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风流牡丹亭

1999-03-24 06:38季晓燕
知识窗 1999年5期
关键词:柳梦梅南安后花园

季晓燕

车过赣州、南康,平坦宽畅的105国道上蓦然出现了一座轩壮的牌坊,这就是位于赣地边陲的大余县的北大门。牌坊底座是墩实的青色麻石,顶上覆盖着双层玻璃瓦飞檐。牌坊两面各有一幅雅俗兼备的楹联,朝向南康县的一面书有苏东坡途经大余写下的诗句:“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横联是“世界钨都、中国瑞香之乡欢迎您”;朝向大余县的一面,左右书:“南安板鸭誉全球,梅国瑞香甲天下”,横联是:“大余的明天会更好”。最具文化品位的是顶层的横额,两面都写着“牡丹亭故乡”,让人一下子想起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名剧《牡丹亭》。

明代戏剧艺术巨匠汤显祖的《牡丹亭》蜚声海内外,但剧中的牡丹亭源出于江西的大余却鲜为人知。这其中还有一段掌故:相传汤显祖因上书被贬岭南,两年后移官浙江遂昌,他曾两次途经大庾(今大余)。他在大庾听到了民间广为流传的南安府后花园故事,曾多次到实地赏玩踏勘。

汤显祖日后辞官归里创作出彪炳史册的“临川四梦”,其中第一部便是这篇传世名著《牡丹亭》。《牡丹亭》是一个人鬼情未了的爱情故事,剧情大意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在梦中与风流书生柳梦梅相会,两人幽期密约,云雨欢幸。自此后,杜丽娘为相思所苦,阖然辞世。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赴试,经过埋葬杜丽娘的地方,杜丽娘的鬼魂与柳梦梅相会,并得再生,两人遂结为一对美满夫妻。

传说中的牡丹亭建于南安府后花园,为府衙“花园十景”之最,至于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以及汤翁震响剧坛的名作,使牡丹亭成为了一处极具品位的文化景观。明清之际,当地对牡丹亭进行了多次维修,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至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的三十多年间,就修葺达6次之多。1931年,牡丹亭毁于战火,汤翁笔下如梦如画的牡丹亭荡然无存。

然而,岁月的流逝,并没有磨去后人对牡丹亭无尽的追寻。新中国成立后,田汉、郑君里等许多知名人士亲临大余,题诗撰联,凭吊遗存在人们心中的牡丹亭。

1996年,大余县政府在林木繁郁的东山山麓,章江之滨,建起了一座集名胜古迹、风俗传奇于一地的牡丹亭文化公园。牡丹亭高高耸立在文化公园中心,亭为八角形,双层檐,上层设亚字形花格窗棂,底层内外各立八柱,亭盖镶有葫芦瓶顶。牡丹亭精美的建筑与园内的芍药栏、绿荫亭、舒啸阁、焦龙亭、梳妆台、丽娘冢、玉池、梅花观、玉池精舍等相映成趣,再现了汤翁《牡丹亭》中南安府后花园“画廊金粉”、“姹紫嫣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诗情画意。

游客们行走在绿荫蔽天的牡丹亭公园,可以寻访到许多昔日的遗闻轶事,领略到今日的地域文化。后世笔记中记下了不少闺中女子为此伤心到死的悲情故事,如娄江俞二娘是一位聪慧的女子,她读《牡丹亭》如醉如痴,并以蝇头小楷细细批注,她深为杜丽娘的不幸而感伤,17岁便惋愤而终。汤显祖从友人口中得知此事,曾写下诗作《哭娄江女子二首》,表达了对殉情者的无限同情与哀痛。清初昆曲名演员商小玲在演出“寻梦”一折戏时,因联想起自己的失意痛苦,竟一头栽倒在舞台,气绝身亡。最令人赞叹的是清代刊出的“吴吴山三妇合评本”。吴吴山是康熙年间的一位名人,他先后娶了三位妻子陈氏、谈氏、钱氏,三位妇人对《牡丹亭》都爱不释手,常于书侧加以评点,最后形成了一部“三妇合评本”。

总之,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后,在民间“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特别是在深受封建礼教压迫的广大妇女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杜丽娘大胆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对封建礼教是有力的击搏。剧中深刻的内涵、奇幻的意境、精美的唱词,使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不朽名篇。时至今日,曲因景传,景因曲扬,牡丹亭公园使多少南来北往的行人流连驻足。风流百代牡丹亭,让人们审视人生的悲情,又让人们歆享人生的欢喜。

(责任编辑/程景)

猜你喜欢
柳梦梅南安后花园
《惊梦》的情与爱
后花园小坐
聚焦核心素养 改革教学方式——南安国光中学提升办学质量的实践探索
小猴子的后花园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三步曲”
巨人后花园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孤鸿自舞自沉醉
九尺观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