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足巨人”之谜

1998-07-15 05:30赵立程
读书 1998年9期
关键词:巴比伦戈尔巴乔夫解体

赵立程

《圣经·旧约全书·但以理书》中曾记述过这样一件事:巴比伦王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一个巨大的偶像,全身分别由金银铜铁铸成,唯独巨像的脚是半铁半泥做的。巴比伦王想细看究竟,不料突然飞来的一块石头,砸到巨像脚上。巨像的脚当即被砸碎,巨像也随之倒地,摔为碎片,而打碎巨像的石头却变成了一座大山。巴比伦王不明白这梦的涵义,让智者但以理解说。但以理告诉他,这梦中的巨像代表着一个国家,巨像半泥半铁的脚,则喻示着这个国家必将走向分裂,因为泥和铁永远融合不到一起,而那击碎巨像的石头变成了一座山,则意味着一个新的强国的诞生。

历史的相似与巧合常常是令人难于捉摸的。十八世纪末,西欧各国都用“泥足巨人”来讽喻当时外强中干的沙皇俄国;而二百年以后,谁又会想到,这个谶语式的讽喻,居然在那同一片土地上,重又获得了一次惊人的应验呢?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的晚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间,戈尔巴乔夫通过电视,向全世界宣布终止自己作为苏联首任、也是末任总统的职务。随着苏联国旗从政府大厦上的降落,苏联这个曾为举世公认的“超级大国”,像“泥足巨人”般,瞬间便土崩瓦解了。此时此刻,全世界所受到的震惊恐怕不亚于“十月革命”的那声炮响;而震惊之余,这谜一般的历史巨变所带给世界的困惑,也实在令人一时无从理解:一个存在了七十多年的红色帝国,一个与西方世界强硬对话半个多世纪的政治霸主,为什么会终结得如此迅速、彻底、不可逆转?

苏联解体至今已有几年的时间了。可是,苏联解体的诸多疑问,仍在困扰着世界各国苏俄问题的专家。迄今为止,尚未有一部论据充分、角度全面、令人信服的著述,能够揭开这个“泥足巨人”的谜案。

我觉得,苏联解体之谜的关键,可能是在两个相关性的问题上:一,是谁抛出了那块导致“巨人”倒下破碎的石头?二,被石头击中而一触即溃的巨人“泥足”意味着什么?对于前一个问题,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有人说是叶利钦,有人说还有克拉夫丘克,还有布什……对于后一个问题,对前苏联的民族问题、战争问题、专制问题、经济问题、人性问题等的探讨,都没有超出这个大问题的范畴。

《解体岁月》不是一部理论著作,因此书中没有这些问题的直接论证、剖析;但是,读过那些鲜活而又富于意味的篇章之后,又使人能够强烈感受到在这个罕见的历史瞬间,现实是怎样造就这一幕的。

譬如,在这个一贯以“人民性”为标榜的国家突然走完它七十多年“红色历程”的时刻,它的千百万人民却表现得那么淡漠、无动于衷,没有人惊讶,没有人惋惜,更没有人抗议,甚至没有合乎常情的骚动与不安。戈尔巴乔夫的黯然离去和叶利钦的闪亮登场,都无法分散人们对物品严重短缺和物价一日数涨的唯一关注。一个苏共党员的话颇有代表性:“什么权力之争,什么主义的是非,什么上台和下台,我看透了,全是身外之事。”

还有,那些曾是“社会主义路线的坚定执行者”的各级“领导同志们”,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完成了从“同志”到“经理”,从无产阶级到资产阶级的转变,成为“私有化政策”最坚定的支持者了;而那些曾被奉为“国家主人”的劳动群众,在解体后的“人民私有化”的过程中,依然要过无产阶级的生活,依然要在社会底层挣扎,依然要承受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最沉重的压力。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苏联解体的观察,《解体岁月》为我们细腻展示了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对解体的感受、选择与经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却又常被人所忽略的历史层面。其中,所蕴涵和渗透的,就有“泥足巨人”之谜的一些真实涵义。

(《解体岁月》,闻一著,北方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19.80元)

猜你喜欢
巴比伦戈尔巴乔夫解体
巴比伦传奇
神之门(环球360)
戈尔巴乔夫自称新书是“大杂烩”
国王和迷宫
戈尔巴乔夫退休后的“生计问题”
巴比伦人
为赖莎而唱
苏联解体