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石泉
日本在战后是怎样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我是带着这个问题去观察日本的。
名古屋街头,95%的广告都是日本自己的企业,看见最多的外国广告也许就是可口可乐了。这与中国的大城市恰恰相反,中国到处可见洋人的广告,中国的产品不写上几个洋字好像就低人一等,"进口"成了优质、先进的代名词,这与日本反差太大了。什么东西日本都能生产,特别是工业品,没有洋货立足的地方,说明日本已经掌握了绝大多数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
日本街头到处都是汽车,路边不时还放有自行车,但上班时间路上却很少行人,一条街道放眼望去行人寥寥可数;到超市去,几乎99%的购物者都是妇女。据说男人大白天进超市会被视为游手好闲的羞耻事情。且不说日本现在有多少人失业,但上班时间能组织到没有闲人的程度,不得不令人佩服。
我们参观了丰田汽车厂名古屋总部,展厅的视听设施给人以现代化的形象。对于自动化的无人车间和机械手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自动化是一门专业,这些设备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回来为我所用;令我惊讶不已的是,在生产线上尚不能自动化部分的工人,这些工人在生产线上就是100%有生命的机器,其劳动强度之大,精神状态之紧张,我在中国实不多见。我问接待人员,如果这些工人要上厕所怎么办,回答是:"由他的上司顶替!"这是一句多么掷地有声的语言。这说明日本的用人机制,上级一定要懂得下属人员的工作,而且能够顶替下属的工作。如果中国能这样办事,那么某人不在就不能办事的官腔就会少得多了。
到过日本的人都会感慨一番日本所用的木筷子。不论高级宴会还是普通餐馆,都一律使用由中国制造的木筷子。日本森林的覆盖率比中国大得多,但却保护不用,而从中国进口,这是何等的远虑!
日本有1.2亿人口,同中国四川省差不多,面积却只有四川省的2/3;日本岛是个资源贫乏的地方,而四川则是天府之国。是什么原因使外部条件优越的变成落后,而外部环境恶劣的日本却崛起,我看要从两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内部找原因。匆匆几天的访问,一孔之见,我已经感到日本民族有一种自强的精神。
这种自强精神的内涵我认为是:
一、深知自己民族的短处,变不足为动力
日本地域小,人口多,无资源,二战是战败国,战后被美国控制,这些都制约日本发展。他们深知自己的短处,进行"危机教育",忍辱负重,励精图治。
二、努力学习自己原来不懂的东西
日本的向外侵略也给自己的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战后的日本也是很苦的,典型为"阿信的故事"、"铃木精神"等等,这是一种奋斗精神。日本人的情报工作是世界有名的,获取别人所知,消化后加以发展,这是日本民族很大的优点。我们国家还很穷,讲排场、摆阔气,什么酒文化、烟文化、化妆品充斥电视,贪污腐败之风屡禁不止。如果再无危机感那便是很大的危机了。
三、自强在日本是一种深入肌肤的国民意识
在日本几乎看不到简单的口号式的宣传,而是一代一代人言传身教,我以为他们是以牺牲个性为代价的。有一位在日本工作多年的中国人告诉我,日本人根本瞧不起中国人。他说"日本人就个体而言并不聪明,十个人中有九个是笨蛋,但有一个聪明人,其他人就跟着干,结果就把事办成了;而中国人聪明,十个人中有九个聪明人,九种见解,只有一个笨蛋也不知跟谁干才好,结果什么事都办不成了"。我认为这段比喻是颇为深刻的。经常说中国人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成了一条虫,总喜欢窝里斗。什么时候我们有了这种劣品行?
四、自强是有很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的,弄得不好会变成损人的民族利己主义
日本发动过侵略战争,现在又想否定历史搞军国主义复活。"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的确是一句经典的商业宣传口号,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听起来内心就很不是滋味,联想中国哪一个家庭没有日本货?有人比喻为侵华战争在继续,这并非危言耸听。
落后并不可怕,不知道落后,不敢清除落后才是真的可怕。□(原载《华侨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