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索
早在1926年,在欧洲就曾出现过一幅用风筝携带炸弹的画。这幅画虽然是带有想像性质的,但无疑是中国风筝传入欧洲的佐证,也是关于轰炸机的早期设想。
1908年,也就是飞机发明后的第五个年头。一位名叫法尔曼(HenryFarman,1874-1958)的青年人,驾驶一架法尔曼-瓦赞1型飞机,完成了1000米长度的环线飞行,并得到了50000法郎的奖金。这时,已有人预感到:飞机将成为可怕的空袭武器。1908年12月31日,一位英国作家韦尔斯(H.G.Wells)出版了一本名为《空中战争》(WarintheAir)的书。书中写道:“妇女和孩子找不安宁和藏身之处。战争从天而降,炸弹自夜空袭来。和平的居民一大早就被赶出家门,望着机群从他们头顶飞过——它们在撒布着死亡……死亡”。这是作家对空袭的想像和恐怖,当时人们读后可能会不以为然。但是,仅仅三年之后,人们就开始认识到,这段描述并非危言耸听。
飞机轰炸的开始
1910年1月19日,在洛杉矶上空,保罗·贝克(PaulBeck)中尉从飞机上试投了模拟炸弹的沙袋。当时驾驶飞机的飞行员是路易斯·波扬(LouisPaulhan)。同年6月30日,寇蒂斯(GlernHammondCurtiss)乘飞机,从15米的高度向丘卡湖上的船形浮标投掷假炸弹。显然,这时的美国人已经在探索飞机轰炸的可行性。
1911年至1912年间,意大利和土耳其为争夺在利比亚的领地而发生了战争。1911年11月1日,意大利航空队的朱利奥·加沃蒂(GiulioGavotti)少尉奉命驾驶一架由埃特里奇(LgoEtrich,1879-1967)设计的“鸽”(Dove)式飞机,执行对的黎波里附近土耳其阵地的侦察任务。这个年轻人的攻击欲非常强,上飞机时,用皮囊带了4枚西佩利(Cipelli)式手榴弹和几个雷达管。他首先在艾因-扎拉(AinZara)的土耳其营地投下了一枚加装雷管的手榴弹。而后又在塔吉拉·奥西斯(TaguiraOasis)上空投下了其余的三枚。虽然战果微不足道,但这次行动却为飞机轰炸历史拉开了序幕。
1912年6月11日,意大利的马伦戈(Marengo)上尉又对土耳其阵地进行了首次夜间轰炸。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8月3日,德国飞机轰炸法国的留内比尔。这是世界上首次用飞机对城市的空袭。同年8月30日,德国轰炸巴黎;12月21日,轰炸英国的多佛尔;12月25日,又轰炸了英国伦敦郊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轰炸机已被普遍地使用。开始只是把炸弹装在布袋里,再带上飞机。后来,在飞机上增设了挂弹架、投弹装置和瞄准具。在整个战争期间,交战双方轰炸航空兵的飞机占空军飞机总数的15%。投弹总量约为50000吨,其中德国投弹量为27000吨、其他国家为23000吨。
战争促进了装有多台发动机的大型飞机的发展。俄国在战前,就由西科斯基(LgorLvanovitchSikorsky,1988-1972)设计了装有四台发动机的“俄罗斯勇士”运输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其机舱内部设有洗手间,机身上方的甲板上可供乘客散步,机头上还装有了望台和探照灯。战争期间,这种飞机发展成为著名的“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在英国也生产了装两台发动机的H.P.0/400型轰炸机,每台发动机的功率为360马力(268千瓦)。战争末期又设计了装有四台发动机的V/1500型轰炸机,可载弹3吨,乘员4人。但该机没有赶上空袭柏林。德国的哥达4型轰炸机,装有两台各260马力(194千瓦)的发动机,可载弹428公斤,曾参加轰炸英国伦敦。而意大利拥有装三台动机的“卡普罗尼”重型轰炸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轰炸机是德国的VGOⅢ,它的翼展为42.672米,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B-29重型轰炸机的翼展相差无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有一批轻型轰炸机投入使用,如英国的D.H.9和法国的瓦赞型飞机等。它们一般装1~2台发动机,载弹量为300~5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可达145~180公里/小时,并备有4挺自卫的机枪。
中国在这一时期也有过几次飞机轰炸行动,如1914年,段祺瑞曾派南苑航空学校的三架飞机,对白朗领导的起义部队进行侦察和投弹。1917年7月11日,南苑航校的校长秦国镛和教官姚锡九、鲍丙辰,奉段祺瑞之命,分别驾驶三架法国制造的“高德隆”式飞机,向复辟者张勋的阵地、住宅和清宫共投掷了3枚手榴弹。
