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法国,隔几年就选一个“玛丽安娜”作为共和国的象征。谁被选中,罗浮宫的雕塑室就要以谁为模特,制作一批“玛丽安娜”半身雕像,放置在城乡各个政府里。
1792年法国流行的一首歌用《玛丽安娜》象征共和。1797年平息果月政变后,当时的政府为了求个吉利,正式决定以“玛丽安娜”为共和国的象征。
1846年,法内政部第一次组织了评选“玛丽安娜”的活动。普法战争以后,“玛丽安娜”的半身雕像取代了当过俘虏的皇帝拿破仑三世的雕像。
过去,“玛丽安娜”通常由全国市长协会选定,去年第一次改为选举产生,由全国3万多名市长等人正式投票。结果,民主范围大了,是非也就多了,酿成了一场小小的争论。许多人认为,选“玛丽安娜”的活动正在变味,越来越像选美。
长期以来,“玛丽安娜”都是不具姓名的美貌女子。1969年,影星碧姬·芭铎当上“玛丽安娜”后,“玛丽安娜”开始有名有姓了。随着商业化风潮日甚一日,“玛丽安娜”成了影视界漂亮小姐们的角逐对象。歌星米海伊·马蒂厄、模特伊奈丝、影星卡特琳·德纳芙和苏菲·玛索都当过“玛丽安娜”。
今年的“玛丽安娜”,推出的五名候选人又全是顶尖美人:两个时装模特、一个歌星和两位电视节目主持人。
对此人们反应不一。许多报刊指出,选“玛丽安娜”本来是件严肃的事,而今变得越来越低俗,成了不折不扣的选美,甚至是裸体美人大表演。吉伦特地区女市长协会呼吁,不要总是选那些商业美人,而应选出真正能够代表共和国的典型,比如女宇航员克洛蒂娅,她在男性领域里取得了成功,而且长得也很漂亮。
还有人提出,选举女性象征共和国是否合适?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法兰西共和国并不重视女性,法国妇女1944年才获得选举权,至今当上民选代表的仍然是少数,在各个行业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男性。
尽管众说纷纭,但马上要改革2000年的“玛丽安娜”选举为时已晚,这次还得按老规矩办。21岁的科西嘉姑娘莱蒂西娅(见题图)夺冠,成为新的“玛丽安娜”。
莱蒂西娅是欧莱雅化妆品公司和盖斯服装公司的著名模特,眼下是大西洋两岸公认的性感女郎,上过数十家杂志的封面。她主演的影片《美丽的新世界》卖座率也不错,现在她正在为一家电视台拍片。如今,她又当上“玛丽安娜”,自然前程似锦。有人说,这跟共和国有什么关系呢?*((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