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一
原定于今年6月举行的台军“汉光16号”演习,因台湾新领导人的上台推迟到8月。这是陈水扁上台后的第一次三军联合演习,也是台军历次“汉光演习”规模最大的一次。
“汉光演习”来龙去脉
“汉光演习”是台湾三军联合作战演习的专用名称。它是台湾层次最高、情况设置最复杂、参演兵力最多、对抗性最强、科目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年度三军联合攻防作战系列演习。同时还包括各军、兵种的单项演习,如“联兴”、“同心”、“万安”、“核安”等均并入“汉光演习”实施。台湾从1984年举行“汉光1号”演习以来,每年都以祖国大陆为假定目标进行演习,到目前为止,台军“汉光”系列演习已进行了16次。
台军“汉光1号”演习于1984年6月23日举行。演习地点在澎湖。这次演习由陆军主办,以台岛防御作战为主要内容。在80年代举行的6次和90年代初的3次汉光演习,由于台军的武器装备不大,演习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历次“汉光”系列演习时间最长的是第5次,从1987年9月到次年的6月,持续时间近10个月。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当局和军方对“汉光演习”更加重视,演习质量开始提高。1994年5月在澎湖举行的“汉光10号”演习是历次演习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总兵力达2万人,台军的陆海空三军的新式武器,包括部分二代兵器如“成功”级导弹护卫舰、IDF战斗机、AH-1W攻击机首次参加演习。
最令台湾当局尴尬的是1994年9月举行的“汉光11号”演习。这次演习按惯例应安排在1995年,但台湾当局提前到1994年举行。参演兵力约8000人,同时有大量外国观礼人员,包括大量的美国军事人员观摩演习,李登辉亲自到场校阅。演习中,台军展示各类兵器138项,包括“雄风”Ⅰ、Ⅱ型舰对舰导弹、“标准”舰空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AH-1W攻击机、“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等。就在台湾当局得意之时,一起面子丢尽的尴尬事发生了,演习中,被吹嘘为“弹无虚发”的“成功”级导弹护卫舰上的“密集阵”系统,当着美国等外国人的面把自己的拖靶机击中,造成空军4人当场机毁人亡。当时在现场的美国军事人员感叹地说,就这样的素质,即使卖给他们最先进的装备,在他们的手中也如同拨火棍。
历次“汉光演习”惟一由实兵对抗改为兵棋推演的是1996年5月的“汉光12号”演习。当时由于李登辉访美,引发中国政府强大的反“台独”声势,中国军队举行大规模对台作战演习,在这种情况下,台军“汉光12号”演习不得不由实兵对抗改为兵棋推演。
由“海军总司令部”主办、1997年6月举行的“汉光13号”演习,是台军第二代兵力整建后的首次亮相。台湾当局和军方对这次演习极为重视,正式演习前先进行了2次预演。演习的主要内容是登陆、反登陆与三军联合作战,主要科目包括武器装备陈展、舰艇靠泊校阅、加强步兵营操演等。第一次系统展示了从国外最新购买的F-16、“幻影”-2000战斗机、“爱国者”导弹、“康定”护卫舰等。
1998年5月,台军在东部花莲、台东地区及附近海域举行“汉光14号”演习。这次三军联合演习以大陆军队对台军事行动为假想,按“制空、制海、反登陆”作战程序展开,演习中E-27、EC-130H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参加了各种电子干扰反制,空军飞机进入防空洞,还演习了保存战力、伺机反击的防卫作战行动。
历时一个多月的“汉光15号”演习于1999年5月27日至7月8日在金门及周边海域举行。这次演习的重点是验证实施“精实案”第二阶段台军的作战能力,收集与未来作战相关的数据,探讨台军现行建军政策的可行性。
推迟到今年8月举行的“汉光16号”演习,演习由参谋本部组织,在金门、澎湖、东部北部和台北等多个地点进行,演习以“反制和后制”为指导思想,以反登陆、机动联合作战和新一代兵器效能为主要项目,按“制海、制空、反登陆”作战程序展开,把夺取对大陆的“制信息权”、战争初期保存有效战力、对抗大陆首次强空袭,以及适时联合反击作战作为重点。对从美国购进的新武器进行全面的性能试验。
“汉光演习”主要特点
纵观台军历次“汉光演习”,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举行的演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挑战性,其主要特点是:
一、注重新型武器的试验演练,力求新装备尽早形成实战能力。90年代中期开始,台军从国外购进和自行研制大量新型武器,并已陆续装备部队。为使新装备早日形成实战能力,从1994年5月“汉光10号”演习起,台军每一次“汉光演习”都安排占重点演习内容的新式兵器展示演练,通过演练试验各种新武器的作战效能,以确立是否正式装备部队。
二、注重预警能力的提高,企图掌握“制空权”。台军根据本岛四面环海,易被封锁,战时“预警短、纵深浅、决战快”的状况,在历次演习中都注重提高早期预警能力和防空作战的快速反应,力求达到“报得快、防得快、反击快”的目的。
三、注重海战能力的提高,试图争夺海上控制权。台湾海军现已完成了二代舰的更新,新增二代主力战舰19艘。这些新一代战舰加上原有的“阳”字驱逐舰、“山”字护卫舰和500吨级“锦江”战斗舰,组成高低配套的海上舰队,形成对海面、水下封锁的截击和反潜能力。其作战部署高调为海上拦截、反潜、泊地攻击,历次“汉光演习”都力求体现台海军环岛设防、注重南北、加强东部反潜力量的战术意图,将反潜作战能力和争夺海上制权作为未来作战的重中之重进行演练。
四、注重快速机动能力的提高,谋求立体化抗登陆作战。台岛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战略回旋余地小,战时容易被穿插分割。因此,台军一直把“分区守备,独立固守”,作为防御作战的主要原则,把“分区守备,机动支援,快速反击”作为战法应用。在演习中突出了“反导弹、反登陆、反空降、反突袭”的“四反”作战重点,以及“机械化、自动化、立体化”的“三化”目标。在部队编制体制上,将师改编为“联兵旅”,试验完成了装甲步兵旅和空中步兵旅两个作战单位。根据台湾山多地少,溪流众多,地面部队机动作战能力受到限制的情况,在演习中还加强了对武装直升机、无人侦察机投入陆军的运用,谋求地面作战达到空地一体的立体化目的。
五、注重高科技运用能力的提升,谋求“制信息权”。台军认为,在电子信息等高科技方面是否具备优势,是决定未来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90年代后期的几次演习都把电子信息战作为必演项目加以突出。如“汉光14号”演习就明确提出演习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执行电子战”,由E-2T空中预警机及“EC-130H”对敌方各种电子干扰战术战法进行反制,并测试预警机及其他陆海空侦防系统之间的相互整合能力,以谋求战时夺取“制信息权”。
以武拒统没有出路
台湾当局如此不惜代价举行演习、扩充军备,其指向非常清楚,就是以武力对抗祖国大陆,以武力拒绝统一。但从台湾军队的规模、武器装备和后备力量,以及地理位置看,台湾当局以武对抗、以武拒统既没有实力也没有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对战争胜负起关键作用。由于台湾民众都渴望两岸和平,厌倦战争,多数台军官兵不愿为“台独”充当炮灰。
反观大陆军队,不仅在武器装备上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军队的士气高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有目共睹。“台独”分子想以武拒统闹分裂,其下场只会以失败而告终。
《海外星云》(2000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