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远 方成
1999年11月24日至26日,对于吴江人来说,这是金色的日子——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工作会议在该市召开。他们从一个独特的侧面,向来自教育部及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展示了他们艺术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
菀坪镇中心小学的体育馆里,几百名小学生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六年级同学的手风琴演奏《八月桂花遍地开》,琴声悠悠,婉转飘荡;四五年级的竖笛演奏《四季调》,欢快而奔放:琵琶小组弹奏的《金蛇狂舞》,急缓交织,高潮时如千军万马,低缓时似涓涓溪流……代表们听得如痴如醉,不由得发出啧啧的赞叹。
在铜罗镇中心小学,明媚的阳光下,画伞创作组百名同学尽情地在各式纯色伞上展现所恩所想;百米长卷组用彩笔描绘天真烂漫的壹趣;剪纸组用稚巧的小手剪出风格淳朴的丰富图案;最妙的要数即兴创作组,10岁左右的孩子们正襟危坐,任由代表现场出题,他们当场构思创作。一位记者以“考试不及格”为题“刁难”六年级凌琪晋同学,他稍加思考便动笔了,数分钟后交上答卷;画中央一位同学手握考卷皱眉头、耷拉脑袋,另一位同学则眉飞色舞,嘴角和羊角辫翘上了天,其他同学也各具神态,表情丰富。整个画面构思巧妙,色彩明快,体现出孩子特有的一份稚气和可爱。
观看了吴江市艺术教育的现场,与会代表们用十分惊喜、十分激动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疑问:吴江市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何以搞得红红火火?奥秘在哪里?
注重艺术教育的“内涵”
80年代,与全国许多农村一样,吴江市中小学艺术教育也存在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师资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全市艺术教育的水平偏低。后来吴江人的观念转变了。1989年,他们制定了《吴江市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把深入实施艺术教育放到与坚持教育“三个面向”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他们认为,藝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把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质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吴江市艺术教育的目标就定位在“让每一位农家的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育的“硬件”和“软件”作保障。
在硬件方面,吴江市以“普九”和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契机,在全面改善校舍的基础上,舍得在艺术教育的设施上加大投入。仅近两年,该市中小学投入艺术教育的经费就达540多万元。现在,该市建有标准美术、音乐教室163间,配有钢琴121架、风琴1042架、电子琴1483架、录音组合音响450台、投影仪1850台、录音机1410台,建有铜管乐队8支、民旗乐队7支。更值得吴江^骄傲的是,该市不仅中心小学、初中、高中都建有艺术专用教室,配备现代化的艺术设施,连在以前被称为“被艺术教育遗忘的角落”的村棱也建起了专用教室。吴江人说:“不管经费怎么紧,村棱的专用教室不能少。”有否艺术专用教室成为该市教委考核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各个村技艺术专用设施也一应俱全。产生实效,吴江市加大了对“走教”的管理力度。各校成立了音乐和美术中心教研组,由分管副校长、副教导主任和中心教研组长组成一个管理网络,负责对艺术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吴江市还专门就艺术教育的考核制定了多项考核要求,如《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考核》、《艺术教育中心教研组考棱要求》和《艺术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细则》等,各授也专门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从不同层面对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作出综合评估。在考评方面,把过程考评与终结考评相结合,加强对“走教”检查考评,每学期至少由中心教研组、中心小学以及教委各查一次,检查的内容包括“五认真”检查、学生艺术素质抽查、教师基本功检查等。同时,把对“走教”的考核结果与对中心校的年度考核挂钩,使村枝的艺术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了“使每一位农家子弟接受艺术的熏陶”的目标。
走“科研兴艺”之路
吴江人在艺术教育实施中,始终把教育科研放在重要的先导地位。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们对艺术教育的性质、内容、功能、形式和规律缺少应有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艺术教育科研工作的薄弱阻碍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因此,吴江人决心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走“科研兴艺”之路。
——从“星星之火到镣原之势”
在偏僻的农村小镇,菀坪中心小学从1993年起就率先走上艺术教育的科研之路,点燃了艺教科研的星星之火。他们确立了“以音乐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的实验探索,逐步推进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
这是一次小小的尝试,正像一只蝴蝶的一次试翅,却在昊江校园刮起了一股旋风。与菀坪中心小学相邻的八坼中心小学也开始了全面提高学生美术技能的实验研究;平望中心小学想方设法成立了“少儿民乐团”,主动开展了将民族音乐引入农村校园的课题研究……这些有益的探索进一步吹旺了艺术教育研究的星火。目前,吴江校园艺术教育科研搞得‘红红火火”:铜罗中心小学利用其地理优势,从浙江嘉。兴“挖渠引水”,短短几年,在少儿农民面及其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一幅幅饱含中华民族精神、体现民风民俗的农民画已在国外展出:在有“吴歌之乡”美誉的芦墟镇,中心小学挖掘和拯救了不少吴语绝唱,使濒临失传的本地吴歌有了“继其声、继其志”的传人;明清两代以“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闻名的江南古镶——同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以引进“三民”(民歌、民乐、民间舞蹈)为龙头的整体优化学生素质的教育实践;松陵一中和南麻中学的“加强艺术教育,开发初中生潜能”的课题研究也相继展开……
