4],故针刺亦应观察日月星辰。可见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有理论根据和物质基础的。时间针灸学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进行了其基础理论研究[5]工作,其机理尽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它的临床意义不容忽视。
6 参考文献1 阎明广编著.子午流注针经.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1112 郑魁山编著.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43 彭宗禹,王敬兰.天人相应机理及阳气实质的探讨.
河北中医,1988;(4):314 王凡主编.子午流注集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515 宋开源,等.时间针灸学研究进展.上海针灸杂志,1989;8(2):42(收稿日期:19990922,成平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