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仲龙
我有两位病人,一胖一瘦,两个人得的都是糖尿病。
我对他俩说,“你们的病虽然一样,几年治下来了,一个病情比较稳定,另一位却越治越重。我想写一篇文章,说说你俩的事,以警示后人。”
把他们的病和他们的事写进文章里,两个人都说没意见。可是有一条,两人希望不要把他们的真名实姓写进去。人得了病:不愿意张扬,既然两个人都让我笔下留情。于是。就“姑隐其名”吧。
咱们把胖子叫做张三。瘦子呢,就管他叫李四。
说来也凑巧,张三和李四是同庚,同属牛,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今年双双48岁。张三是特级厨师,在一家星级饭店里主厨中餐;李四是中学老师,教初中的语文课。
张三从小就是胖子,平常饭量也比一般人大,又特别喜欢吃荤腥油腻,隔三岔五,还要和朋友们喝上两盅。当大厨的,离不开茶水。每天一上班,张三就用大茶缸子沏上一大杯酽酽的乌龙茶,放在案子旁边,一边干活,一边不时地呷上一口。快到中午的时候,手里的活计也基本上干完了,张三端上他的大茶缸子。往饭店后院一棵老槐树的树荫下一坐,“吱”“吱”地一口接一口,细细地品上了茶的味道。
前五六年,张三发现自己每天的茶水越喝越多。过去,一天喝上三两大缸子水,也就差不多了,后来呢,一上午至少要喝5磅的暖瓶一暖瓶开水。不久,5磅的不行了。又换成了8磅的大暖瓶,喝完了仍然不解渴,还想再喝。尿也特别多,一会儿去一趟卫生间。同班上的老耿大爷年轻的时候,就得了糖尿病。他看见张三能喝、能尿,就对他说:“你该不是得了糖尿病吧?”说得张三心里有些害怕,第二天就去了医院,找他认识的姜大夫。姜大夫给他开了一张查尿的化验单,一查,尿糖4个加号。姜大夫说他确实是得了糖尿病。让他第二天早上不要吃早饭,空着肚子来医院抽血,说是要化验血糖。
笔无两管,话分两头。再听我说说李四。
李四在学校里当老师,日子一向过得清苦。这五六年来,学校老师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所以李四的腰包里也鼓了起来。钱多了,自然先改善改善生活,顿顿也是大鱼大肉,没有两年,原来的瘦老李,胖得连小肚子都挺出来了。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底下的事都是乐极生悲。那年秋天,有一次洗澡,李四从镜子里照看,突然发现,自己这二年小肚子上多赚出来的那几斤肉,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偷偷地丢了。李四一想:“不对呀,最近饭量大增,一顿饭能吃五六两(250~300克)米,菜也要吃下一大盘,可是为什么越来越瘦呢?”他越想越觉得有问题,回想最近,下班以后总觉得特别累,一进家门,把衣服一脱,就偎在沙发上,再也不想动弹了。
第二天,李四一上班,不进办公室,先到校医室找王校医聊聊,顺便打听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王医生一听,立马就说:“李老师,你除了能吃以外,是不是还能喝呢?”李四笑笑,说道:“王医生,你是知道的,我从来不会喝酒。起小就滴酒不能沾,沾一小口,脸就红,头也发晕。所以喝不得酒。”王大夫说,“不是说喝酒,是说你最近是不是喝的水比平日里多?”李四转转眼睛一琢磨,不错,这两三个月来,自己经常口渴,时不时地想喝水。45分钟课一下,转身回到办公室,抱起茶杯,“咕咚”“咕咚”先灌上一记,然后才能干其他事情。李四如实对王校医说了。王医生又接着问道:“尿多不多呢?”“多哇!”李四连忙答道,“说尿就尿。一会儿工夫也等不得,刚上完厕所,用不了一个钟点,又得去一趟,说来真不好意思。”王校医让李四站在体重秤上称一称体重,一称。只剩下不足50千克了。两个月前学校组织体检,李四清清楚楚地记得,自己的体重是60千克。李四伤心地摸了摸自己的肋巴骨,一根一根的,自嘲道:“快当上‘排骨队的队长了。”说得王校医也笑了。星期五,李四在学校里没有课,王校医陪着他一同到合同医院检查病。大夫一问病情,先验尿,后抽血,几天以后就通知李老师,得的是-型糖尿病”无疑。
咱们再回过头来说说张三。那一天,姜大夫让他第二天早晨不要吃饭,到医院抽一下血,查查血糖。可是张三却没有去,害得姜大夫等了他半天。原来,张三这个人。别看个子长得五大三粗,平常说话办事,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一条汉子。就是有一样毛病,一见血就犯晕。一听姜大夫让他抽血,心里先害怕起来了。可是当着姜大夫的面,又不好意思拒绝,第二天就假装忘记了,一大早就又上班去了。