——从“孤军奋战”协同攻关”
在科研的进程中,吴江人意识到自己的弱点:缺少理论的指导,科研的水平不高。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这是小农经营,低水平重复。”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进,于是他们开始对外寻访智者,对内招募“志愿兵”。他们注意到从1988年开始扛苏教育报刊社的领导和同志们一直话跃在艺术教育的大舞台上,热心于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他们主动登门拜访”,双方一见如故,话语投机,当即决定确立“苏南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的课题,向省、国家申报,后被确立为省重点课题、国家立项课题。在吴江较早进行艺术教育课题研究的菀坪、八坼、平望三所中心小学也参加进来了。1996年10月,内外协同的课题组成立。与此同时,以这三所小学为基点的吴江市艺术教育实验区成立。从地理位置看,菀坪在西,八坼在东,平望在南,三校相邻,且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基本相等,正好构成一个兰角形”;从研究内容来看,菀坪侧重音乐的改革实验,八坼侧重美术的改革实验,平望侧重音乐、美术和整体的综合改革实验。原来三所学校是“孤军奋战”,现在在艺术教育的旗帜下,三校优势互补,协同作战,共同提高,形成了富有张力的“实验区效应”。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它们为艺术教育实验的“金三角”。后因实验的需要,吴江市北端的鲈乡小学、南端的铜罗中心小学也成了实验区的“铁杆”。这样,更具覆盖面的“东西南北中”实验区基本格局形成了。这五所小学是实验区的紧密层,其周围还有一些颇有艺术教育实力的中小学是实验区的松散层。
1996年11月6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暨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苏南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举行了隆重的开题会。会上提出了旨在“以美储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培养全面、和谐与持久发展的人”的苏南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的操作模式:
一个“目标”——_促进学生艺术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提高,最终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人格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的全面与和谐发展的现代人;两个“保障”——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建设;三个“关系”——要处理好开发潜能、培养个性与“双基”教学的关系,普及與提高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四个“优化”——优化独立性、活动性、渗透性和环境性的艺术教育。
实验区各棱与江苏教育报刊社经过四年多的协作,一千多个日夜的操劳,终于将《苏南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课题出初时的那一张白描稿,变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工笔画!短暂的四年中,实验区有关课题研究的30多篇文章在《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中学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中国教育学刊》及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上刊登或转载,洋洋25万言的协同攻关的力作观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也由江苏教育出版社重点推出。
2000年5月25曰、26日,课题结题会在八坼镇中心小学举行。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结题报告,查看了课题研究积累下来的大量过程资料和实验区各棱的艺术教育现场。最后,专家们对实验区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一切都是“协同攻关”的结晶。
——从“外围”到“内部”
艺术教育的独立性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是苏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代化极为重要的内容。
在过去,我们走人艺术教育课堂的时候,常见这样的情形:老师给出一首歌或一幅画,然后把它“肢解”再教唱或教面,常常把歌唱教学或绘画教学和欣赏教学分割开来;常常在技能训练时不讲求理解和体悟,也常常把一节课“截”为两半,一半是老师教,一半是学生练……这样的教学,使艺术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使艺术变成没有生命的、支离破碎的符号,使艺术在儿童面前丧失了吸引力!如今,这样的艺术教学在吴江校园已成为历史。且让我们到吴江校园随便看看。
“Happy birthday to you! Happybirthday to you……”优美的旋律在教室荡漾;课桌上是包装耩美的蛋糕盒,盒上的漂亮结扣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这是平望中心小学的沈兴根老师在教《结扣》一课。接下来他让学生先“看”:观察不同的结扣实物(配以录像介绍);后“学”:用口诀教给学生两种基本的结扣方法,现学现做;再“评”:做好后,作者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一堂课下来,学生己能做出一十个美丽结扣去装点生活。
在鲈乡小学,我们欣赏了美术老师徐琴的精彩说课。她是这样设计《昆虫》的教学步骤的:(1)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展示春天的画面,让五名学生闻“乐”起舞,引导学生感知昆虫的形态和特征:(2)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和“画一画”,使学生初步掌握昆虫的特征、画法及纹样装饰;(3)归纳点、线、面的装饰方法;(4)学生为自己做纹样装饰;(5)全班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随乐起舞,之后把头饰贴在《春景图》上。
在南麻中学,我们走进了郝松德老师的音乐课堂。郝老师在教《长江之歌》:通过多媒体呈现出一幅幅长江奔流东去的壮丽图景,展示了长江两岸的风土人情;说长江的雄浑激越,说长江的源远流长,说长江的哺育之恩,多次让学生领悟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款教深情,在教唱时还利用多媒体形象地给学生展示出了乐曲的流向。
