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裁军:任重而道远

2000-03-24 08:56叶瑞泉
知识窗 2000年6期
关键词:核裁军战略武器美苏

叶瑞泉

2000年4月14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全体会议以288票赞成、131票反对和4票弃权的结果,批准了俄美《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标志着俄美核裁军僵局已被打破,两个核大国的核裁军进程重新启动。

核裁军:历史的选择

核武器作为一种战争手段,其巨大的潜在威慑力量成为一些大国竞相角逐的目标。继美国之后,前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相继研制成功了核武器。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展开了空前的核军备竞赛。至冷战结束时,美苏两国实际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分别为1.1万枚和1.3万枚,占世界总核弹数量的97%。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和国际安全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在这种形势下,美苏两国被迫对自己的核战略进行调整。首先,维持庞大的核武库需要支付巨额的国防开支。美苏两国经过近30年穷兵黩武式的争夺战略优势与核军备竞赛,使双方的核武库均呈现出超饱和状态,并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使各自的国力受到极大消耗。其次,美苏可以借削减核武器之机,限制其他无核国家发展核武器,维持自己的核垄断。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美苏两国都急于将自己从核军备竞赛的枷锁中摆脱出来。因此,走向核裁军是必然的趋势。

核裁军:艰辛的历程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就核军备控制问题曾进行过多次艰难的谈判。其间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垄断和反垄断时期。在前苏联未获得核武器之前,美国力图对原子能进行国际管制,防止前苏联获得原子武器,而前苏联则竭力打破美国对原子弹垄断的局面。第二时期为单独进行部分裁军谈判时期。美苏出于维持核垄断的需要,相互妥协,联手转向禁止核试验,预防核扩散。第三时期为限制和削减战略武器谈判时期。

然而,美俄两国核军备控制谈判的突破性进展是在冷战结束后出现的。1991年7月31日,美俄两国签署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该条约规定,美国将核弹头数量由原来的10563枚削减到8000~9000枚的水平,俄罗斯亦同意将自己拥有的10271枚核弹头作相应的削减。这样,双方实际部署的战略核弹头数量削减了26%。该条约于1994年正式生效。

1993年1月3日,美俄两国总统在莫斯科签署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条约规定,美俄双方只保留3000~3500枚核弹头。从削减的幅度来看,双方将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于2003年1月1日将各自拥有的核弹头再削减约2/3。后因种种原因,美俄双方于1997年9月再次签订协议,将条约的实施年限延长了5年,推迟至2007年12月31日。

美国国会已于1996年1月批准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但俄罗斯基于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和自身安全的考虑,一直未能对此条约开绿灯。该条约对俄罗斯来说,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大规模削减战略武器可使俄罗斯节省大笔资金;忧的是,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完全消除陆基多弹头导弹,在“三位一体”的核战略力量中,俄罗斯的优势是陆基多弹头洲际导弹,美国的优势则是潜射导弹和重型轰炸机,这样在与美国的核力量对比中,俄将处于不利地位。

俄美《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签署后不久,两国关系因北约东扩而骤然紧张,俄罗斯感到来自西方的威胁越来越大。俄罗斯反对派认为,在俄常规武器与美国无法抗衡的情况下,拥有核打击力量是保持俄美军事力量平衡、保护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唯一手段,此后爆发的科索沃战争及美国欲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做法,再次引起了俄罗斯的高度警惕,条约批准问题就此搁浅。

正当山穷水尽之时,去年年底,在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中,新杜马中的政治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俄共为首的反对派在议会中丧失了主导地位,持赞成或中间立场的“团结运动”、“祖国一全俄运动”、亚博卢集团及“右翼力量联盟”等新政治力量进入杜马,使条约的批准成为了可能。而新当选的普京总统所奉行的“务实”的政策,更加速了批准这一条约的进程。

核裁军:前景难测

尽管俄罗斯日前批准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但世界并不因此而享受太平。首先,美俄仍然保留了庞大的核武库。即使条约生效之后,3000~3500枚的核弹头仍可能将地球毁灭。因为条约并没有要求美俄两国放弃对其他中等核国家的核优势,况且两国也没有完全放弃打核大战的打算;其次,条约只涉及实际部署的核弹头,并没有严格的核武器销毁措施。因此,仍然存在潜在的可逆转性。尤其是在当前美俄之间缺乏高度互信的气氛下,美俄极有可能采取“削减部署,扩大储备”的方针;第三,条约的实施困难重重。就仅拿条约实施所需的巨额资金来说,就是一个不得不多加考虑的难题。目前,世界的核扩散仍在蔓延。一此无核国家出于自身的考虑,总在想方设法地谋求核武器,因而核扩散已成难以阻挡之势。1998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进行了5次核试验,并各自宣称拥有自己的核武器。而日本也已经具备研制生产原子弹的能力,一旦形势需要,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跨过核门槛。此外,以色列、阿根廷、巴西、南朝鲜、古巴、墨西哥和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具备了研制核武器的能力。

普京上台后,重申了俄罗斯的核政策,俄批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与俄美1972年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挂钩之后,如果美国不顾俄的强烈反对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那么俄将不再受该条约的限制,并且将使用核武器的限制大大放宽。在这种形势下,俄美核裁军的进程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前景难测。看来,要实现真正的核裁军,实现全球无核化,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核裁军战略武器美苏
美不续签俄美仅存军控条约?
俄与美国在削减战略武器方面协作前景不明
浅析公海核试验合法性争论的产生
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研究
浅谈美苏冷战的最终形成
本期导读
俄美将以空前规模缩减武器
美俄要在丹麦签核裁军协议
美俄第二轮谈判削减战略武器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