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执斌
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年编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编写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科书。2000年秋季,这套教科书的《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开始在十多个省、市使用。最近,教材的编写者接待了来访的省、市教研员和教师,并回答他们
有关新教材的提问。下面是有关新教材的问答纪要。
问:新教材在编纂思想上有什么重大变化?
答:这个问题提得好,问到了关键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在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智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在这里,《决定》使用的是“智育工作者”的字眼。“智育工作者”,它不仅指教师,还应当包括教材编写者。这一点对我们触动很深。我们是编教材的,过去我们总认为,教材是“死”的,编教材只要注意体系严谨、结构合理、叙述生动、论证充分、条理清楚、难易适当,让教师满意就行了,至于采用什么教学方式,获得怎样的教学效果,那将完全取决于教师。《决定》对智育工作者的要求,使我们认识到,旧教材观只考虑了“便教”,却忽视了“利学”,这个弊病是“教师中心论”在教材编纂上的反映。教材是教学的蓝图,对于培养人才来说,教材编得“利学”比“便教”更重要。既要“便教”,但更要“利学”,是我们这次编写和修订教材集中考虑的问题。这可以说是新教材在编纂思想上的重大变化。
问:编纂思想的这个重大变化,在新教材中突出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编纂思想的变化在新教材中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跟旧教材比较,新教材的课型增多了。旧教材课型单一,新教材增加了阅读课和活动课。阅读课有两节:第二章的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和第四章的第二节《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活动课有一节:学生讨论——“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第二,跟旧教材比较,在课文写法上,新教材有选择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比如《洋务运动》这节课,旧教材的最后写出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而新教材编者并没有去评价洋务运动,只是把洋务运动的起因、洋务派的主观愿望、办洋务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都通过典型事例涉及到了,最后在练习中提出“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问题,要求学生去思索、回答。
第三,跟旧教材比较,强化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这一点突出反映在练习题型多样化和设问方式灵活化上。旧教材的练习题型只有问答一种,而且设问方式都是开门见山,直来直去,所问的内容大多是书本上的死知识。例如《鸦片战争》一课问的是:“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类问答题属于检查性习题,回答它只要复述教材上相应的内容即可,从难度上也不容易区分层次。传统教材观把教材当成单纯传递知识的工具,因此,在制定教材体系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的逻辑顺序,注意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却忽视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思维训练顺序。旧教材练习简单化的弊病,还是这种传统教材观引发的。现代教材观不仅把教材当成传递知识的工具,而且把教材视为发展学生智能的工具。所以,新教材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新教材练习题型多样化,有选择题、问答题、材料解释题、讲图题、阅读与思考题等,从难度上容易区分层次。比如选择题就比较容易,大多是检查性的习题。材料解析题就相对较难,阅读与思考题更难一些。材料解析题和阅读与思考题都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的认知性习题,它们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任务。另外,新教材设问的方式和内容与旧教材也有很大差异。我们仍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新教材设计的问题是:“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新教材的设问方式拐了一个弯,扩充了课本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现在西方还有人歪曲鸦片战争的性质,为英国侵华罪行辩护,并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驱使下,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批驳西方学者歪曲鸦片战争性质的认识。这本身也是把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时事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旧教材偏重知识的传授,而使思维训练受到冷落;新教材注重思维训练,改变了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练习薄弱的旧面貌。
问:新教材会对历史课堂教学产生什么影响呢?
答:新教材是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编写出来的。它迫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从未编排过活动课课文。新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规定:“高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根据这个精神,我们设计、安排了一节活动课。活动课的形式是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课文分三部分:一是讨论题目;二是有关史料;三是参考论文。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去搜集有关史料和参考论文。上活动课,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信息,提炼思想,展开讨论,让学生手、脑、眼、口都动起来,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活动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新天地。还有,新教材安排的两节阅读课,教科书在《说明》中规定:“标有★号的课文,为阅读课。教师可以稍加指导,由学生自己阅读学习。”“指导”,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阅读”,规定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所采取的主要认知方式。这一规定至少在阅读课上废止了注入式、满堂灌的旧的教学方法。多少年来,在教育界可以说人人提倡启发式教学,呼吁废止注入式教学,然而成效甚微。现在新教材加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传统教学方法不改是没有出路的。新教材的试用,给立志改革的教师提供了一个机遇。如何通过阅读课教学教会学生自习方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学生学会了自习方法,受益终生。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张彭春曾经告诉学生:“学的方法,要注重自习。汝等将来离校至二十年后,当思汝受益最多之教员,恐非昔日为汝讲习最多者,而实为曾助汝自习方法之教员。”
问:新教材上面的插图都是历史照片,不再使用勾描的黑白线条图了,你们怎么考虑的?
答:这是新旧教材在形式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历史具有一维性,是不能逆转再现的。历史的活体在现实中已经消逝,后人无法直接感知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科学家发明了摄影。从此,人们可以将历史发展的某一瞬间的真相原形,永恒地锁定在照片上。照片所提供的信息比任何文字记载都清晰、准确、生动、细腻。照片是凝固的历史、形象的历史、传神的历史,可以供人们直接感受。我们很早就想在教材中使用历史照片,只是受印刷材料和印刷技术的限制,这个愿望现在才得以实现。新教材非常重视运用照片表述历史活动。在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有彩色历史照片18幅,黑白历史照片148幅。预计下册比上册照片还要多。
历史照片在新教材中占的分量相当大。如何运用历史照片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摆在每位历史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新教材在这方面进行了引导。例如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里,编者出了一道材料解析题:阅读彩图10“义和团长新镇北街坎字团防总局虎头牌”,请思考:有人说“这个虎头牌是1899年秋光绪帝赐给义和团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这道练习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从多种角度去寻求答案。他们可以从人物的角度思考——光绪帝在1898年戊戌政变以后被囚禁,不可能再参与什么政治活动,尽管虎头牌上有个朱红的“旨”字,但它说明不了是光绪帝所赐。也可以从时间的角度去思考——1899年秋,朱红灯率领义和团在平原起义时,清政府是实行武力镇压政策的。1900年春夏,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清政府感到“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虎头牌上也明确记载“皇恩嘉义,召入神京”。所以,在1900年春夏之前,绝不会发生光绪帝赐义和团虎头牌的事情。还可以从地域的角度去思考——1899年秋,义和团的活动范围尚在山东省境内,那时属于直隶省的长新镇还没有义和团。所以,1899年秋光绪帝赐给义和团长新镇北街坎字团防总局虎头牌的说法不能成立。这种练习题,思维力度大、路数多,给学生展示创新思维提供了机会,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编者出这样的习题,就是告诉教师:历史照片是形象的教材,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它也在考查测量范围之内。如何使用历史照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通过广大历史教师去积累经验。新教材中大量的历史照片为教师们提供了一试身手、大展宏图的条件。我们希望广大历史教
师在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功。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责任编辑:彭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