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男孩

1998-12-28 03:05陈仲舜
祝您健康 1998年6期
关键词:黄先生追星表弟

陈仲舜

窦扬,如今是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他是以该校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高中的。他为人老实厚道,敬师爱友,博得大家的赞扬和喜欢。同学都爱和他交往,尤其是女同学更愿接近他。据窦扬的母亲说,去年还总有二三个女孩不时地到家来找他呢。可是自今春以来,他好像变了一个人,那种活泼劲消失了,而且逐渐断绝了与所有同学的来往。在学校除了学习,不再有任何活动,回到家里也一言不发。闷在自己的屋里不出来,父母没有发现其他什么异样,但他的功课却每况愈下,竟到了老师请家长到学校谈话的程度……

终于有一天,窦扬失踪了,家长和老师都感到不解,他到哪里去了呢?经过四处寻找,不见其人,只探听到他的表弟也不见踪影时,大家才意识到兄弟俩准是出走了。因为小表弟曾向家长透露过念书没劲,要去南方打工创业发财致富的想法,也许窦扬也早有此想吧。

父母无能为力,只有焦虑地等待他们的消息,直到20天后。窦扬只身一人疲惫不堪地走进家门,一头扎在床上,喔喔地哭个不停……他对父母能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想再念书,如果找不到他。便不想活在世上了。“他”是谁?亲朋们都把焦点集中到某个女孩身上,以为他在闹早恋。于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开导他,甚至答应只要说出其人,便不惜任何代价为他牵线联系,但他仍是唉声叹气,拒绝透露实情。万般无奈,父母只好求助于心理医生。

想不到,父母这一提议。居然得到他的点头应允。那一日全家人陪着他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没等医生开口,他先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然后说:“我这件事说给父母、老师听都没用,所以我不说,因为他们不仅帮不了我的忙,甚至都不会理解我。如果医生懂得人的心理并为我解忧,我当然愿意全盘托出我的隐私和秘密。”

我让他家人到外屋等着,然后对他说:“你说吧,只要我们有能力做到,我们将尽可能帮你解决。”

“帮我找个人。”

“什么人。”

“一个香港的著名作曲家,谱写张明敏唱的《我的中国心》曲子的那位黄×先生。”

“他与你有过接触、交情?”

“没有,我只是崇拜他、迷恋他,像男人迷恋女人那样。具体地说我爱他,爱到甘愿做牛做马的程度。只要让我见到他一面,哪怕得到他一张照片,一纸签名,我都心满意足。有他陪伴我,我会重新走进课堂,而且保证成绩优秀,否则,念书、生活都将失去意义。”

“原来如此!能说说你与他‘相识的经过吗?”

他终于把紧锁的眉头展开,并面带笑容,那神色只有当一个男人在谈论他最得意的女友时才会出现。

原来在高一下学期将结束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家里无聊地打开电视机,电视里正在播放歌舞剧《江山如此多娇》,当主持人为观众介绍该剧著名的词曲作家黄×时,他看到黄先生那种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举止文雅的形象,一下子就迷上了。他一直把这场歌舞剧看完,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平静,几乎彻夜未眠。从这天开始,他便四处打听收寻有关黄先生的信息和报道。可惜的是关于这位作曲家的介绍太少了,他不同于某个歌星、影星比较容易追踪。经过大半年的苦苦探寻,除了收集到几本歌曲集外,甚至连一张报纸上的黑白摄影都没得到,但他不死心。就这样日日夜夜地思念、等待,置学业于不顾。

真可谓上天不负苦心人,到底让他等来了一次机会。他出走前几天在《中国影视报》上看到一条消息:香港词曲作家黄×将于某月某日在四川成都电视台做现场演出并与观众见面。窦扬看后真是喜出望外,于是暗自与准备南下打工的表弟谋划,两人先去四川,他要求并不高,无非是能和黄先生握握手,一起拍张照或是得到一张签名照片。