俄罗斯的空气动力学奠基人茹科夫斯基(1847-1921)于1916年出版了他的著作《飞机轰炸》一书,成为轰炸理论的创始人。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开始了无线电遥控飞弹的研制。1916年9月12日,美国试飞了休伊特-斯佩里(Hewitt-Sperry)型无线电遥控飞弹。其载机是由寇蒂斯型飞机改装的。该机装一台40马力(29.8千瓦)的发动机,可载弹140公斤,飞行距离80公里。这种飞弹,实际上是巡航(或飞航)式导弹的雏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921年,美国的米切尔将军曾组织8架MB-2型轰炸机,各带8枚113.4公斤重的炸弹,从760米的空中轰炸被缴获的德国战舰。结果有5枚炸弹命中,使战舰在25分钟之内沉没。从而证明了对海上目标进行轰炸的威力。
轰炸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了很大的发展。盟军对纳粹德国的战略轰炸有时一天之内就出动上千架次的轰炸机。当时美国生产的战略轰炸机有B-17、B-24和B-29等,其中B-29轰炸机的绰号为“超级空中堡垒”,总重为62.5吨,可载弹9吨,装四台18缸发动机,单台功率2430马力(1812.05千瓦),航程可达6000公里。英国生产的“兰开斯特”和“哈里法克斯”等轰炸机也参加了对德的战略轰炸。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由轰炸机投下的炸弹达500万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投弹总量的100倍;轰炸机占交战双方空军飞机总数的比例也上升到40%至50%。
这一时期的轰炸机已经装有精确的光学瞄准具和电动投弹装置,通信、导航设备也有很大进步。
俯冲轰炸机在战争期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战争初期,德国的容克斯Ju-87型俯冲轰炸机性能不错,可惜的是为法西斯所用,被人们看成是纳粹暴行的象征。苏联的图-2型轰炸机的气动特性也非常出色,是当时苏军飞机中飞行速度最快的机型之一,在反击纳粹德国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的B-25型轰炸机在非洲和亚洲战场,成为了攻击敌坦克和军舰的有力武器。
1942年4月18日,为了报复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的杜立特(JamesHaroldDoolittle,1896-1993)中校率16架B-25B型飞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奔袭日本本土东京等地。完成任务后,机群中的15架飞机迫降在我国浙江沿海一带。80名机组人员除8人被俘或死亡之外,其余人员陆续被中国军民转送到重庆后回国。
1945年8月6日,一架B-29“伊诺拉·盖伊”号飞机在日本广岛9600米上空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9日,另一架B-29“博克斯卡”号,在长崎的8800米上空又投下一枚原子弹。这两次空袭的威力之大,引起世界的震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轰炸由大机群活动转变为单机行动,西方军事家把这一变化称为“轰炸机的革命”。
1944年,德国开始使用V-1和V-2型巡航和弹道导弹对英国本土进行轰炸,然而这些“秘密”武器并没有改变和推迟法西斯的灭亡。
第二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出现了喷气式轰炸机。1947年12月17日,美国首次试飞了装有6台涡轮喷气发动机和采用后掠翼的B-47轰炸机。1959年12月,美国空军开始装备第一种超音速中程轰炸机B-58“盗贼”,最大速可达到M2.09。这种飞机气动设计很考究,首次在轰炸机的外形设计上采用了面积律。它只能携带核弹,而不能投放常规炸弹,航程也很短,因而在1962年就停产了。苏联的超音速中程轰炸机图-22“眼罩”于1961年首次在航展上亮相。它可以携带常规炸弹和空对地导弹,虽然最大飞行速度只有M1.5,但其服役期却很长。
1964年,美国试验成功采用鸭式布局、飞行速度为M3的B-70型战略轰炸机。后因洲际导弹的发展,美国的战略方针改变,而停止研制。
