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王五

1999-05-28 06:54耿春元
章回小说 1999年6期

耿春元

王全,山东广饶人,洪武八年进士及第,洪武九年补了掖县知县缺。这是王全一生中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就是这个时候,王全衣锦还乡,大宴九族。

这一天,在喜庆的鞭炮声中,王全九族之内亲属,手持大红请柬,纷纷赴宴去了,惟独王五在家左等右等,不见王全家人来请。王五与王全不但未出五脏,论辈分王全该叫他大伯的,王五自然非常纳闷儿。

日头已近中午。小镇柳絮飞扬,日光明媚,猜拳行令的喧笑声已经阵阵传来,王五心中更加不是滋味儿。是王全一时疏忽,还是另有原因?王五想来想去,便想起五年前的一件事来。

一天早晨,一个瘦骨嶙峋的乞儿来到王全家门前乞讨,大娘大伯地叫了许久,不见人应。却见天井供桌上有馍馍,便悄悄拿了一个,回身逃去。不巧被正在上房读书的王全发现了。乞儿发觉身后有人追来,便一边逃跑,一边啃那馍馍,当乞儿被王全追上时,那馍馍也就吞下肚去。这事本来应该罢了,况且王全家又是富户。想不到王全扭住乞儿便打,下手之狠,令人心寒。王五看到后,马上前去制止说:“一个孩子,饿极了,放他去吧,不要打了。”

王全竟然不予理会,仍往死里打。王五怕这孩子被打坏了,喊道:“怎么还不住手?不就是一个馍馍嘛!”

想不到这话却把王全惹恼了,王全怒视王五道:“一个馍馍,你家有吗?”

王五家很穷,一年到头的确吃不上一个馍馍的。王全这话也太过分了,使王五许久没有捯上气来。

王五是他的长辈呀!

王五就是依仗是长辈,一气之下才说出下面那些话的:

“你成天读书读书,我看白读了!你就是中了进士,当了县大老爷,在我眼里也不值一个馍馍!”

如今王全真地中了进士,而且当了县大老爷……王五心想,这宴请一事,不会有别的原因了。不觉暗自“嘿”地笑了一声。

他笑王全竟是这么一副小肚鸡肠!你王全那书还真地白读了——中了进士也枉然,当了县大老爷也枉然!

王五这么一想,又“嘿”地笑了一声。

他笑,王全为了自家一个馍馍,竟然连一个可怜的小叫花都不可怜,你这样的官还能造福一方百姓吗?

原来那不过是气头上的一句话,现在他竟认定王全今后不贪赃也得枉法!其实他是多么盼望家族中出个人物呀,可是这个人物,他认定不会有好结果的——王五也曾读过“四书五经”,一些道理他懂。

王五虽穷,但一向活得耿直,活得有志气。也罢!你是权贵之人,我是平民百姓一个,你不认我,我还不认你哩!王五如此想过之后,毅然写了一纸文书,趁族人欢饮之际,递到了王全手上。

王全接过一看,竟是“王五非王全族人”七个大字!

王五是要王全签字的。

以往,王全从没正眼瞧过这位贫穷落拓的大伯的,如今又正值盛年,又在盛名之下,怎能容得王五在众人面前如此张狂?王全冷冷一笑,当即命人拿来笔墨,挥笔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看看还不过意,竟又命人取来县衙大印,盖了上去……

曾经有位长者规劝王五不要胡闹,并恳求王全收回成命,结果双方态度都固执……王五是在众人的嘲笑声中,傲然离去的。

王五没有想到,族人们也没有想到,王全这一签名、一盖印,却救了王五一家性命!

是两年以后的洪武十一年,这时国家虽然统一,战乱已经消除,开国皇帝朱元璋却坐卧不安起来。因为他发现建国才十来年,全国上下竟然到了无官不贪而且盗贼遍地的地步!当大臣们纷纷献策整治盗贼的时候,朱元璋火了——没有贪官哪来的盗贼?况且,盗贼难动我江山,贪官却会毁我社稷的,贪官恶于盗贼!就在这年春天,朱元璋亲自编定明《大诰》,《大诰》以惩治贪官污吏为重,并且规定了种种酷刑。例如:贪污白银六十两以上者,处以枭首示众,剥皮装草,并将装草的人皮袋立于公堂两侧,以儆后人;贪银三百两以上者,诛灭九族……

朱元璋下手还真狠!

正是这年秋天,王全东窗事发,仅两年光景,贪银三百有余,按《大诰》律法,当灭九族!

王全撞在朱元璋的刀口上了。

这事广饶县志有记载,不过极简单:

“明洪武十一年诛王全族人百二十口,惟奇人王五一家幸免。”

这“奇人王五一家幸免”,自然与那“王五非王全族人”一纸文书有关了。

说王五“奇人”,看来还有许多有关王五的奇闻轶事,大约因年代久远,今天有据可考的,可惜只此一件了。

章回小说1999年6期

章回小说的其它文章
她学不了忍功
森森黑道
雨夜遗恨事
藏尿
爱你到永远
一次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