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总有收获时

2000-02-16 12:39周锦尉
新闻记者 2000年11期
关键词:新闻界邓小平理论知名度

周锦尉

金色九月,北京传来消息,我有幸获得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韬奋奖。朋友们纷纷来电来信表示祝贺,一位知心好友说,“你进入了收获季节”。对此,我有点感慨。因种种原因,报纸理论宣传,在不少人眼中,有的以为是种“时说”,有的以为较为“清苦”,并不看好。但我对自己的事业却充满信心,相信:耕耘总有收获时。

读中学时,我的业余时间和假期多半在泳池里穿梭。少年游泳运动员的经历磨练我以“近乎上刑罚”的苦练去争第一的品格。体育竞技比赛的氛围是“亚军就意味一种失败”。拼搏中我曾多次站到上海市中学以至大学的冠军领奖台。这种以拼搏争先的品格影响了我以后的生活。

进入文汇报,我深感它是自己职业理想实现的好地方。设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时,我将视线对准新闻界第一流的记者编辑。事业的佼佼者大约有这几种人士:既是记者又是有名望的报告文学作家;既是编辑又是有知名度的理论家;报社“老总”或走上政界的政治家。联系我的实际,第二类应该是自己的事业境界。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耕耘园地选准了,要种出好的谷物,还要走好每个“跬步”,依靠每一次精心的浇灌。新闻工作的任务新鲜又很“日常”。善于从每个任务中选择角度、深入采访、谋篇布局、提炼观点、用好语言,而且是几十年不变,是成功的要义。二十年前,我曾是驻京记者。第一次人物采访,我就选择当时理论界最有知名度之一的于光远,设计了三个采访方案,拟定十五个提问的采访提纲。每个环节不疏忽,一炮成功。今年我参与采写的反映“浦东精神”的通讯获得广泛好评。说实话,这篇文章标题中的“追求卓越”也隐含自己对事业的态度和自勉。

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各种机会多了,诱惑也多了。这些年来,报社内外我的同行一个个有了新的“自我设计”,有的还过得十分“滋润”。而遇到老朋友欢聚,当听到我还“原地不动”,则露出惊异的眼神。“你为什么还在理论部?”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多次。其实也挺简单的:人各有志。我钟情于此,十分投入,基于这样三点:一是改革开放年月,我们恰逢经济起飞,万业振兴,邓小平理论作为时代成果显示了它的魅力,带来全新的理念,拓展了理论工作的新天地。宣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我感觉有价值,有意义;二是二十余年来,我为耕耘这块园地投入了我的全部精力,复旦、华师大、中央党校、市委党校的寒窗攻读,已形成了我的知识结构和独特思考方式;三是在单位里、社会上,人们需要我的工作,我有使劲之处。

运笔至此,我想,事业收获不仅在获奖。当一个人耕耘后已积累了相当的知识和经验后,以新的投入,出新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收获。黄澄澄的谷物随风摇曳在田里,收割、脱粒、进库,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辛劳”两字。为此,我还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作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
新闻界邓小平理论知名度
新闻界“重走长征路”的记忆实践与文化权威建构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试论新闻媒体在数据时代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小众产品企业利用微博打造知名度的模式探析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桐梓方竹笋人文因素浅析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阅读理解练习
2007年中国管理软件评选-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