在曼江市的艺术教育探索中,像上述三位老师那样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教学模式的教师还有很多,如吴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音乐教师沈亦红、姚海军,黎里中心小学的美术教师杨咏梅……他们是吴江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头雁。
而他们优化艺术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是把欣赏教学和技能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其中,使欣赏、技能和情感熔为一炉,做到“欣赏画宽,技能训练深,情感交流强”。这就是他们所探索构建的“三位一体”的艺术课堂教学模式。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
90年代初,吴江市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吴江市教委清醒地认识到,要提高艺术教育质量,首先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而抓教师的素质首当其冲的是抓基本功。对此,市教委专门颁发了《吴江市提高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规范》的文件,对教师的一般基本功、专业基本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了督促教师苦练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吴江市在成立基本功考核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还成立了艺术学科教师考核小组,采用“推磨式”、“交叉式”、“拉网式”等富有成效的方式进行考核,把基本功考核的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奖金分配等挂钩。基本功考核制促使吴江市中小学艺术教师潜心苦练,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吴江市教委还要求各中小学成立艺术教研组,全市则由教研窒牵头成立艺术学科教研中心组,从组织上保障学校艺术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除常规性每学期一次中心组、一次艺术教研组长活动外,该市创造性地构建起了富有成效的多种形式艺术教研活动。
——“思辩型”活动。针对艺术教师勤于教学、疏于思考及总结的现象,市教委以引导艺术教师思辩为重点,每学期开展“四个一”的系列活动;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作一个专题发言、撰写一篇教学心得的小论文、研究一个小课题。“四个一”活动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介,使艺术教师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也“抬头”思辩,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进行提炼、归纳,上升成经验。
——“比拼型”活动。吴江市建立起了艺术学科的系列评课制度:两年一度的“百名上好课教师”的评比,分校、片、市三级进行;两年一度示范课评比,并组织示范课教师巡回教学,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还有每年一次的学科评优课活动。此外,针对不同层次的艺术教师的教学评比活动还有很多。比如}青年教师的说课比赛、骨干教师的教学特色展示、优秀教案评比、优秀论文评比……在这种“比拼”氡围中,艺术教师,特别是青年艺术教师的素质迅速提高。
——“沙龙型”活动。在吴江市的中小学,经常可以见到教师们三五一群、七八一组地聚在一起,或讨论,或漫谈……这是艺术教师自发组织的教育沙龙,一般每半个月或一个月组织一次,每次都围绕某一个主题,大家畅所欲言,无拘无束。不少思想火花就在这样的漫谈和讨论中撞击、迸发。
——“联姻型”活动。吴江市引导教师把教研与科研有机地结台起来,开展“联姻型”研究活动。他们把课堂教学的研究作为艺术教育科研的重点,把优化艺术课堂教学作为加强艺术教育的主要方式。吴江市要求各校艺术教研组建立课堂教学方面的小课题,或围绕学校的主课题建立于课题,如“三位一体的艺术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教学中引进民乐”“小学音乐欣赏五步法”和“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音乐尝试”等,引导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边教边研,边研边教,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各种问题,探索优化艺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几年来,昊江市艺术教师的素质迅速提高,涌现了一批在苏州市乃至江苏省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近三年来,该市艺术青年教师被评为吴江市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达20人;获百節好课、示范课的有32人;在市以上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的有80多人。一支敬业奉献、道德高尚、专业素质优秀、基本功扎实、教育教学水平高的青年艺术教师队伍正在吴江市逐步形成。
但是,吴江人并未因此而满足,他们认为艺术教育应该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各个学科,各个角落。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应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于是他们提出了“人人都应该成为美的传播者”的口号,倡导每一位非艺术类教师掌握一项艺术技能。比如:平望中心小学要求每一位教师学会使用一种乐器,八坼中心小学则要求每一位班主任掌握一项美术教学的技能……这就使全体教师不仅在学科中渗透艺术教育,而且能指导本班的艺术教育活动:这也是吴江市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活动普及面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素质的教师培养了高素质的学生,近年来,吴江市的中小学生在全国各类艺术比赛中获一等奖的就有190多人次,获省级一等奖的有140多人次。有120多幅学生的绘画作品在全国刊物上发表,还有数十幅作品被日本、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收藏。
吴江市艺术教育现代化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如今,吴江人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正在描画21世纪吴江艺术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