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甬
1998年3月31日 信息产业部挂牌
不到3个月后,开始进行分解中国电信方案的讨论和设计
作为世界上潜力最大的电信市场,中国电信业的改革方案甫一问世,立即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记者历时数月追踪采访获悉,电信改革方案从酝酿到拍板,曾经历几方汇集意见、上下推敲方案的过程。以此为议题的总理办公会至少召开过4次。第一次时间不详,第二次为1998年11月初,其余两次都是在今年春节前夕。
应当说,信息产业部挂牌,标志着此轮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以后故事诚然曲折,但也不像外界传说的那么扑朔迷离。信息产业部的主角地位一直未变,在第一、第二、第四次总理办公会上都是主汇报方。第四次会召开正值农历腊月廿九,国务院终于敲定了“中国电信”的重组方案。有心人很容易发现,从框架上,这个方案与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此前10天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完全一致。
据悉,信息产业部在成立之初,主要着眼于政企分开和“中国电信”的公司化改造。后来根据决策层的要求,从1998年6月起着手进行重组电信行业、切开“中国电信”的方案设计。
信息产业部一开始就选择了对“中国电信”按业务“竖切”而非按地域横切的思路。该部有关专家曾根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专程去美国进行考察。美国1984年分解独家垄断的AT&T,采取了“横竖结合、横切为主”的方法。但专家们分析后认为,信息高速公路要求全程全网,美国式的分解法并不适用于今天。考察的结果维持了原来的判断,于是信息产业部正式提交“竖切”方案。
在信息产业部内部,“竖切”方案也一直居于主流地位。这一思路主要由政策法规司司长刘彩正式提出,所以亦被一些人称为“刘彩方案”。其他方案包括了按地域“横切”以及“交叉切”等几类。前者譬如“南北中国方案”,即以长江为界分成两个公司;后者譬如“奇偶方案”,即按电话号码尾数之奇偶,将业务分成两大公司。
信息产业部在方案设计上借助了投资银行界的“外脑”。据透露,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提交的电信行业重组报告与“刘彩方案”血缘甚近。中金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并担当过1997年10月中国电信(香港)上市的财务顾问。该公司的电信小组从1996年起系统追踪研究世界电信业的发展趋势,从1997年开始电信业重组的研究,1998年5月形成中国电信业重组的报告。
该报告给出了“中国电信”重组的5种方案,并对其中的两种作出了最高的评价。这两种方案均将“中国电信”按专业“竖切”,其区别只是在各专业公司之上,或建立统一控股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或直接隶属于信息产业部。
种种消息表明,在1998年11月3日的总理办公会上,“切开”这一做法普遍得到了认同,但如何切和第一步切出多少却意见不一。信息产业部提出了“剥离寻呼公司”的想法,但对于剥离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移动电话公司,却未能痛下决心。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部分与会者提出“剥离移动电话”等进一步的主张。信息产业部被要求重新制订方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也受命在会后广泛听取意见,另行提出改革方案。
会后,信息产业部加强了与学界的沟通。1998年11月18日,经刘彩提议、《财经》杂志组织,包括刘在内的政策法规司官员与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汪丁丁、张维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小洪及中金公司的高级经理们坐在了一起,交换意见。
1998年11月9日 中咨公司 大范围电信改革意见听取会
所有拥有专网的部门——广电、铁道、电力、总参通讯兵部——以及中国联通均派代表参加线
颇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中咨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当时中央“决策与咨询分离”精神的产物。该公司原属于国家计委,后归口国务院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主要承担计委、经贸委和国务院委托的咨询任务;此次参与电信改革方案的设计,为国务院直接委托。公司董事长屠由瑞是当年联通公司的筹建者之一,曾经出任过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
据了解,中咨公司曾就电信改革召开过一次大范围的意见听取会,去年11月9日召开的是第二次。当时天降着绵绵细雨,位于北京车公庄西路的中咨大厦汇聚了几乎所有拥有专网的部门的代表——广电、铁道、电力、总参通讯兵部,此外还有中国联通。受邀的专家包括通信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简水生和经济学家周其仁。此前周其仁针对学者王小强与方宏一之间的论争,在《财经》杂志连续发表题为“三网聚合数网竞争”的文章,在社会上影响甚大。
中咨公司最后形成的方案未知其详,据说其中有“中国电信”长话与市话分离等内容,但这种看法正与信息产业部意见相左——后者以“普遍服务义务继续需要长话补贴”和“保持网络的完整性”为两大理由,一直主张“中国电信”在分解成固话公司后,在一定时间内不让长话、市话分家。
1998年底,中咨公司一贯强调的“加强联通”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原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杨贤足出任联通新的董事长。同往北京恒基中心联通办公楼的还有一批专业通信人才。而人才匮乏一直被认为是联通的隐痛。
1999年1月8日 体改办电信圆桌会议
体改办、信息产业部、中国联通、广电总局、国家经贸委、美林集团、中金公司派员参加,论争三方学者面对面
今年1月8日下午,一个级别很高的电信圆桌讨论会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举行。会议没有邀请记者参加。
记者从部分与会者处获悉,讨论会由体改办副主任李剑阁和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周德强主持,从下午2点一直进行到6点。
与会的20人中包括了信息产业部、中国联通公司、广电总局的代表,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的官员,美国美林集团、中金公司的投资银行家,以及周其仁、张平两位学者。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张平博士作为王小强的代表出席,而广电总局的代表正是方宏一。
以主张“彻底的竞争”而闻名的周其仁在会上明确提出“以开放促竞争”,张平也建议广东对香港开放试点。方宏一则倡议筹组“中国数据网络特区”。
经贸委官员作了关于加强监管的发言。这一发言据说受到了与会者包括主持人的重视,因为在一段时间内,电信改革方案不可避免将保有垄断色彩,监管或将成为第一位的问题。
此前,1月7日至8日上午,体改办与美林集团联合举办了“当前国际电信业重组方案及发展情况研讨会”。
春节刚一过,上班的人们陆陆续续地听到了“尘埃落定”的电信改革方案。
若单单从“引入竞争”这一呼吁出发,它自然是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的。但是对它的评价,又确实不可脱离电信业的对外开放安排。在引入竞争之外,这次改革一直有着另一重政策目标,那就是保持中国电信业的国际竞争力。如果现方案的背后是一张对外开放的时间表,它的得分当会更高。在今年3月15日朱杌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这一点似乎得到了证实。
信息产业部之外方方面面的努力,还结出了另外一个大果实,那就是“宽带IP网示范工程”。这很可能成为下一代的通信基础网。如果运行成功,电信改革最核心、也是阻力最大的基础网络的竞争就会成为现实,成为利用技术革命的契机和实现体制改革目标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