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伍 劲
他喜欢以自己在IT业搞技术做市场的劲头
在艺术品市场里进行“地毯式”收购
3年前的一天,为了给新购置的办公室装点几幅画,赵庆伟走进了中国美术馆,然后,鬼使神差般就认识了中国油画学会的秘书长画家张祖英。这一天美术馆正举办中国油画学会的作品展览,于是赵庆伟便在主人的带领下,参观了展览。艺术带来的心灵震撼使赵庆伟未来几年的工作重心从此转移到艺术品的收藏上来。
赵庆伟在大学里的专业是电子自控,1989年进中关村先做技术开发,1993年与人合作共同开发UPS电源的市场,几年下来,成绩斐然。
精于投资的赵庆伟并没有急于把美术馆墙上的画搬回家。而是先根据作品图录给所有作品打分。评分的标准包括作者的资历、头衔、出生年月、在展厅里的位置及个人爱好,当然,价格也是关键因素之一。综合所有标准得分高的作品自然成为收藏对象。3年后,赵庆伟已经拥有5000余件藏品。
从一开始,油画就是赵庆伟的收藏重点,而其中,数量最多、分量最重的当数“自由画家群”的作品。
从90年代初到现在,曾经出现过圆明园画家群,东村艺术家群及通县艺术家群等以画家居住地而得名的群体。这些群体的创作因为带有强烈的前卫色彩,因而一直备受瞩目。其中的佼佼者今天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最闪耀的明星。
今天,赵庆伟已经收集了近千件自由画家的作品,它们不但有油画,也有雕塑甚至装置。单从数量上来讲,对于这一类作品的收藏恐怕无人能够望其项背。“这一人群有很强的投机心理,因此,收藏家要有慧眼,我个人比较看重艺术家是否有爆发力,当然,很大的原因还是这些作品太便宜。”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过去仅靠外国人支持的自由画家群开始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从1997年年底到1998、1999两年,整个通县几乎没人买画。有位画家甚至没有钱买木炭过冬,而这仅仅需要150元,当时很多画家都是有上顿没下顿……这时候,我买画还能特别在乎是否喜欢吗?我只要不讨厌就会买!艺术家也不能沦落到这一地步。再说,他们有生活的要求,因此也需要画好画。”有一阵子,艺术界常常传闻有人从艺术村成卡车地买画,这人无疑就是赵庆伟。他的购买行为使画家们渡过了生存的危机。“这些画可能永远没人喜欢,但我不会在乎这个。”
因为有了台湾市场力量的介入,中国的“老油画”价格飞涨,赵庆伟通过古玩商来收集“老油画”。近几年,随着城市拆迁工作的全面展开,很多艺术品开始流散出来,其中也不乏传世之作。这些作品往往通过收废品的小贩再集中至古玩商手中。于是,赵庆伟开始在上海、广州、大连、青岛等地设点,收集这些重新出现的艺术品。“二战时期,犹太人带来大量艺术品,这些作品汇集在上海,流落在民间。一般来讲,古玩商对于油画的理解都很肤浅,画廊又不懂古玩,因此我就可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些作品。”同样,在大连,由于曾经居住过大量的日本侨民,赵庆伟也得以收集到300多件日本油画,其中甚至包括川端龙子等著名画家的作品。在广州,赵庆伟主要收集早期的作坊油画,这些当年以外销为主的油画正是中国油画的最初形态,在美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早期留洋画家是赵庆伟收藏的重点。在上海,他曾经用极便宜的价格买到过李铁夫、关紫兰等人的作品。其中最让人兴奋的是竟然买到一件刘海粟早年的重要作品。“这些画都是用集装箱往北京运的。20吨的集装箱运了很多次。”通过“地毯式”的收购,两年下来,市场中已几乎无货可卖。至今,对上海早期的人物肖像画的收藏,已没人比越庆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