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洁 翁健儿等
赵文洁 翁健儿 俞 瑾(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上海200011)
摘 要 180例门诊患者,分成3组各60例,原发性痛经组(A组),慢性盆腔炎组(B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C组)。A组患者在月经期第1天内,B、C二组患者于就诊主诉腹痛时进行三阴交穴位注射维生素K3。结果:治疗2分钟内,A组显效率88.33%和总有效率95.00%,与B、C二组比较差异分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5);A组疗效与痛经程度关系不大。表明穴位注射维生素K3对原发性痛经快速止痛疗效显著,对其他原因引起的盆腔痛也有一定效果。
主题词 水针 痛经/穴位疗法 维生素K3/投药和剂量 盆腔瘀血综合征/穴位疗法
盆腔疼痛为妇科门诊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原因有痛经、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术后粘连、盆腔静脉瘀血征、残留卵巢综合征等。1985年,俞瑾教授曾报道维生素K3肌肉注射治疗功能性痛经半小时内有效率94%、显效55%,并从家兔和大鼠实验中观察到维生素K3对于去甲肾上腺素和前列腺素F2对于子宫肌的强收缩有解痉作用[1],1992年将维生素K3列为解除平滑肌痉挛的止痛药[2]。为了缩短患者用药后生效的时间,发现穴位注射可很快止痛,从1997年4月~1999年4月笔者对本院门诊共180例患者进行穴位注射维生素K3的治疗观察。
1 临床资料180例本院门诊盆腔疼痛患者,根据病史、妇科检查及其他有关的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痛经60例(A组)、慢性盆腔炎60例(B组)、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C组)。所有患者既往都接受过中药或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年龄分布及病程的长短情况见表1。
原发性痛经按痛经发作时服止痛药及影响学习工作程度将患者分为3类。(1)轻型:服止痛药后可减轻,能坚持工作学习。(2)中型:服止痛药后效果不显著,不能坚持学习工作且需休息。(3)重型:服止痛药后无效,不能参加工作学习,需卧床休息。2 治疗方法病人取平卧位,取三阴交穴,穴位区域常规消毒,取2ml一次性注射器,612号针头,吸取维生素K3注射液8mg,将针快速刺入三阴交穴,轻轻捻转针体,使患者产生酸、麻、胀或有放射感,抽吸无回血后,慢慢注入药液,每侧穴位4mg,针后按压针眼,贴以消毒邦迪胶布,以防感染。2分钟内观察止痛效果。原发性痛经患者均在月经期第1天内,腹痛剧烈时进行穴位注射,其余患者均于就诊主诉腹痛时进行。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scale)要求患者在无标记的10cm线上,一端写"无痛",另一端写"能想象最严重的疼痛",作出标记后,转化成分数0~10,治疗前评分均为10分,治疗2分钟内的评分作为统计结果。显效0~2分,有效3~5分,好转6~7分,无效8~10分。临床疗效用χ2检验。3.2 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结果见表2,原发性痛经患者显效率88.34%,总有效率95.00%,与其他二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分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5);原发性痛经组疗效与痛经程度关系不大,见表3。病人经止痛后整个经期即不再痛,在50例随访中,经92次注射后,痛经即消失。
讨论
由于导致盆腔痛的原因不同,因而致痛机理也不同。慢性盆腔炎由于炎症局部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增生或形成坚硬的疤痕组织,因而产生疼痛。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异位的子宫内膜散在于盆腔的各个地方,随着周期性的子宫内膜出血、脱落,常导致盆腔粘连,引起病灶出血,导致盆腔痛。以上二种疾病,往往病程较长,盆腔存在器质性病变,因而针对病因治疗十分必要。原发性痛经主要是由于子宫痉挛性收缩,引起子宫肌组织缺血,刺激子宫自主神经疼痛纤维而发生痛经,并且原发性痛经多发生于青春期少女,排卵后子宫内膜增厚,由于未曾生育,增厚的子宫内膜不易通过宫颈口,"不通则痛"。三阴交穴的神经影响范围是T5~L4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针刺三阴交穴可能是影响了该节段形成的盆丛而改变子宫肌的舒缩功能[3],同时维生素K3有拮抗前列腺素F2α对子宫肌的强收缩作用,二者协同作用,可以解除子宫痉挛性收缩,宫颈口松弛,使子宫经血流通顺畅,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穴位注射具备针刺和注射药物的双重作用,能迅速激发经气,疏经活血,并且使药物的作用明显增强,因而在短时间内显示出止痛的效果。原发性痛经临床上多采用性激素人工周期抑制排卵,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治疗等[4],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穴位注射维生素K3不仅起效迅速,方法简便而且安全。这个方法对其他原因引起的盆腔痛也有一定效能,必要时也可以应用。
5 参考文献
1 俞瑾,等.维生素K3治疗功能性痛经的临床和实验观察.新药与临床,1985;(5):14
2 沈芸莉,孙仁月,陈统辉.上海药物实用手册.上海:文汇出版社,1992:790~792
3 朱人列,等.电针引产771例分析.中医杂志,1979;8(6):15
4 顾美皎.痛经的镇痛疗法.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2;(6):289(收稿日期:19990921,赵昕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