窦扬偷偷地拿了家中的钱,便与表弟匆匆起程了。

晓行夜宿,连日兼程,待到成都后,那场演出却提前结束了,窦扬只看到了电视中重播的实况录像。他利用两天时间跑遍了成都各大宾馆饭店,并找到电视台和一些新闻、文化单位,得到的都是“无可奉告”,或拒他于大门之外。他失望了!但并未绝望。他知道黄先生是香港人,决心去香港走一遭,正好表弟要去深圳,就这样,他们从四川再往广州。途中,他不慎遗失了钱包,只好让表弟一人去深圳,自己返回家乡,重新计议……

最后他表示,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只要谁答应帮助他,让他怎么样都可以。

关于学习,他表示说,念书是件容易的事,以后可以自学成才,而获得一份真爱却很难。如果黄先生同意,他愿随其左右,侍奉一辈子……

这是一个典型的“追星族”成员。类似这样的青少年大有人在,所不同的是大多数少男少女所崇拜的多为异性的“星”,而且从年龄上也与自己相差不大,像窦扬对黄先生的追求——少男对中老年男人追求的实例并不多见。

心理医生曾考虑到窦扬是否有心理变态,是个“恋老人癖”者,但他明确表示,他对黄先生的崇拜,没有半点性的色彩,仅是形象和气质上的入迷,将来他还是要找女孩结婚的。

凡是“追星”者,一般都有阶段性,即限定在青春期这个年龄段内。固然有些人迷恋到极点,不能自拔,甚至到自杀的地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病态的迷恋终会不了了之,自然消失。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说,青春期既是生理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定向期。在这一时期,萌生对异性的遐想是很自然的事。但遐想中的异性多具有偶像性质,大多指向于名人。当代的“星族”,常作为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故而才出现“追星族”。再者,当青春期到来后,孩子有脱离父母争取独立自主的趋势,他们除自我认同外,也会产生与社会的认同,定向就是一种认同的反应。“我将来做什么样的人,就以什么样的人为标准”,于是崇拜感油然而生。遐想并非现实,很多青少年心里知道这点,但有时难以自制,无法摆脱。而定向心理的形成往往能成为孩子们奋斗的动力和指南。

发展心理需要少男少女富有幻想和遐想,但更需要自我定向。没有定向就会出现发展的迟滞和混乱。一切听父母话的孩子,多是没有自我定向者,但他们真的听父母话吗?不全如此,因为他们还有相当“逆反”的一面,这样的孩子,就容易做出蠢事来。

综观窦扬的心理状态,就表现了遐想与定向的冲突。具体地说,他的自我定向混乱,距离现实太远而靠梦幻太近。明知不能实现的事非要争取实现不可,明知是无意义的事却认为有意义,心里一半明白,一半糊涂。其实,产生这种“追星”行为的根源,无非是青春欲力的积累、压抑和找寻发泄口而已。青少年的追星现象、琼瑶小说迷、电子游戏狂、早恋、厌学出走、访道习武等都同出一辙。这些孩子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多为独生子女,一直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不平衡,心理多倾向于幼稚,亲子之间极少沟通,父母从来不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而孩子的任性随逆反而加剧,终至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怎样解决窦扬的难题?我为权宜计,只好先答应他的要求,设法为他找到黄先生,满足他起码的愿望,而相应地对他提出对等的条件,就是上学读书。一张签名照片不难得到,能让他重回课堂恐怕不是靠劝导说服所能奏效的。

我和窦扬终于达成如上的“协议”,时间是3个月。双方都做了口头保证。

临别咨询室时,窦扬又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后果会是什么样子呢?我自然要去履行诺言,可窦扬会信守诺言吗?为防万一,家长、老师和医生还不能掉以轻心,要从侧面紧锣密鼓地配合监护行动。

猜你喜欢
黄先生追星表弟
合同到期未入住,空置费谁承担?
简简单单的追星时光
我的“唐僧”表弟
我们班的追星风
表弟斌斌
存钱路上现金“变”假币广东惠州警方破获一起诈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