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风情

2000-06-05 06:54苏迪
东西南北 2000年1期
关键词:马虎风情电视机

苏迪

那个女人一身艳红,红衣裙、皮鞋,手上还搭了件红色的衣服,让人一看就知是个新娘,带点儿村气。那个男人在给她拍照,女人摆着姿势靠在栏杆上,男人举起相机,没等女人拿定主意到底采用哪个姿势,男人就已拍完照转身走了。男人走在前面,女人只得生硬地收拾了还未到位的姿势,在后面相跟上。从窗子里看过去,街景上,男人衣衫不整,蹩脚的旧西装里露出已经疲了领口的衬衫,没有戴领带,透着马虎和无所谓,马虎和无所谓得让你觉得浪费了新娘的盛装,也浪费了新娘的新娘心情。新娘的盛装在秋天的斜阳下,寂寞地红着。

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幕,我们会在多对夫妻中找到它的翻版。

谁解风情?

少女春情萌动情怀初涨时,在镜前收拾个没完。漂亮的母亲对她的丑女儿说,不要搞了,走到大街上,谁会正眼瞧你呢?母亲说的是实话。没错,女孩的确很丑,的确是走到大街上,没有人会看一眼;这句话实在得足够女孩用一生来细嚼慢咽,来消化的。但是,女孩想,她的情怀呢,她的情怀是和漂亮的女孩一无二致的,是一样的可爱,一样的美丽和动人,一样值得珍惜和记取。难道不是吗?

谁解风情?

太太过生日,先生说我请客。盘算了在家里和在饭店费用的不同,盘算了在此饭店和在彼饭店费用的不同,最后先生走进了一家乱哄哄的酒店,在酒店的大堂里选了一张靠近电视机的台子坐下,要了菜,喝酒,席间先生就不停地站起来走到台子对面去调电视机频道声音和画面,不断地追逐和选择频道。妻子就坐在电视机下,坐在先生的对面,听着头顶上电视机的声响,看着先生不断地站起来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来,就着大堂里的哄乱,吃完了她的生日晚宴。

与那位新娘不同的是,妻子的好心情,寂寞地死在这人声鼎沸的丰富的油腻中。

谁解风情?

在病床上,先生买了鸡精、请来了护理人员,对医生护士广为宣传妻子的丰功伟绩不同凡响,以便引起他们的重视,以便给妻子以更多的关照和更合理的治疗。先生张罗的身影满院子乱跑,洪亮的声音响彻住院部大楼,却极少落脚在妻子的床边,偶尔落座,却是手中一本书。妻子因打了麻药,恢复时背部又痒又痛,请求他施法缓解。先生就坐在妻子的身后一边看书,一边伸手去抓,抓得妻子腹部的刀伤几乎绷裂,疼得她连哭的声音都没有了。妻子无助的手举起来示意,痛和哭使她倒不过气来,可先生两只眼睛都在书上,他根本就没有看到,他的粗壮有力的手依旧在抓。

谁解风情?

由于某些原因,我们此生缺乏有关风情和美的教育。缺省了这一课,我们民族的性格里面有太多的冷漠冷酷,却没有刚毅坚强;有太多的粗暴蛮横,却没有勇敢豪放;有太多的马虎随意,却没有宽容大度随和洒脱;有太多的严厉刻板刻薄算计,却没有严格严谨和一丝不苟;有娘娘腔却没有温柔和仁爱;有懦弱却没有体恤和同情……如文革时期,如小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所描写的那样,人们失去了感受美和善待美的情怀,失去了对美的欣赏、战栗和崇拜,便直接走向了性,走向最原始最粗俗的欲念。就像一对夫妻,他们可以做爱,可以生孩子,却恐怕终其一生都不曾有令人心荡神驰的一吻。

“曾因酒醉鞭名马,不敢情多累美人”,“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是水莲不胜凉风的娇羞”,这样的句子,相信只有在西风东渐,在倡导德先生赛先生(科学、民主),在呼唤人性的时代里才能写得出来,相信只有具有健康人格和优美丰饶的心灵的人才能写出来。

不讲风情只谈功利,因此,我们错过了多少值得记取的人生风景。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几百年前贵族女青年杜丽娘,在自家后花园里这般唱道。她为姹紫嫣红的明媚春日而痛惜——都付于断井颓垣,春就这么浪费地开放着,花开花落却寂寞无主,谁也不曾见过,更无从谈到珍惜,一如她寂寞的青春。

细品这句唱词,原来有种让你泣血的感动。

(伊仁摘自《散文·海外版》)

猜你喜欢
马虎风情电视机
闭眼睛的电视机
闭眼睛的电视机
电视机
夏威夷风情
小马虎
神秘撩人的东方风情
沙滩风情
马虎的水管工
利物浦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