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乃祥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都想活得长久一些。怎样才能长寿?大家都在探讨这个课题。我认为读书也是一条长寿之道,而且简便可行。
美国人寿保险公司对数百名年逾百岁的老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读书人占长寿者的绝大多数。我国有关资料也表明,古今著名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要远远超过其他职业的平均寿命。我国著名的知识界人士,如巴金、冰心、钱钟书、苏步青、臧克家等,早已进入耄耋高龄,正向“百岁老人”进军。
读书人为什么能长寿?
首先,读书人在书海的邀游中,获得了大量知识,掌握了科学道理,能使自己的思维和行动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收到趋利避害的效用。南京八一医院肿瘤科马主任,患癌症10多年,至今身体很好,被选为癌症病人康复协会主席,经常给癌症病人传授抗癌知识。马主任之所以能战胜癌魔,就是因为了解癌症发生的前因后果,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治疗措施。世界卫生组织监测中心公布的统计结果表明,肝炎、糖尿病、结核病、脑血管病、冠心病等常见和多发病的死亡率,与患者的文化素质适成反比。文化程度越高,患这些病后的死亡率越低。长寿的可能性越大。这是因为他们能运用科学知识,加强自我保护。
读书能明察事理,陶冶性情,开拓胸怀,善待人生。读书明理的人,不存非分之想,也不必仰人鼻息。他们笃信职务有高低,人格却平等,站着一般高,躺着一样长。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多年宦海浮沉,一生漂泊不定,却以古稀之年谢世。那时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来岁,他能活到74岁,已是奇迹了。究其长寿奥秘,与他一生乐天知命有关。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几次遭到全国性的批判,但他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并声明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他常对人说:“荀无他故,必活百年。”后来他果然活到101岁,活出了人生的大境界和高品位。
读书能淡泊名利,保持平和的心境。读书人不屑孜孜为利,更不屑取非义之财;宁肯安贫乐道,保持一份悠然自得的情趣。著名诗人臧克家,现已92岁高龄,身体非常健康。人们请他谈养生经验,他只说了一句话:“淡泊名利,保持心境平和”。他认为“心境静时身亦静”。一般人心境不佳,往往是由于希冀得到的东西未能如愿,以致心理失衡,久之则损害健康。臧老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几十年来,他历经坎坷,也曾面对过辉煌。但他都能做到泰然处之,宠辱不惊。问他如何进入如此佳境,他指指书本说:“是它指导我的。”常言道:“知足常乐”,而常乐者往往健康长寿。
优美的语言文字本身具有调节感情、解除烦恼、淡化抑郁的功能。宋代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世传杜诗能除病,此未必然。盖其辞意典雅,读之悦然,不觉沉疴去体也。”确实如此。试看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宛如一幅绚丽的图画,读后令人赏心悦目。可见,阅读、欣赏名作中的清词丽句,会感受到高雅艺术的无穷魅力,会唤起无限的生活情趣。同时书读多了,头脑充实了,偶尔尝尝舞文弄墨的滋味,涂抹一点文字,一旦在报刊上发表,又会获得一种创造性的喜悦。现代医学证明。适宜的精神刺激可调节人体血液循环,强化体内新陈代谢的功能,从而加强人体的免疫力,使人少生病。
由此可以归纳出三句话:“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书不需要许多条件,能帮助你完善自己、祛病延年。实在是一条实惠方便、人人可行的长寿之道。
养生图话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
譬卧于食,如火于金。故一夕不卧,百日不复。
——马王堆汉墓帛医书
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类十分重要的生理现象。
古人说:“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把睡眠与饮食相提并论,看作养生的关键。的确,睡眠一直香甜的人,十之八九是健康长寿的。
人一旦有疲倦感,除非有特殊情况,应当马上休息,最好是美美地睡上一觉。硬撑,强打精神,或长期用咖啡等提神,都会耗精伤神,不仅降低工作效率,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生理功能失调。所以民间有“一日不睡,十日不醒”的说法,实在是有道理的。
自古以来,各门各派的养生家都把充足的睡眠作为养生的重要手段,甚至把睡眠比喻作天然的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