姜大夫等到10点多,也不见张三的影子,于是赶紧给张三往单位打电话。一问,张三根本就没去医院。从后厨把张三找来听电话,姜大夫挺生气,说张三。你四十好几的人了,怎么这么不懂事?“得了糖尿病,可不像伤风感冒。得了感冒,甭吃药,也不用打针,挺一挺就过去了。糖尿病不治,不定哪一天会要你的命!”姜大夫在电话里嗓门挺大。张三一听,知道人家动了肝火,只好陪着笑,说,这两天有国外的几个旅游团,吃饭的人多,大厨后面特别忙等等……还向姜大夫保证:明天7点钟就到医院,排队准保排第一号。
张三和李四又是同一天被确诊为糖尿病,一同到我们这个内分泌科治病。
我对他俩说,“这糖尿病是内分泌病,也是代谢性疾病。得了这个病,吃得多,喝得多,尿得也多,人却一天比一天瘦。”我说的前两句话,李四能听懂,张三没听懂。好在后面几句,两人都能听懂。张三心急,问我:“这病厉害不厉害,要紧不要紧?”我说,这病得上了,后半辈子就算和你们就伴了。病虽然治不好了,但是能控制。要紧的是,一定要和我配合,把血糖降下来,降到和正常人一样。如果能把血糖控制好。就不会出现合并症,或者合并症出现得比较晚。要不然,有了合并症,不但人跟着遭罪,弄得不好,性命也难保。
我给他俩解释了一番,虽然尽量说得通俗,也不知道他们听懂没听懂。反正宗旨就是一句话,让他们配合治疗。具体办法有3条:坚持按时服药。自觉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李四回家以后,心事重重,愁得几天睡不好觉。老婆问他,是什么事这么犯愁?李四如实以告。李四说,医生让他天天坚持吃药,一天顶多让吃250~300克饭,还让每天自己化验一下尿,看看尿里头的糖多不多,一个月去医院抽一回血,验验血里头的糖有多少……
李四的老婆是学校家属里面有名的“爱夫模范”,一向关心老李的身体,成天服侍照顾得周周到到。听了李四这么一说,打趣地说,“你这个人呀,心眼真比针鼻儿还小。这么点事,就把你愁成这样子?还亏你是个男子汉。”老婆说,从今以后,由她负责,每天监督李四按时服药,一日三餐由她给李四准备,食谱由她安排。李四说,尿每天由他自己化验,不劳夫人大驾。老婆说:“李四,你呀,天生穷命。受了半辈子穷,好不容易吃上两天饱饭,今后又得天天忍饥挨饿。”李四笑笑,他知道老婆爱开个玩笑。
且不说李四夫妻两人,夫唱妇随也好,妇唱夫随也好,反正听医生的话,把治疗李四的糖尿病,作为家
里的头等大事来抓。真是几年如一日,果然李四的病情很稳定,病了四五年,也没有合并其他疾病。要说张三,情况就不同了。那天,张三从医院回来,把看病的事对太太一说,太太把嘴一撇,说道:“瞧你这副长相,哪像有病的样子?别听大夫吓唬人,他们把病说得蝎虎一点,好让你们天天去他们那儿看病,赚病人的钱。”
张三在外面横,在家里是“气管炎”,夫人的话比“圣旨”还厉害。一听老婆这般解释,他仔细琢磨也有道理,医院不就是盼着病人越多越好吗?再说自己,能吃能喝能走能撂,干起活来,一扇猪肉有百十来斤,往肩膀上一扔,扛上就走。得这点小小不言的毛病能算得了什么。再说医生每天不让吃饱饭,就凭这一条。张三就受不了这份罪。“能让撑死,也别让饿死。”张三自己对自己说。
这几年里,张三隔上三两个月,也来医院取上点药。有时候想起来,就吃两片。如果记不起来,三天五天也不吃一片。
两年以前,张三觉得自己眼睛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心想,才四十来岁,还不至于老花眼吧。后来,两只眼前像长了一层蒙。到医院的眼科一检查,大夫说是“白内障”,还说是糖尿病引起的。又过了不久,张三觉得胳膊和大腿发麻,火烧火燎地难受,有时候又像蚂蚁在身上爬来爬去,钻心地刺痒。到神经科检查。医生说得的是周围神经炎,也是糖尿病闹腾的,让他回来先治糖尿病。没有多久,张三的两条大腿疼得走不了路,特别到了晚上,腿疼得睡不着觉,他自己说,疼得他连死的心都有。这还不止,上个月,脚指头烂了,烂得肉都露出来了,上什么药也不封口,后来,伤口索性发了黑。到医院检查,大夫说是坏死,非得把脚指头切掉不可。
张三这才发觉自己祸不单行。赶紧找我。我说,我也没有办法。让他去心血管内科请主任会会诊,看看心血管有什么合并症没有。张三这一回倒是挺听话,连忙去内科挂号。会诊结果说,他还有冠心病,病也不轻。张三的老婆陪他一起来的,一听老公浑身上下没有没毛病的地方,心里也后悔起来。她使劲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哭着喊着骂自己糊涂。这时的张三,早就不是当年的胖样儿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
才四五年的时间,张三就把自己耽误了。李四还和前几年差不多,人还是精瘦精瘦的。每天照样锻炼身体,按时服药,控制饮食。每天查尿,定期到医院。找我给他复查。
两个病人,得的是一种病。
两种态度,两样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