1965年6月18日,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B-52“同温层堡垒”亚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首次投入越南战争使用。这种飞机装有8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载重量可达到27吨。是世界上载弹总重最大的轰炸机。顺便说一下,世界上外形尺寸最大的轰炸机是B-36,该机采用活塞与涡轮喷气混合式发动机,翼展70.14米,翼面积为443.3平方米。从1955年6月起,美国空军开始装备B-52轰炸机。1957年1月18日,三架B-52B型轰炸机,首次创造了喷气式飞机中途不着陆的环球飞行纪录,总飞行时间45小时19分,飞行距离为39147公里,平均飞行速度为864公里/小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某些西方军事专家曾预言:由一架轰炸机携带一枚核弹,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革命性”局面并未出现。在大战后的局部战争中,轰炸机使用的仍是常规炸弹,而且多数情况下仍是机群活动。在朝鲜战争(1950年至1953年)中,美军向北朝鲜投放的常规炸弹总量为100万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投弹总量的20倍。在越南战争(1962年至1973年)中,美军轰炸机的投弹总量为620多万吨,大大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轰炸机有投弹总量。
战略轰炸机的发展趋势是“一重二快”。一重是为了增加载弹量,二快是为了便于突防。为了协调二者在飞机气动设计上的矛盾,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采用可变后掠翼技术的超音速轰炸机,如美国研制的FB-111型中程轰炸机和B-1型远程轰炸机;前苏联研制的图-22M“逆火”和图-160“海盗旗”型等远程轰炸机。
据吉尼斯纪录记载,前苏联于1974年开始服役的图-22M(曾报道为图-26)型轰炸机是世界上列入装备的轰炸机中飞行速度最快的,飞行速度可达到M2.17(有资料介绍为M2.5)。前苏联于1985年服役的图-160型轰炸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75吨,是世界上最重的轰炸机,也是外形尺寸最大的可变后掠翼飞机。
在远程战略轰炸机中,也有采用涡轮螺旋桨式动力装置的。这就是前苏联在1956年开始使用的图-95“熊”(曾报道为图-20,1968年以后生产的反潜型飞机编号为图-142)轰炸机。它装有四台涡桨发动机,单台功率11014千瓦,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螺旋桨式飞机,曾创造过925公里/小时(M0.82)的平飞速度纪录。
有些轻型或中型轰炸机,兼有对地面目标攻击和在空中交战的能力,被称为战斗轰炸机或歼击轰炸机,如美国的F-105“雷公”、前苏联的苏-7和我国自行研制的“飞豹”等。
1989年7月,美国研制的B-2隐身战略轰炸机首次试飞。它采用了翼身融合的无尾布局,既无常规的水平尾翼,也无垂直尾翼,又称飞翼式布局。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开始对南联盟进行轰炸,使用的就是这种型号的飞机,这也是这种飞机首次参战。该机具有良好的隐身能力,它的翼展虽然有52.43米,但其雷达反射截面积却只有0.1~0.2平方米。所以,1999年5月7日,当美国用这种飞机轰炸我国驻南使馆——侵犯我国主权时,南斯拉夫的防空系统没能及时发出警报。
新世纪的思考
36年前,在美国,因为强调洲际战略导弹的发展,而断送了B-70型战略轰炸机的前途。而今,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以战略导弹和无人驾驶飞机取代轰炸机的呼声又很高。尽管如此,美国还是在积极构思准备30年后使用的B-3有人驾驶轰炸机。未来的轰炸机将是亚音速的、超音速的或者是高超音速(M数大于5)的?对此还难下结论。但可以想象:它们将具有更好的隐身特性和迷惑防空导弹的能力;它们将携带更加智能化的精确制导导弹、灵巧弹药或是定向能等高效能武器;还有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方案是由有人驾驶的轰炸机母机携带几架无人驾驶的遥控飞机,并由这些遥控子机轮番地冲击设防严密的目标,既可达到攻击对方的目的,又可减少飞行人员的伤亡。当然,这些只是个人的想象和思考,也许有的不要多长时间就可以实现,有的一时半会儿还实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