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侦测超声波的蝴蝶

2000-06-12 13:03
海外星云 2000年16期
关键词:深海超声波蝙蝠

美国拳王阿里,绰号花蝴蝶,因为他步法轻灵、出人意表,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其实蝴蝶飞行,并没有那样的本领。直到最近,科学家才在中美洲发现了一种,退进闪躲的本事,可不含糊。这种蝴蝶只在夜间活动,天敌是蝙蝠。

科学家观察到这种蝴蝶闪躲蝙蝠的本领,就着手研究,想找出它们侦查蝙蝠行动的秘密。结果发现它们的翅膀上,有微小的超声波侦测器。蝙蝠以超声波侦查猎物动静。也以超声波锁定猎物。蝴蝶一旦察觉超声波,就能判断蝙蝠的位置与方向。它们能忽地改变行进方向,急速陡降、急速上冲,或盘旋不定让蝙蝠难以预测。

能侦测超声波的蝴蝶,目前科学界只知道这一种。不过大多数蝴蝶也不需要这种本领,因为它们在白天活动,而蝙蝠白天休息,夜晚才出猎。学者从5000万年前的化石判断,今日蝴蝶白天活动的习性,可能是蝙蝠出现后演化出来的。

大眼动物知多少

眼睛是灵魂之窗,我们辨认面孔从眼睛开始扫描,想必有深意。然而动物界以眼睛大闻名的,不是人类,而是深海的大乌贼,眼睛有我们餐桌的碟子那么大。可是大乌贼的眼睛虽大,还不算脊椎动物中最大的。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古生物博物馆的专家,发现了眼睛最大的脊椎动物———中生代的鱼龙,有些眼睛直径可达25厘米。

鱼龙是海洋爬行类,身长从2米至9米不等。其中眼睛最大的一种,身长4米,眼睛直径就有20多厘米。一般而言,眼睛愈大,愈能在漆黑的环境中侦测光源。学者估计,这种大眼鱼龙能够在海平面下600米深的地方觅食;那里有些动物会发出荧光。

眼睛的尺寸除了提供动物觅食情境的资讯,还可以引导专家发现新的资讯。

大眼鱼龙的化石,的确有些特征,与深海觅食的行为有关。我们知道,任何动物(包括人类)在深海活动后,都不可急速上浮。因为身体适应了深海水压之后,若急速减压(上浮),就会使体内的气泡迅速膨胀,伤害身体的组织。大眼鱼龙的化石,有的带有急速从深海上浮的病理征状,要不是已经知道它们可能是深海觅食的物种,就会大惑不解了。

濒危物种在哪最安全?

过去学者相信:生存受到威胁的物种,往往向“原乡”撤退,物种兴盛期间向外扩张占领的领地,都放弃了。

原有栖境的边缘,学者认为那本来就不是最理想的繁殖处所,濒临绝种的生物,不大可能继续在那些地点生存。

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智慧并不见得正确。这个调查,对象包括245个物种,不是濒临绝种就是最近绝种了。这些物种目前的分布资料,与过去文献中的记载对比,结果发现:2/3物种在先前的栖境边缘最可能找到。其中的91种目前只在边缘生存;只有5种只分布在原乡的核心地区。

最不令人意外的发现就是:人类是主要的物种杀手。

马有气袋

运动时体温上升,是动物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大脑,最经不起“过热”的折磨。大多数动物都演化出特别的办法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会出汗,目的就是散热。而马怎么散热?以前科学家一直不太清楚。

加拿大的科学家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原来马的内颈动脉周围包裹着一个空气袋,容量大约500克,这个空气袋是上呼吸道的延伸。研究人员测量了血液温度的变化,发现空气袋的确有降低血温的功能(马奔跑时,呼吸急促起来,冷空气注入肺部的速率也加快了)。

植物如何散热?

植物不运动,但是它们也有体温过热的问题。强烈的阳光会造成组织氧化、细胞死亡,让植物褪色。

大多数植物都有散热的机制,但是科学家还不清楚详情。最近美国与瑞典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蛋白质,与散热有关。

这种蛋白质是在一种野草中找到的。因为这种草的变种,经不起阳光曝晒,很快就褪色,出现死斑。研究人员发现:那是因为变种体内丧失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如果以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个基因植入变种,变种就经受得了阳光曝晒了。

“订制”奇花异草

绿油油的草坪,赏心悦目,又有清净空气、水土保持的效果,没有人不喜欢的。烦人的是修剪草坪。

美国与日本的科学家携手合作,已经在一种北温带的植物(属于芥菜科的鼠目芹)中,发现了一个基因,能分解类固醇生长激素。

在这种植物中,遍体都有生长激素,但是那个基因只在特定的植物部位活化,分解生长激素,而茎的部位最活跃。

找到了操纵那个基因的秘诀后,我们就能选择性地停止植物某一部位的生长,而让其他部位生长。那么,我们就能够“订制”规格特别的草坪或奇花异卉了。

猜你喜欢
深海超声波蝙蝠
超声波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观察
蝙蝠的超声波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蝙蝠
蝙蝠的超声波
别怕蝙蝠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
刷牙不用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