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诏祖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凡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在高等学校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是高校改革的需要,是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需要。可见,如今高等学校仍然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高等学校的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方针,发愤图强,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工作,使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方面,各高等学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人、财、物方面的严重浪费更令人担忧。
1.国有资产浪费。有的盲目购置、重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有的大型贵重专用设备利用率很低;有的由于多种原因,校园、土地、房舍被有关部门和单位无偿挤占,使学校房地产流失;有的校外人员长期无偿居住学校房子,甚至私自用之经商、出租;水、电、气(暖)等能源流失严重,外户、动迁户及市内来校开设的商业网点以种种借口拒交或少交能源费用;在对设备、仪器、家具、办公用品、图书、材料等物资管理中,缺少有效的严格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购进的物资质差价高,有的买回来就不能用;由于管理不善,使有些物资流入个人手中,甚至流到校外无人问津;有些仪器、设备因不能及时维护保养而过早报废;学校无形资产流失严重,如学校校名被校内外单位和个人办的公司无偿使用而无人过问,科技成果、技术资料也因无严格管理而被无偿占用。
2.基建、维修工程方面的浪费。有的基建规模偏大,缺少计划性,盲目上项目,重复建设;更有甚者,今年建,明年扒,后年再建,造成严重浪费;有的管理不善,不按审批程序办事,自行随意上项目,逃避审批,造成建筑维修混乱;有的在对施工单位的使用上缺少透明度,往往只有少数人私下决定;对施工过程质量进度监督不到位,造成工程质量差,进度慢,工程造价高,增加学校支出。
3.后勤管理不严、对学生的教育不够造成的粮费。水房里长流水不断,寝室里电灯昼夜不息,食堂里到处都是吃剩下的饭菜。有的学生盲目追求个人享乐和高消费,甚至有的生活奢侈。有的还向党讨价还价,不愿到落后或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4.决策失误、校办企业亏损、办学效益不高造成的浪费。决策失误方面:一是对产业资金投入盲目决策。学校在大办校办产业当中,有的急于求成,在没有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和严密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只听信几个人的意见,就匆忙做出上产业的决定,并以学校名义为企业借款,有的还为企业作了担保。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校办企业亏多盈少,有的亏损相当严重,不仅没给学校增加收入,反而给学校背上几百万、上千万的沉重的债务。二是对校园建设盲目决策。有的学校对校园建设缺少长远全面的规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建设的随意性很大。三是干部任用上的错误决策。有的提拔使用干部,不经集体讨论决定,而是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使一些素质低、能力差的干部被重用。校办企业方面,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校办产业严重亏损已成为普遍现象:一是盲目上项目,生产的产品不对路,造成产品积压。二是高科技产品少,而“大路货”产品的比重较大,投人多,产出少,效益低。三是无偿使用学校的土地、建筑和设备资源,甚至有的连水、电、暖、通讯费都不交,增加了学校负担。四是校办企业管理不善。有的企业法人大手大脚,讲排场、比阔气,用公款吃喝玩乐,加剧了企业亏损,出现了不少“穷庙里的富和尚”。办学效益不高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效益仍然很低,一是在办学体制上,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同一地区、同一城市,相类似的学校有好几所,各个学校又封闭办学,人力、财力、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二是办学规模不大,效益不高。三是在办学结构上,单科性院校太多,多科性、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太少;学科门类比例失调,庞大的理工科几乎淹没文科;专业设置不合理,造成有些专业毕业生过多,有些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四是在工作量上,目前我国高校的师生、教职工与学生比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不少学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学效率不高。有的教师工作量严重不足。甚至无事可做。
上述问题,其严重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强调指出:“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持久地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情,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这一精神,使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高等学校发扬光大,必须针对上述问题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首先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指示,特别要重视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八次会上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题的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若干规定》,以此武装头脑,解决好现在存在的“过时论”、“攀比论”、“小节论”等错误认识,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对高等学校的特殊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不断增强贯彻这一精神的自觉性。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指出:“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党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才能在自己的思想和作风上真正扎根。”据此,校党委要坚持对全校师生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进行党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帮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提高认识,牢固树立起勤俭建校的意识,形成“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2.加大改革步伐,在提高办学效益上下功夫。高等学校必须切实转变观念,贯彻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四者协调发展的方针,走“内涵”发展为主之路,走深化改革之路。一要加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继续完善、推进共建、合作、合并、协作等办学体制。二要挖掘学校现有资源的潜力,把重点放在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益上,尽快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到2000年本科院校学生校均规模达到3500人的目标,有条件的院校应达到更高目标。三要切实通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减少管理层次,搞好学科(专业)布局和调整,避免重复建设。当前要抓好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新的用人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拆庙”、减人、增效,积极开拓再就业渠
道;特别要安排好高层次人员,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四要理顺校内关系,建立健全新的体制和机制,合理高效地使用校内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3.加强法纪建设,健全约束机制。近一个时期铺张浪费现象之所以越来越严重,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能够对铺张浪费行为进行有效约束的防范和处罚机制。加强法纪建设是治奢、抑制铺张浪费行为的一项重要保证。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要依据党和国家有关纪律和法规,结合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对铺张浪费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使其纳入到法纪管理轨道。
4.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一是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建立人事、财务、教学、科研、产业、后勤的新制度,从根本上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的发生。二是建立健全民主化、科学化决策制度。凡是学校建设发展规划(包括校园建设规划)、重要建设项目,大额投资和重要干部任免等重大事项,都要广泛听取意见,经过充分论证后,再由领导集体充分讨论,做出决策,严防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为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应由校领导、主管部门专家组成决策组织对要决策的问题进行充分而又科学的论证,严格把关,为学校领导集体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三是配好人员,建好队伍。要选配政治素质好,事业心、责任感强,有工作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充实到人、财,物管理部门的各个岗位,以此保证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5.加强整顿,强化监督。一是围绕人、财、物等方面存在的铺张浪费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弄清高校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组织有关部门对已确立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分析产生的原因,弄清责任,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制度。三是各级领导要明确责任,自觉抓好本部门、本单位所立项目的落实。对重点项目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做到定领导、定人员、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切实把要解决的问题抓好。当前要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领导干部厉行节俭制止奢侈浪费的若干规定》为重点,全面开展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活动。四是学校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指出,并帮助尽快纠正。五是制定奖励政策,对勤俭节约、挖掘潜力表现积极、有明显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贡献大的要予以重奖。
作者系吉林工大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长春130025)
责任编辑: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