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好玩具 培养好孩子等

1998-12-25 10:18何建琪
祝您健康 1998年3期
关键词:牙病玩具家长

何建琪 晓 丹

玩具是孩子们的宠物,是开发孩子智慧的又一“良师”,也是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手段之一。

市场上的玩具种类很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妥善选择,有益于培养好孩子。

●形象型玩具如各种动物、娃娃、家具、炊具、各种交通工具等。这类玩具主要以形象为吸引力,孩子在摆弄中能获得启蒙知识。如抱着布娃娃,学着大人的语言,要他听话,不要顽皮;学着大人摆弄炊具、餐具等,从中培养爱劳动、爱清洁的习惯,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智力型玩具如七巧板、拼图木块、塑料插件、棋类和变形玩具等。这些都可增长孩子的知识面,活跃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孩子自认为摆弄得好的,就会有一种成功感。如果得到家长的夸奖,还可培养一种自信心。如果摆弄得不好,孩子还可推倒了重来,可以锻炼不怕失败,争取成功的毅力。

●科技型玩具这类玩具以惯性、磁性、发条或电池为动力,包括可控型的玩具,还有光电、声控、电子等种类。年龄小的喜欢“母鸡下蛋”、“荡秋千”等,年龄大一些的就喜欢复杂的。孩子在玩弄时往往追问家长几个“为什么?”此时家长应满足孩子求知的欲望,或者主动地讲解一些简单的原理。以增强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建筑型玩具可以培养孩子认识环境,比较物体结构的能力。如积木、塑块、建筑组件等。孩子要玩好这些玩具,就可能需在街上、电视上注意观察街道、房屋造型、墙体外饰、建筑群体、桥梁路口等社会建筑。这些都可锻炼孩子的记忆力、构图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体育型玩具如各种小球类、跳绳、塑圈、飞碟、橡皮筋等。可以锻炼孩子动作的敏捷、灵活性,手脚的协调性以及身体的平衡性。不过家长要注意掌握其活动量。

●音乐娱乐玩具10岁以内的孩子对这类玩具有不同层次的爱好。1~2岁玩铃铛,3~4岁吹喇叭,5~8岁学电子琴,9~10岁学弦乐,有的还会弹钢琴。总之,幼儿时期有悦耳的响声就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随着年岁的增长,那些有节奏和动听的音响,吸引力更大。家长可视其爱好,有选择地购买,以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节奏感、欣赏能力及自我陶醉感,甚至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军事型玩具这类玩具品种较多,战场上的兵器无所不包,海陆空都有,发光、发声、光电并举等。男孩特别有兴趣。可培养孩子勇敢、机智的品质,提高保护自我的意识。但家长要防止那些舞棍弄枪、耍剑玩刀的格斗玩具,以免误伤或互伤。

●怪诞、暴力、杀伤型玩具等如水压枪、气压枪、飞镖、手拷、仿卡通人物等。它们虽然强烈地刺激着孩子们的猎奇心理,但家长们购买时要切记慎重或不买。因为这类玩具只能培养孩子喜欢打斗格杀、凶气逼人、脾气暴躁、称王称霸的不良性格。这种不良现象不仅在家庭中会出现,在幼儿园、学校中也时有出现。

俗话说,“孩子七八九,顽皮胜似狗”。因为这时的孩子精力较旺,好奇好动。而玩具正是迎合孩子这种心身发展而设,但家长们一定要“把关”,不能只要孩子有东西玩,不吵不闹,就依着孩子,随意购买玩具。

另外,家长还要引导教育孩子,防止孩子出现喜新厌旧,互相攀比等不良行为,要使孩子在游玩中培养自己爱锻炼、爱动脑、爱物品、爱科学的优良品德和有序的生活习惯。

孩子看牙病的心理准备

薛敏

大凡看过牙病的人,都会说:“我一进口腔医院的门就紧张!”成人都这样害怕看牙病,那么,孩子在医院里哭闹,不配合医师看病,甚至连牙椅也“绝不上去”就是可以理解的了。怎么办?带孩子到医院去看牙病前,家长就要给孩子一点心理准备。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不同理解能力,采用不同的方法做些思想工作。

首先,描述出牙病的危害性及不治疗的后果。幼儿(1~3岁)或学龄前期(3~6岁)的孩子,还未上学,“大道理”是听不懂的,只有采用比喻的方法,描述牙病的危害性,如:你的牙齿里面有个大虫子。如果不让医生把它拿出来,它就会一直爬进肚子里,肚子就会痛;学龄期(6~12岁)的孩子,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理解能力,可以说实话提高他们的认识,如:牙齿是我们吃东西吸收营养,的好帮手,如果没有好牙齿,许多有营养的食物就吃不动,营养也不能吸收,身体就会缺乏营养,这样,个子就长不高;至于青春期(12岁以上)的孩子,对许多问题“颇有主见”,已有自我保护意识,可以针对某些他们关心的问题,抓住他们的心理来谈,如对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可以说:现在正是你紧张学习的阶段,大脑也处于紧张的工作时期,需要大量的养料来补充,它才跟得上运转,人才聪明,那么,牙齿是消化食物的第一关,怎么能损坏呢!

第二,可以给孩子示范一下医生看病的动作,有经验的家长如能讲述一下医生补牙或拔牙的大致操作过程则更好,让孩子不要因为担心医生要“打针、开刀”等而倍感恐惧。即使可能因拔牙要打麻药针,也可以对孩子说:“麻药针看上去针头长,蛮可怕,但打起来不很痛,就像蚂蚁夹你一下。”让孩子心里“有底”,就诊时不十分惊慌。有些孩子看到医疗设备就害怕,家长可以尽量淡化一些孩子听来骇怕的说法,如:牙科医生的机器听起来响,其实就像家里的自来水龙头一样,家里是洗手用的,而医院里则是洗牙用的,等等。

第三,讲清治疗时可能会有疼痛,鼓励孩子“向解放军学习”,勇敢一点,坚持一下。千万不要骗他们,说:“一点也不会痛的”,“很舒服的”,这样,反而会造成他们对医护人员或家长本身的不信任感,复诊时,工作更难做。

猜你喜欢
牙病玩具家长
牙病竟会导致勃起功能障碍
儿童牙病治疗的心理疏导应用效果观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滚蛋吧,牙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