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小平
我父亲臧克家是位著名的老作家。他年轻时就体弱多病,60年代初,到机关开会,上二楼还需乘电梯。没想到,他近几年多次战胜严重疾病,奇迹般逐渐恢复健康,居然能活到今天,已年届95岁。
父亲一向重视锻炼,散步是他几十年来风雨无阻、坚持不懈的老习惯。他每天数次,雷打不动,坚持散步。这种散步锻炼的方式,不仅是他走出自家院落接触广大群众的绝佳途径,更是他增强体质,战胜疾患,健康长寿的重要保证。他在散文《博士之家》中,生动地描绘了晨练时的情景:“大清早,长巷空空,柏油马路,还在舒坦地做梦。我独个儿,呼吸着鲜美的空气,如饮醇醪。高伸长臂,东向散步,大红太阳,满面笑容,彼此问好;倒回头来,低吟朗诵,自我欣赏。这时间,200米之内,竟成为我一个人的天下。”在如此充满诗意的意境和氛围中散步,他的身心得到了陶冶和锻炼。
父亲散步有两个特点:一为恒心,二为决心。恒心者,是他从年轻时起,这种习惯数十年不变。这里还有个“家庭小典故”呢:1941年,父亲为了在中原地区开展进步文化工作,来到河南叶县寺庄,在一家出版社挂了个副社长的名义,一边继续创作长诗《范筑先》,一边筹备创建进步文学刊物《大地文丛》。这时,我尚未婚嫁的母亲,也在这个出版社工作。于是,每天傍晚彩霞满天的时候,父亲便约母亲在寺庄外的小河边散步。在这每天必不可少的散步中交流与了解,是促成他们最终结合的一个重要因素。父亲在散步中克服困难的决心,更是令人钦佩。他认为,天气恶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提倡“风浴”“雨浴”和“雪浴”,因此,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都坚持散步从不改变。在我们所住的这条胡同中,身为著名作家的父亲,每天四次定时散步的身影,已成为一道令人称道的不变的风景。这些年来,有无数次,我在雨天或雪天,看见父亲打着那把淡蓝色的半旧雨伞,小心翼翼而又从容不迫地往返散步,心中感动之情,真是难以描绘。我女儿上小学时也曾写过一篇颇受老师赞赏的作文,讲的就是她在大雪天劝外公不要外出散步,而外公仍然坚持散步,她反被外公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父亲即使在重病中,只要身体情况许可,也要让家人扶着他在病房走廊里走上一两圈,并逐渐加大运动量,以增强体质。正是这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严格锻炼,为父亲这位热爱生活的老人,赢得了,“多看看今胜于昔,后胜于今”的大好岁月与时光。
耳濡目染之下,我们全家都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妹妹患高血压,就到环境幽静的公园打太极拳,于轻柔、飘逸的运动中寻求健康:我患有颈椎、腰椎病,严重时,几个月僵卧床上连头都无法动弹,于是,父亲的健身法成了我的治病良方,我进行适合自身状况的锻炼,终于站了起来,生活已能基本自理,并不时有小文见诸报端。
(编辑杨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